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1600|回复: 4

[史话兴国] 兴国州——孙氏

[复制链接]
来自
广东
精华
5

149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阳新仙岛湖水手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2818

东湖服务奖章

QQ

IP属地:广东省惠州市

发表于 广东省惠州市 2014-12-19 19:57: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仙岛人家 于 2014-12-19 19:59 编辑

追本溯源支系纷繁众多 一脉血统分迁阳新大冶


   
    今志
    孙氏源流众多,黄石地区孙氏出自妫姓,属乐安堂。孙氏祖先是分两支迁入黄石的。明朝成化年间,孙清二从江西瑞昌迁入兴国州,为阳新孙氏的始祖。另一支是明朝万历年间,孙以恭带着三个儿子从江西瑞昌迁蕲春,再迁入大冶殷祖。孙清二与孙以恭的爷爷为双胞胎兄弟,因此阳新、大冶的孙氏其实属于同一支脉。孙氏主要分布在阳新木港、枫林,大冶殷祖、刘仁八和黄石市区的皇姑岭,约5400多人。
   
   
   
    姓氏起源
   
    孙氏源流众多
    孙氏源流众多,主要有六种。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初期卫武公之子惠孙,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第二个渊源源于芈(mǐ)姓,出自春秋初期楚国楚庄王的令尹孙叔敖,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第三个渊源源于妫姓,出自春秋时期齐景公赐将军田书姓孙,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第四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殷商末期纣王叔父比干,属于以避乱改姓为氏;第五个渊源源于改姓,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第六个渊源源于变姓,出自春秋战国荀子后裔在西汉为避汉宣帝名讳改为孙氏,属于因谥改姓为氏。

    但孙氏得姓始祖是源于妫姓的孙书,黄石孙氏族人也认定自己源自这一支。
   
   
    姓氏之旅
   
    看中山水而建庄立业
   
    公元1480年,明朝成化年间。一位器宇不凡的中年男子四处游历,某天来到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只见在一片群山的怀抱中,小溪静静地流淌着,从东头一直流向远处。沿着小溪继续往前走,翻过一座小山,视野突然开阔起来,小溪汇流成港,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味道,让人心旷神怡。

    这里便是兴国州板桥铺庄,而这名中年男子名叫孙清二,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武的第87世孙。孙清二,字政仙,为江西瑞昌人。平日里,他除了喜欢弹琴看书之外,最爱游览山水。然而与常人所不同的是,孙清二不爱名川大山,偏偏独爱那些偏僻的、不知名的穷岩绝壑。每当置身于山水之间,所有的名利、喧嚣、烦躁都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是所谓吴头楚尾,其可家也,何必远求?”置身于板桥铺庄中,孙清二情不自禁发出了感慨。于是,他带着子孙就此定居下来。

    这就是孙氏族谱中关于阳新始迁祖孙清二建庄立业的记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5

149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阳新仙岛湖水手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2818

东湖服务奖章

QQ

IP属地:广东省惠州市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惠州市 2014-12-19 20:01: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仙岛人家 于 2014-12-19 20:27 编辑

黄石地区孙氏源自山东乐安

    若要追本溯源,虽然孙清二原籍江西瑞昌,但他源自山东乐安(即今山东省广饶县草桥村)。

    在孙氏族谱中有关孙氏起源的说法很多,竟有六大类。但族谱上赫然标明的“乐安堂”已经很好地说明了黄石地区孙氏起源于乐安,即出自妫姓。据有关史料记载,春秋时陈厉公的儿子叫陈完,逃到齐国后,陈完不愿再用原来的国名为姓,就改成田姓(古时田和陈发音相同)。田完的第四世孙田桓子无宇有二子,小儿子田书,字子占,在齐国为大夫,因为伐莒(周代诸侯国)有功,齐景公把他封在乐安(今山东省广饶县北),并赐他孙姓。

    发源在山东的妫姓孙氏发展得蓬蓬勃勃,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春秋战国时期出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军事家孙武,他便是乐安人。秦汉以后,妫姓孙氏成了全国孙姓的主力,三国时孙权建立吴国,孙氏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阳新、大冶的后人为同一支脉

