- 来自
- 广东
- 精华
- 5
贵宾
阳新仙岛湖水手
   
- 积分
- 12818


IP属地:广东省惠州市
|

楼主 |
发表于 广东省惠州市 2014-10-24 21:18: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鄂东南苏区的历史功绩 鄂东南苏区是湘鄂赣边区重要组成部分,他较之于湘东北、赣西北苏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坚持时间最长。突出的地理位置,客观上注定其在革命进程中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这里的党组织和人民主观上不畏强暴,勇于牺牲的精神,以及由彭德怀、红三军团创造的勇于战斗,善打恶仗险仗的顽强作风,使鄂东南苏区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卓越的历史功绩。主要体现在: 第一,担当起了实现中共中央战略意图的历史使命。1930年中央提出:实现“以武汉为中心的一省与数省革命暴动首先胜利的路线”,鄂东南苏区是“饮马长江,会师武汉”的重要区域。鄂东特委统辖长江两岸七县,并积极组建与红三军团策应的红十五军。1932年在实现中央关于扩大红色区域战略方针中,鄂东南苏区将所辖范围扩大至东起九江,西到岳阳,北至武昌的广大区域。由此形成了北与鄂豫皖、西与湘鄂西苏呼应的战略格局。1934年,当中央苏进入第五次反“围剿”和实施战略转移的关键时刻,这里的军民又担当起了牵制北路敌军,掩护中央红军作战突围的重任。 第二,为创建了英勇的主力红军做出了巨大牺牲。众所周知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组建了三大方面军。红三军团系红一方面军主力之一,而红三军团所属红八军则完全是由阳新、大冶地方武装组建而成。这正如彭德怀1957年所说的:“阳新人民的勇敢勤劳是突出的,特别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组建了红军第八军,对于中国人民革命是有重大贡献的。”就在同一时期,红十五军的组建,为红四方面军的创建做出了直接的贡献。此外,鄂东南地方武装红三师三次组建,则是为充实壮大湘鄂赣主力红军提供了兵源。 第三,鄂东南苏区的斗争实践创造苏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在创建苏区的斗争中,鄂东南地区党和人民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在党组织建设上注重组织建设与思想建设并重;在政权建设上努力完善苏维埃政权的体制,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政为民的优良传统,涌现出龙燕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刘道富的典型楷模;在武装建设上,确立党领导武装,努力提高士兵军政素质的建军思想;在经济建设上,围绕战时经济的特点,重点发展农业,注重工业,加强商贸,严格管理财政金融,使苏区的经济建设服务于战争需求;在文化建设上,苏区形成了普通教育、业余教育、专业教育体系,文艺创作以发动群众,扩大红军为题材,流传着大量脍炙人口歌曲民谣。正是因为鄂东南苏区具有建设方面成功经验,才得到毛泽东同志的肯定。 鄂东南苏区的斗争成果是广大人民用生命和鲜血浇灌而成,功绩已载入史册。在总结历史,开拓未来之时,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传绩,更将激励后来人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勇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