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我根据《洪昭光谈中年健康养生》一书整理,洪昭光全国心血管防治科研领导小组副组长,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 1、 中年人是人生的关键,充满机遇又充满挑战,是事业的黄金期,又是健康脆弱期。(30-59岁属中年) 2、健康由四个元素组成,父母遗传15%,环境17%(其中社会环境10%,自然环境7%),医疗条件8%,生活方式60%(其中合理膳食约13%,心理平衡30%,其他约17%)。也就是说,健康的决定因素是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命在我不在天”。 3、21世纪中年健康新标准应该是什么?健康快乐一百岁,天天都有好心情;六十以前没有病,健健康康到退休;八十以前不衰老,轻轻松松一百岁。自己少受罪,儿女少受累;节省医药费,造福全社会! 4、“健康是金子”,这是1953年4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世界卫生日主体口号。 5、 许多老人的寿命是延长了,但延长的不是健康寿命,而是带病残疾寿命,生活质量并不高。 6、 生老病死是自然循环,亘古不变,但死亡的方式却有不同:一种是自然凋亡,一种是病理死亡。前者是无病无痛,无疾而终,平安百岁,快乐轻松。生如春花绚烂,走如秋叶静美。后者是中年得病,肉体痛苦,精神折磨,身心煎熬,事业中止,人财两空。 7、 健康不需要高科技,因为人体自身的本能就是最高的高科技,只是不要去破坏它、干扰它。同时健康也不需要高投入,平常饭菜,平和心态,平均身材,加上日行八千步,夜眠八小时,三餐八分饱,一天八杯水,就可以了。 8、 英年早逝者共同规律是“三少”和“三超”,“三少”是:自我保健知识少,保健意识更少,而实际保健行动更是少之又少。“三超”是:压力超载,工作超速,体力超累。 9、健康面前人人平等,谁违背,谁遭殃,过去,国王皇帝不例外,今天,局长经理也不例外;谁顺应,谁收益,好人一生平安,平民百姓一样健康百岁。 10、中年人,关注健康就是关爱自己,关爱家庭,关爱事业;学会养生就能自己收益,家庭受益,事业收益。 11、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心情是宁静,最好的运动是步行。 12、只要有科学的健康理念和“知、信、行”的行动,就能使大约70%的人无病无痛,无疾而终,平安百岁。 13、中国人有个观念,叫“好死不如赖活着”。活着活着,癌症也算活着,植物人也算活着,但生命质量极差,这不是我们所要的,我们希望的是健康100岁。 14、按照生物学原理,哺乳动物的寿命应该是生长期的5倍~6倍。人的生长期是到最后一颗牙长出来的时间(20岁~25岁),照此计算,人再长寿不会超过150岁,人再短命不会短于100岁,100岁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神圣的生理寿命。 15、新世纪以人为本,人以健康为本,健康以养生预防为本。 16、健康是什么呢?健康就是节约;健康就是和谐;健康就是财富;健康就是发展。 17、什么是和谐呢?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其名著《理想国》中指出:“公正即和谐”,孔子认为:“和为贵”“仁者寿”;老子认为:“适者有寿,仁者无敌”;黄帝内经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18、2001年,我国因为健康的资源消耗一共损失14000亿元人民币,长江三峡工程建设总投资2000亿元人民币,南水北调东、中、西三条运河50年建设总投资才5000亿元人民币,可是健康的资源消耗1年就损失14000亿元——这是一个多么沉重的数字啊! 19、最近,有关方面对中关村从事高科技工作的硕士、博士进行了一个死亡岁数统计,发现平均不到53岁。 20、还有一个是国民素质问题,国外从小学开始就有健康教育课。我们现在还不够重视,因为缺乏做健康教育的人,而且健康教育不生动,国外的就很生动。 21、生命与健康是一条单行线。健康一旦失去,再先进的高科技都无能为力,就像一面镜子,打破之后再也不可能恢复到原来的样子。所以,金子可以“千金散尽还复来”,而健康却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22、平常饭菜,一荤一素一菇,燕麦瓜果豆腐;平和心态,不争不闹不怒,爱心宽容大度;平均身材,不胖不瘦不堵,天天早晚走路。 23、菇里含有香菇多糖体,可以提高免疫力,降低癌症的发病率。香菇还有抗氧化的作用,延缓细胞消亡,延缓衰老。菇类食物有降低胆固醇作用。联合国提出21世纪最合理的膳食结构:一荤一素一菇。以素食为主,适当吃肉。荤菜保证了摄入动物蛋白和高级营养,素菜保证了摄入纤维素、矿物素、维生素。 24、有好心态,免疫力提高,抵抗力提高,癌症少,什么病都少。 25、当前社会财富总量已是大大增加了,但社会的快乐总量却没有同步增加。有钱导致了炫耀性消费,而社会的快乐总量与少数人的炫耀性消费无关,反而导致多数人的失落。 26、只要是盲目攀比,一定带来痛苦,而且攀比首先伤害自己,即使比尔.盖茨,要是攀比的话,他不如别人的地方要比超过别人的地方多得多,只能暗自生气。相反,对比是理性的,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是不可替代的,即使穷人,也有许多值得快乐的地方,也还有许多不如他的人,他可以像任何人一样快乐无忧。 27、老子说:“适者有寿。”