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进入煤矿时,是在13年前,熊海刚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跟着前辈一起走进了地下几百米深的矿井。
伴随着紧张、害怕,他们在狭窄的井下穿行,越到了地下行动越艰难,1.5米长,1.5米宽的巷道,在狭窄处不得不蹲身爬行,呼吸也越来越困难。然后,不禁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在作业深处,伴随着浓烈的煤灰直往鼻孔里钻,身上的每一处角落都是沾满了黑乎乎的煤灰,即使穿着衣服,也于事无补。
几小时后,熊海刚从煤矿井下爬出来,看到前辈们除了一口白牙,一个个都变成了黑人。第一次的下井经历,让他五味杂陈,既有好奇、紧张,还有担心、钦佩。
在此后的数年里,他在这个岗位上不畏艰苦,恪尽职守,被评为“最美基层安全卫士”。
熊海刚的工作是,到大冶辖区内的每一处煤矿井下去检查安全情况,不仅需要查安全生产证件、制度、管理,还要检查井下通风、排水、提升运输、供电系统,并深入到一线作业面检查作业情况。
作为一名煤矿安全员,就要时刻把职工的生命安全与自己划上等号,亲临现场,做好企业安全生产的“保护神”。2006年,汪仁镇一煤矿发生坍塌事故,将3名工友埋在了煤矿底下。熊海刚在煤矿井下,负责现场组织救援工作,危难时刻,熊海刚不顾自己的安危两天一夜都没有合眼,争分夺秒,打通了生命通道,终于将工友们都救出来了。
那一刻,他和现场的救援人员一起都留下了激动的泪水。事后,回想起来,熊海刚不禁心里也害怕,当时救援条件有限,如果发生再次塌方,自己也有可能有生命危险。但是当时救人要紧,谁想得到这么多呢?
在矿井下检查,时常要在井下一呆就是几个小时,连着跑几个工作面,有的甚至呆上一天,一两顿饭没顾上吃是正常现象。
为此,熊海刚的爱人经常在身边埋怨,手机总是没信号打不通,这样长期下去说她会得精神病的。女儿也多次劝我换个工作岗位。其实她们的担心熊海刚都清楚,他是家里的顶梁柱,这个家离不开他。他时常疏导她们,告诉她们说他有安全经验,有危险辩识能力,不会有任何事故。
话虽这么说,但是谁会料到意外永远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几年前的一天,熊海刚像往常一样在矿井检查时,刚走过一个通道,突然一块大石从头顶砸下来,熊海刚所幸躲过一劫,心里扑通扑通跳个不停,后怕不已。
经过熊海刚的努力,如今不合格的煤矿已经越来越少了,目前辖区内的煤矿也只有几家了。虽然现在他已经调为铁矿安全员,但是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难以忘怀。
熊海刚说,安全是一种尊严,安全是一种文明,安全是一种幸福,安全也是一种财富,安全更是一种责任,安全很大,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安全又很小,它存在于平凡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工作之中,见于细微的点点滴滴。
简单的几句话,道出了安全的真谛,可是,如果没有经历过,又怎么能诠释得如此深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