    根据族谱记载,孙清二便是孙武第87世孙,黄石地区孙氏自当与乐安孙氏为一脉血统。这也难怪黄石地区孙氏族谱上的堂号为“安乐堂”,孙氏宗祠中悬挂着最多的就是“兵法传家”、“兵家圣祖”、“东吴世家”之类的牌匾了。

    从孙清二往上数两代,便是他的爷爷孙尚埙。孙尚埙与孙尚箎是一对双胞胎兄弟,如此说来阳新与大冶的孙氏其实为同一支脉。在孙清二定居阳新之后,孙尚箎的孙子孙以恭也带着三个儿子从江西瑞昌搬了出来。然而他却没有孙清二的潇洒,他只希望能为家人找一个更为舒适的地方居住。

    在蕲春居住了一段时间后,孙以恭与三个儿子孙胜一、孙胜二、孙胜三一起来到了大冶殷祖西凉亭村孙垅庄居住。这一住下,他们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没多久,孙以恭的第四个儿子孙胜四在大冶殷祖出生了。

    如今在大冶的孙氏后人都是孙胜二、孙胜三和孙胜四的后人,孙胜一的后人已经迁往安徽和湖北英山一带。家族中有大型活动或重要事宜时,彼此之间会相互联系走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5

149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阳新仙岛湖水手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2818

东湖服务奖章

QQ

IP属地:广东省惠州市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惠州市 2014-12-19 20:29: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后世忆访

      孙宪煌  孙氏族谱编委会成员
      孙太辉  孙氏族谱编委会成员

      记者:能介绍一下孙氏祖先定居黄石的过程吗?

      孙宪煌:孙氏祖先是分两支迁入黄石的。明朝成化年间,孙清二从江西瑞昌迁入兴国州,即现今阳新木港镇板桥铺,他便是阳新孙氏的始祖。他生有两子汝文、汝崇,汝崇迁至武昌,汝文则一直留在阳新开枝散叶;另一支是明朝万历年间,孙以恭带着三个儿子胜一、胜二、胜三从江西瑞昌迁蕲春,再迁入大冶殷祖,后又生子胜四。四个儿子中除胜一外迁至安徽和湖北英山外,其余三子均留在大冶。孙清二与孙以恭的爷爷为双胞胎兄弟,因此阳新、大冶的孙氏其实属于同一支脉。

      记者:那现在黄石孙氏有多少人?分布在哪些地方?

      孙宪煌:阳新孙氏有19个庄门,分布在木港、枫林两镇,约有4000多人。

      孙太辉:大冶孙氏主要分布在殷祖、刘仁八以及黄石市区的皇姑岭,约1400多人。

      记者:在阳新木港的孙氏宗祠建于什么时候?大冶有没有宗祠?

      孙宪煌:孙氏宗祠位于阳新木港镇贺狮桥湾。宗祠始建于清朝康熙33年,即公元1694年。1904年被毁于战乱中,直到2009年才在原址上重建。宗祠占地360平方米,一进三重,内设戏台、大厅、神殿和伟人纪念厅。

      孙太辉:大冶没有宗祠,只有祖堂。殷祖西凉亭村孙垅湾的祖堂建于2000年,是最早修建的。阳新木港的孙氏宗祠则是黄石境内的所有孙氏族人共同修建的,每逢大型祭祀活动,我们都会到宗祠内举行。

      记者:当年孙氏祖先不是定居在板桥铺吗?为何会在贺狮桥修建宗祠呢?

      孙宪煌:当年贺狮桥这里是一个非常热闹的港口,不仅田地充裕,而且港口有很多做生意的小贩,水运十分发达。贺狮桥与板桥铺是相通的,我们的始祖孙清二在板桥铺定居后,看到这里很繁华后来便搬到这里居住,因此宗祠也建在这里。  
  
      记者:你们的族谱是什么时候编撰的?