这四个字实际上概括了生理的、心理的、心灵的、人际的各种关系的至高境界,是科学发展观在健康上的体现。而人类远远没有做到,因为滚滚红尘,诱惑太多,欲望也太多,理性的力量显得软弱无力。 28、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博士指出:“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 29、聪明人,投资健康;明白人,关注健康;普通人,漠视健康;糊涂人,透支健康。 30、少做多活是多做;多做少活是少做。 31、《圣经》里说,赢得了世界,却失去自己。 32、事业很重要,但是可以重来;家庭更重要,但是难以重来;健康最重要,永不再来。 33、心里平衡三个正确: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 34、中年是发病率和得病率增加最快的30年,其中,40岁正好是一个关键。 35、长寿诗:天天三笑容颜俏,七八分饱人不老,相逢借问留春术,淡泊宁静比药好。 36、英年早逝谁之过,漠视健康惹的祸。 37、健康面前人人平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38、中年早逝大体上原因有三:一是过劳死,相当于汽车超载;二是过急死,相当于汽车超速;三是过累死,相当于司机疲劳驾驶。社会前进的规律是和谐而不能走极端,因为物极必反。古希腊哲学家欧里庇得斯说:“上帝首先要毁灭那些走极端的人。” 39、人生的事业、家庭、健康,犹如三足鼎立。关键是把握好度,把握好平衡,这是生活的艺术。如果过分执着于事业,过分聪明,就将如波特兰.罗素所预言:“人类的过于聪明会成为毁灭自己的手段……” 40、中年人预防英年早逝的处方就是:给健康以时间,给健康以空间。(空间主要是:节假日外出走走,回归自然。) 41、中年人要学会“慢生活”。金庸说:“我们性子很缓慢,不着急,做什么都是徐徐缓缓,最后也都做好了,这样对健康有好处。”“乐观豁达养天年。”当“慢生活”的概念在1989年一出现,便迅速震动世界并影响至今。 42、爱妻爱子爱家庭,不爱健康等于零。 43、上世纪90年代人们比房子比车子;21世纪人们比健康比身子。 44、“出力出汗不出血”,因为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但也没有必要以牺牲健康为代价。“拼脑拼劲不拼命”,因为不拼就没有成功的光环,但也没有必要以牺牲生命为代价。 45、事业和健康是骨肉相连的亲兄弟,是风雨同舟的好朋友。 46、既要尽心尽意奉献社会,又要尽情品味美好人生;既要在事业上有颗进取心,又要在生活中有颗平常心;既要精益求精于本职工作,又要多姿多彩的业余生活。 47、“软实力”的意思就是“三心三自”。“三心”:一是事业上有颗进取心,二是生活中有颗平常心,三是心灵里有颗慈爱心。“三自”是自信、自强、自律。自信是成功的基础,自信是了解自己,永远乐观;自强是顺应自然,顺势而为,适度均衡,阴阳平衡;自律是防止忘乎所以,贪心贪欲,前功尽弃。 48、人性中有一个知、信、行的落差公式,或称闻道、悟道、行道公式。这个公式是:100个人闻道,其中能悟道者仅50个人,而能行道者则不到10个人。所以,知者不惑,日日潜思精炼,天天悟道行道,才能提升成智慧,升华成性格。 49、一位哲学家说过:“领先需要代价,但从长远的观点看,落后的代价更大。” 50、现在提前得病,提前残废,提前衰老,提前死亡成为普遍现象。 51、死于无知,个人失去一切,美好家庭破灭,使许多家庭幼年丧父,中年丧夫,老年丧子。 52、西方有句谚语“人生如航海”。就是说,人生这艘船在驶到中途的时候,风景是最美丽、最波澜壮阔的,这时船的马力应该是最足的,能量是最大的。但是,一些事业有成的人却突然撒手离去。不乏大公司的CEO、企业老总、知名的文艺界人士、科研学者…… 53、我要劝诫那些把工作看得比自己身体健康更重要的白领们:工作是永远做不完的,事情是永远没有完美的,目标永远没有尽头的,凡是一定要适可而止,不然物极必反。 54、“健康属于你和爱你的人。”你的健康受到损害,个人损失只是“冰山的一角”,冰山的90%都在水以下看不见。一旦你由于不爱惜自身健康而去世,对亲人的直接伤害,对亲友间接伤害,还有事业的损失,简直无法估量。 55、在重压下,人体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交感神经兴奋,表现为血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升高、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血糖增高、血小板活性增强,机体进入“应激”状态。这种状态持续过久、过强,就会导致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最终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一系列疾病。 56、人生的各个要素:金钱、地位、财富、事业、家庭、子女都是“0”,只有身体健康才是“1”。拥有健康就有希望,就拥有未来;失去健康,就失去了一切。 57、西方的白领是透支金钱、储蓄健康,贷款买车、旅游、保健,中国人正相反——透支健康,储蓄金钱。 58、中年知识分子死亡率更是超过老年人两倍,死亡年龄段多为45岁-55岁。 59、人生就像马拉松长跑,如果总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恐怕没到终点,力气就耗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