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上午,在多宝镇双桥村10组,村民邹友圣的两层楼房即将封顶。两年前,邹友圣还是村里的贫困户,如今,即将落成的新房让他喜笑颜开。 “这都得感谢姚总,没有他带着我养牛,盖楼真是想都不敢想。”邹友圣说。 邹友圣口中的姚总是该村康发肉牛养殖合作社理事长姚泽山,多年前,姚泽山在村里办起了一个千头养牛场,从事肉牛养殖。经过多年的摸索,养殖场有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供销体系。 姚泽山还是村里的党员,养殖业走上正轨后,他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在村民中推广“165”养殖模式,即“1个家庭养6头母牛下5头小牛”,通过这种模式,合作社在该村推广肉牛养殖户20多家,户均年收入过10万元。 姚泽山带领群众致富只是双桥村党员发挥先锋带头作用的一个代表,在该村,党员带头“吃螃蟹”,带领群众致富的事例比比皆是。 在荷沙公路沿线,成片的蔬菜大棚一个挨着一个,以党员杨长贵带头种植的大棚蔬菜,在全村推广种植面积达150亩,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老书记潘阳贵带头种植的旱地莲藕,亩均纯收入在3000元以上,从2011年的6亩增加到如今的50多亩,带动全村30多户农户进行种植…… 通过党员“领跑”,双桥村不仅带领村民走上了产业致富之路,而且在村级建设上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 2012年,双桥村开始进行土地整理,实施迁村腾地,该村4组、7组40户村民需整体搬迁,阻力很大,党员吴兴安、孔令水等人带头搬迁,并出面做村民工作,不到一年时间村民全部有序迁出,迁村腾地后,该村新增耕地面积200多亩。 双桥村是一个养殖大村,全村养殖户有68户,养殖污染成为当地群众的一块心病,也让该村成为了畜牧局、环保局等单位的管理重点,养殖污染治理不好,村民养殖业都会受阻。 党员徐方伟是一名退伍军人,回乡后从事生猪养殖,在村党支部的劝谏下,在养殖场探索“三级沉淀池”处理模式,治污效果明显。眼下,在该村,68户养殖户中已有50多户新建了三级沉淀池,全村养殖污染治理得到市畜牧、环保部门肯定。 党员成了双桥村发展的引擎。村党支部书记徐伦娇告诉记者,为了提高党员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村党支部每月都定期组织党员进行集中学习,每年都会组织党员外出考察学习,同时,让党员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实行民主决策。 在村委会的党务公开栏上,有关村级各项收支都明确列出,徐伦娇说,双桥村对资金管理十分严苛,所有开支、大型建设等支出都需要“民主理财”4块印章,其中“民”印章交由党员张国斌管理,“主”、“理”印章分别由党员潘言考和陈祖元管理,而“财”印章由村副主任龚忠伍管理,每一项收支,只有4个印章同时加盖才能生效,村里的每一笔开支都十分明晰。 如今,通过党员联系群众,双桥村52名党员带领全村1800多人走上了村级发展的快车道,成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力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