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 陈姣)深秋的早晨,一阵阵寒风划过。在大冶市还地桥镇的农贸批发市场,一群身着制服的执法人员如往常一样,在细心地查看着生鲜食品。
“喏,他们是还地桥食药分局的,有他们在,我们放心。”前来买菜的胡大姐向记者说道,言语中充满喜悦。原来,之前胡大姐买菜的时候总得多个心眼,看看这个菜是不是打了农药,那块肉是不是注了水,反正特揪心,自从今年年初,还地桥新成立了食品药品监管分局,专门保障咱百姓的“舌尖安全”,大家买菜时别提多舒坦了。
的确,食品药品安全在乡镇一直都很薄弱,为了让百姓吃得更加放心,喝得更加安心。今年1月份,市食药监局在大冶所有的乡镇、街办成立分局,还地桥便是其中一个。
对此,该局局长吴海兵表示,还地桥食药监管分局除了承担还地桥的食药安全外还得兼顾东风农场,工作量十分大。目前,分局只有6个人,要想把事儿做好,可没那么简单。
“俗话说,鱼儿离开水面、谷子离开土地,再到百姓嘴里的这整个过程都由我们管。”吴海兵说,根据还地桥镇点多面广、区域广泛的特性,专门制定了“立体式分工”,就是把手下的5个人从区域上进行了划分蹲点,划分5个片区,分别由5个人从业务上进行分工、协调。
另外,在与鄂州、东风农场接壤的地区,有很多监管对象特别是副食店分布在镇域各个角落的边角地带,处于“两不管”状态。吴海兵接手后,决定去除这些死角。他把手下的人分为2人一个小组,制定一星期工作日程表,严格按照日程表来执行。“到偏远地带进行监管,通常早上8点钟出发,不到12点绝对回不来,一次顶多只能跑2家。由于位置偏远,我们上午顶多跑一到两家,来回距离不亚于跑一趟武汉。”
由于农村食品市场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顽固性,农村食品行业整体水平偏低、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法律意识相对淡漠。身在一线的吴海兵和他的同事们长期面对经营户,在执法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磕磕碰碰的事情。
今年8月份,正是天气最炎热的时候,吴海兵带领分局的执法队员到还地桥镇某企业单位食堂检查卫生,发现该企业食堂卫生环境非常差,执法人员当场对其进行了宣传、解释、监管、并下达了《责令整改通知书》。“15天后我们对其进行复查,谁料其不仅不整改,侥幸心态严重,态度还十分恶劣,当时有几个队员心情十分懊恼。”吴海兵说,之后他又几次上门和该企业负责人进行细心的沟通和解释,最终企业答应整改。
“我们的最终目的不是处罚,而是规范食品药品安全行为,保障四品一械(食品、保健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的安全标准。”确实如此,现如今,
在还地桥的许多经营户们在食品药品安全意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原来不规范到现在规范、改善了很多。截止到目前,还地桥食品药品监管分局在该镇经规范了127家营主体资格,实地对170多户进行换证监管监督。
食品药品监管,责任重于泰山。在吴海兵他们心中,从平凡中的见证不平凡,也是平凡岗位下坚守的不平凡食药监人的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