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林办事处聂范村荆半夏种植基地,数十人一字排开,将藏身土中的一颗颗“白色珍珠”细细挖出(如图)。 当前,荆半夏正处于收获季,楚丰荆半夏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社员——聂范村种植户们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我市是野生荆半夏主产地之一,所产的荆半夏颜色白、个头大、生物碱丰富,备受青睐。近两年来,随着国内相关制药企业对以荆半夏为原料的新药、特药的开发利用,其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也使得荆半夏的价格随之水涨船高。 为带动更多农户致富,去年,正忠高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老板张宜军牵头成立了楚丰荆半夏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社员包括九真、蒋湖、小板等乡镇(场)的20多家农户。目前,该合作社近200亩种植基地上的荆半夏以36元/公斤的价格被甘肃的客户预订完,张宜军每天组织人员抓紧采挖送货。 该合作社社员、聂范村村干部刘义成种植了15亩荆半夏,去年6月份投种,当年收回成本。 他笑着告诉记者:“今年几乎没管田里的荆半夏,只管将荆半夏采挖了去卖,预计亩产300多公斤,每亩至少可赚6000元。” 他给记者算了下账:“去年每亩投入种子、肥料等近1万元,当年收获,亩产荆半夏300公斤左右,除去采挖人员工钱以及除草、施肥的开支,每亩收入近1万元。今年起,荆半夏卖出的钱就全是赚的了。” 看到刘义成如此轻松地赚钱,不少村民决定也加入合作社种荆半夏。 在基地帮刘义成采挖荆半夏的村民李零娥就是其中之一,她说:“明年我家近5亩旱田都种荆半夏。” 刘义成说:“普通经济作物如棉花等,一亩3000元左右的收入算是高的了,但我目前就要先闯出经验,带头种植荆半夏这样收益高的作物。同时,跟着张宜军学习无土种植荆半夏技术,发展设施农业,让村里荆半夏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张宜军说:“我们将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以强大的科技手段作支撑,实现规模化种植、订单收购,在让农户吃下‘定心丸’的同时,增加荆半夏附加值,把这个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