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论坛原创于: 2014-10-08 18:59:36
标签:
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
仙居人戴杏芬今年45岁,和丈夫在临海杜江经营一家面馆。用她的话说,钱赚得不多,但日子过得很满足。20多年前,她收留过3个身无分文的小伙。其中最小的男孩叫何荣锋,当时黑黑瘦瘦,很少说话。如今,何荣锋是沈阳颇有名气的企业家。20多年来,他四处寻找戴杏芬,想要重谢恩人。这回,恩人终于找到了,何荣锋很快带着妻子从沈阳赶到临海,他拿出一份礼物——一张百万现金的支票。没有任何犹豫,戴杏芬拒绝了这份礼物。(新华网2014-10-08)
戴杏芬是一个普通人,但她的心灵是崇高的,她的言行闪耀着人性的光芒。这个平凡生活中的故事充满温馨。戴杏芬回忆到:“我老家是仙居杨府村,就住在国道边上。有一天回家路上,有3个小伙一直跟在我后面,快到家门口时,我转身问他们怎么了?3个小伙子蓬头垢面,说身无分文,已经几天没有吃饭了。我让他们进了家门,给他们做了一桌饭菜。他们每人吃了满满三大碗饭,确实饿坏了。我拿热水给他们泡脚,他们脚上都是血泡。”
普通人戴杏芬,凭借朴素的感情,热心去帮助别人。她说:“我也在外谋生过,知道真的不易,如果有人帮助一把很重要,当时有邻居提醒我,说收留3个陌生人太危险。但我家里反正没有值钱的东西,如果能帮助3个落难的人,就帮一把吧。”这3个人中,就有后来故事的主角之一何荣锋。他是四川人,当年只有17岁,和两个朋友到浙江打工。“到仙居时,已身无分文,我们只能沿路乞讨。很多人看到我们都避开。”
戴杏芬帮人帮到底,还积极为这3个异乡人找工作,那天晚上,戴杏芬跑出去找了几家工厂。工作没找到,3个人要离开仙居去黄岩,当时车票是7元钱,第二天戴杏芬备好红糖馒头片,塞给每人10元钱,将他们送上车。
在这个过程中,何荣锋始终没有说过一句话,却把戴杏芬的每一句话,都牢牢记在心里。 他说,记得她帮他们找工作时,对工厂说:“我们浙江人出门做生意,讲的就是诚信,做生意一定要有诚信。”“她还说,可以没有很多钱,但一定要做个好人,能帮助别人,好人才会有好报。”对于少年何荣锋来说,戴杏芬给予他的,不但是温饱和车费,而且给了他人生的信念和生活的哲理。当一个人落难之时,人间的关爱温暖了这位游子的心灵,多年以后,他就是靠着诚实守信,得到别人的信任,生意越做越好。
这个故事延续到了20多年后。当年的落魄少年要感恩,当年的救难恩人不图报,两家人都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体现了中国百姓的人间大爱。戴杏芬说:“我不能收,他出息了,我很高兴。帮助人是应该的,很正常,不图金钱回报。他能感恩,让我很感动。”两次拒绝重金酬谢,戴杏芬都没有犹豫,最让她高兴的是,在外地实习的大女儿知道这件事后,发微信给她:妈妈,你真棒,我为你骄傲。
当年的10元钱,对于生活艰难的戴家不是小数;如今的100万,对于发家致富的何荣锋不是大数。作为恩人的戴杏芬女士,是否应该接受这100万感恩的回报呢?站在更大的角度上说,这回报取之可也!帮助别人、成全别人,只求心安、不图回报,是高尚的。但我们不要求每个人都是“圣人”,雷锋做好事也写日记呢,所以,戴女士您就收下这回报吧,这样何先生也求得心安,这个社会有你们这样的好人,会更加和谐,会凝聚更多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