      孙太辉:大冶孙氏族谱最早是从清朝顺治年间开始编撰的,随后乾隆、嘉庆、光绪年间都曾编撰过,民国期间因战乱的原因中断了,直到1989年和2009年才又开始修撰。2009年是湖北、安徽、江西三省16个县一起编撰的族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5

149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阳新仙岛湖水手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2818

东湖服务奖章

QQ

IP属地:广东省惠州市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惠州市 2014-12-19 20:31: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名人志

      得姓祖孙书
      孙书,字子占,齐国大夫(率兵打仗即为将军),伐莒名将。因他在公元前523年率师伐莒立有大功,名显齐邦,被齐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即今山东省广饶县草桥村),成为乐安孙氏的始祖。

      “伯乐将军”孙阳
      伯乐(约前680年-前610年),原名孙阳,春秋中期郜国(今山东省成武县)人。在秦国富国强兵中,作为相马立下汗马功劳,得到秦穆公信赖,被封为“伯乐将军”。后来,伯乐将毕生经验总结写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乐相马经》。后人就用发现千里马的伯乐来比喻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或集体。

      著名军事家孙武
      孙武(约公元前535-?),字长卿,汉族,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乐安人。著名军事家。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灭亡楚国。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吴国太祖皇帝孙权
      孙权(公元182年-公元252年),字仲谋,祖籍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生于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孙权是中国兵法家孙武的后裔,幼年跟随兄长孙策平定江东,孙策英年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他仁贤用能、挽救了江东危局,保住了父兄基业。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与刘备联盟,大败曹操于赤壁,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偷袭刘备的荆州成功,使吴国的领土面积大大增加。章武二年(222年),孙权称吴王,建兴七年(229年)称帝,正式建立吴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5

149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阳新仙岛湖水手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2818

东湖服务奖章

QQ

IP属地:广东省惠州市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惠州市 2014-12-19 20:33: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出生于北周时代,生于581年,卒于682年,是个百岁老人。唐朝京兆华原(现陕西耀县)人,是著名的医师与道士。他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誉为药王,著有《千金药方》、《千金翼方》。
      “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
      孙中山(公元1866年-公元1925年),名孙文,字载之,号逸仙,广东香山人。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轶闻志
      源流众多  难以追溯正统
      孙姓在历史上,一直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姓氏,历代的伟人名士辈出。
      在汉唐之前,人们一直认为孙姓的祖先可以远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根据《元和姓纂》的记载,其最早的祖先是周文王。周朝是一个实行封建制度的社会,周文王的第8个儿子康叔,就被封于卫。传到卫武公的时候,武公的儿子惠孙做了卫国的上卿,惠孙的这一支,就拿孙字当作了他们的姓氏。
      不过,到了汉唐之际,却又有人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说法:
      《唐宰相世系表》写道:“又出芈姓,孙叔敖后。又齐陈无宇之子书,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食采于乐安,子孙因乱奔吴,孙武为吴将,其后也。”
      《汉孙根碑》说:“先出自殷比干。”
      《汉书》:“夏侯婴为滕令奉军,号滕公,其曾孙颇尚主,主随外家姓号公主,故公子孙又为孙氏。”
      《汉书》:“荀卿避汉宣帝讳改孙氏。”
      以上众说纷纭的说法,说明了三点:
      第一,孙氏姓源,后世仍不敢真正确定,所以才有源于比干,孙叔敖等不同的说法。
      第二,由于各种因素,或因功赐姓、或随外家改姓,或避帝讳,曾有多人放弃原来的姓氏,改以孙为姓,而使孙姓日益增多。
      第三,现在姓孙的人,有一部分在血缘上很可能是陈、荀、夏、侯等姓的后代。         对于孙氏姓源的考据,既然众说纷纭,现在孙姓之人想要追溯血缘上的正确出处,也就较为费事了。

(东楚晚报 记者 肖婷)
      (特别提示:本栏目由于采访条件所限,可能在写的过程中会挂一漏万,不到之处,望各位读者不吝赐教。)
      
      读者诸君若有相关姓氏的采访线索,或本人即为该姓氏族人,请拨打联系电话:13807235986,或发E-mail:xt526@sina.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