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俗文化的缩影(猫郎)
在我们沔阳,徐苟三是家喻户晓的机智人物,提起他,谁都能说上一两段。说他是沔阳的阿凡提,我不赞成,怎么说徐苟三都应该排前面。知道徐苟三那会儿,我们还是光屁股,最多穿条破裆裤。而知道阿凡提时,已经上小学了,看他把财主巴依耍得晕头转向,都很解气,当时就脱口而出:“哎呀!多像我们那儿的徐苟三哪!”
徐苟三能够在沔阳城扬名立万,还得感谢一个人。这人很自负,在沔阳城的确有那么一亩三分地,对徐苟三这样的乡巴佬,眼睛旮旯都瞧不上。我们假设这个人也叫“财主巴依”吧。有回巴依到乡下吃农家饭,听说徐苟三是个妙人,见面就打哈哈:“苟三,想不想到城里逛逛啊?”徐苟三说:“不去!都逛好几百回了,没劲!”巴依有点奇怪:“这么说,你对州城很熟啊?”徐苟三说:“马马虎虎啦!”巴依不信:“我怎么从来没见过你呀?”徐苟三说:“不信打个赌好不好?明儿个咱们一块儿逛州城,看谁的熟人多,输了请吃饭!”嘿!那当然好,谁怕谁呀!
第二天进城比赛。为公平起见,两人手挽手肩并肩,寸步不离,前后不拉,都不占便宜。可是出了奇了,个个都跟徐苟三打招呼:“徐苟三!徐苟三!”“嘿,徐苟三哪!”满街“徐苟三”叫个不停。更可气的是,平时跟巴依认识而且关系不错的,都只认徐苟三。也不知道今日太阳打哪儿出来了,中了邪不是?巴依输了,只好请吃饭,在迎恩楼叫了一桌菜。有牛肉饼炖粉条,有芝麻藕夹,还有香酥荷花,吃起来爽口爽心。巴依见迎恩楼里的大老板二老板小伙计包括三陪小姐都认识徐苟三,不好意思地问:“徐先生咋就这么有名呢?”徐苟三嘴里很忙,就用筷子指了指后背。巴依一看,气晕了。敢情他在后面贴了“徐苟三”三个字啊!
虽然是炒作,但徐苟三毕竟出名了。和绯闻满天的娱乐界一样,成功者通常是不被谴责的。不过我们心里清楚,跟阿凡提相比,徐苟三好像差了很多。阿凡提总是到有钱人荷包里掏出钱来,周济穷人,乃侠之大者;徐苟三却爱耍小聪明,占小便宜,常常拿身边的人取乐,是个促狭鬼。两相对照,有云泥之别。
举个例子吧。某天下地干活,远处有个薅草的姑娘很漂亮,大家就逗他:“苟三,能不能跟那姑娘亲个嘴呀?”徐苟三说:“没问题!赌什么东道啊?”大家就说:“赌一颗糖吧!”徐苟三很得意,提了个茶壶过去,对姑娘说:“姑娘,我到前边有点事,麻烦你看着这壶酒好吗?”这姑娘学雷锋做好事,就答应了。徐苟三学范伟的口气说:“谢谢啊!”可是逛了一圈回来,好好的却恩将仇报,硬说人家偷喝了酒,姑娘不承认,他就要闻人家的嘴巴,要是有酒气,那可就证据确凿了。这可是典型的性骚扰啊!很多“拉链门事件”就是这样开始的。可惜那时候法律不健全,至少是宣传不怎么得力,姑娘不知道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就把樱桃小口凑过来,让徐苟三闻了闻。远远看去,跟亲了嘴差不多。
就这样,徐苟三赢了一颗糖。让人家姑娘牺牲那么大,仅仅是为了一颗糖,我们这位老乡也太没出息了。
再举一个例子。徐苟三在药铺打工的时候,有个伙计对他颜色不好,他就捉弄人。用稀糖和芝麻调成屎状,很恶心地堆在柜台上。老板见了很生气:“谁在柜台上拉屎啊?”一看神色就知道是徐苟三,老板说:“苟三,你说怎么办?”徐苟三很悲壮地说:“为了证明我的清白,我决定把它吃下去。”说完真吃了,还装出很难吃的样子。第二天他又如法炮制,再次享受了芝麻糖的美味。到第三天,这家伙真的把屎拉柜台上了,老板要他现吃,他不干:“我都吃两次了,还吃啊?要怎样您才相信我啊?”老板只好把视线转移到伙计身上,小伙子被逼无奈,把屎吃了。
这样下作的事,亏他想得出来。
也有平和一点的故事。有个自我感觉不错的人跟徐苟三比智商,指着一碉堡形状的高台说:“苟三啊!都说你能耐,我不服。你要是能把我骗上去,我就服你。”徐苟三谦虚地说:“哪有那么大本事啊?不过您要是上去了,我肯定能把您骗下来!”那人赶快找了把梯子爬上去了。故事讲到这儿本来就该完了,可是沔阳人偏偏画蛇添足,加了一条不光彩的尾巴,说徐苟三把梯子抽了,让人家下不了台,多不厚道啊!
徐苟三的传说讲不完,都是些芝麻小事。比如骗小孩的粑粑吃,骗走路的帮他扛行李等等。还有的说他犯过作风错误,骗了姨妹骗岳母,到底有没有,无法考证。
也有精彩的段子,是关于他身世的。说有户人家祖坟占了龙脉,后代能出皇帝。本来大好的一件事,偏偏被风水先生破了法,准皇帝一出娘胎就夭折了,断气的那一刻,他家后院的竹子劈劈啪啪一根接一根裂开,每一节都藏着一人一马,据说是来不及投胎转世的文臣武将。徐苟三早几天出世,本来是要当军师的,皇帝都倒了,还要军师搓球?于是安排他得了一场疟疾,冷得要命,加好几床被子都没用。这是老天爷在帮他脱胎换骨啊!跟军师有关的信息一律清除,只留一具极其普通的躯壳。徐苟三浑身发抖,摇窝都震动了,却没听他哭一声,一看,死命地咬着牙关呢!所以全身上下都换了,唯独一张嘴没换。
这些都是从小听来的。也许真有其事,也许是胡编乱造,反正徐苟三同志的形象不高大,立不起来。我甚至怀疑他是无辜的,很多故事都是别人的原创,不便流传,就把屎盆子往他头上扣。反正人不在了,死无对证。沔阳文化中低俗的那部分,应该就是这么来的吧。
还是维吾尔族人民聪明,总结阿凡提的先进事迹时,懂得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沔阳人号称精明,其实憨得有卖,尽拣低级趣味的说,很有价值的一个文化名人,白白糟蹋了。(选自2014《仙桃网络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