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854|回复: 3

徐岚:《我扛得住所有的谩骂,你经得起良知的追问?》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2

580

主题

3366

帖子

5496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496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5-2-2 10:2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徐岚,最近几天才听说这个名字。她是一个刚从高校毕业的年轻女子,一个刚进入宣传部门的公职人员,因在《求是》发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难在哪里?》而进入公众视野。徐岚在文章中义正词严地抨击了高校教育“呲必中国”的现状,点名批评了贺卫方和陈丹青的言行,因而受到公知、水军的围攻、侮辱和人肉搜索。
  在来势汹汹的舆论压力下,在大V和水军的恶意攻击面前,徐岚以《我扛得住所有的谩骂,你经得起良知的追问?》的长微博做出了有力的回击。从她的两篇文章可以看出,这个年轻姑娘不仅有非凡的才华与智慧,更有饱满的爱国情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大无畏的勇气。
  徐岚的言行告诉我们,一些青年人正从迷惘中觉醒,在逆流中抗争,我由此看到了国家中兴的希望,我应该向徐岚这样的年轻人表达足够的敬意!愿有更多青年像徐岚一样为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勇敢地站出来,同一切危害中国发展的势力做最坚决的斗争!
  
  徐岚:《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难在哪里?》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将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切实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引导管理,做大做强正面宣传,管好导向、管好阵地、管好队伍,坚决抵御敌对势力渗透,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自去年11月14日辽宁日报发表了题为《大学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的公开信,批评一些高校教师把大学讲台当做情绪宣泄的舞台,把中国当成负面典型的案例库,“呲必中国”这个陌生词汇开始在互联网上火速传播。尽管有人对辽宁日报的监听行为是否符合伦理提出质疑,但是这场论战的确引起了更多人对高校意识形态问题的关注和思索。
  “呲必中国”究竟是不是当今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是否已经严重到了必须要整治的程度?高校教师的言论自由要如何保障?这是当前舆论场上争议较大的几个问题。前不久香港著名演员赵雅芝天安门前为国骄傲的微博招来一些网民的谩骂,不难看出,的确有那么一些人是把抹黑中国当成时尚的,无论真相如何,他们永远站在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对立面。这种社会心态的产生,与高校教育不可说毫无关联,我们都知道,教师不同于一般的职业,他们运用手中的知识权力,足以影响整整一代青年人,而这些人,本该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希望。
  环球时报21日发表社评文章《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难啃的硬骨头》,在笔者看来,要守护高校这块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至少有三块硬骨头要啃。
  高校教师的哪些言论触犯了意识形态的“底线”?如果不能从制度上建立这样一个标准,越界的言论就会继续在高校、在媒体、在互联网上肆意传播。目前互联网上各种观点争锋激烈,有人认为这是网络空间自由开放的必然结果,但是也必须警惕乱戴帽子、乱贴标签的舆论暴力行为。什么样的言论是“越界”的,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对立的?是不是只要将中国作为负面案例就理所应该遭到炮轰?是不是只要批评中国就违背了中央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要求?批评和抹黑的边界到底是什么?这些问题不解决,就必然会导致舆论场上乱成一锅粥、站队不站对的现象泛滥,不利于多方思想的交流。尤其在中西方文化交融的今天,抗拒西方思想文化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事情,那么高校教师应该坚守的政治和道德底线究竟是什么,都应该有明确的界定。拒绝抹黑的同时必须允许适当、理性的批评,才能促进当今社会的进步,从而赢得这些高级知识分子对党委政府的拥护。《意见》已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放到一个极端重要的位置,近日也有不少教师感受到了压力,甚至有人开始删除微博上的不当言论,但是要想真正肃清高校的负能量,还需要更加细化的规则,让这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敢抹黑,不能抹黑,不易抹黑。
  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不能止于课堂。高校教师通过微博、微信传播西化思想已经不是个例,高校教师不同于普通民众,他们独特的思想和崇高的社会地位很容易在互联网上形成一定的影响力,甚至有网民将这种“大胆”错误地理解为“敢言”。这个时候,他们已经跨越了高校,影响的是六亿多互联网用户。贺卫方在微博中大谈宪政,陈丹青在其微信公众帐号以《大家别去美国!一个愚蠢而落后的国家》为题,内容却是对美国的过度美化,诱导效果可见一斑。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任重而道远,必须不留死角,高校教师应该成为传播社会正能量的主力。
  如何提高教师和学生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如何让学生不再对负面新闻情有独钟?如何让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再只是一些僵化的理论?正像环球时报所指出的那样,宣传思想工作如果只是被机械地、应付检查式地推广,那么到头来就是或者没什么效果,或者搞出相反的效果。笔者时常听到有人将“宣传”和“形式主义”联系到一起,这提醒我们,掌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必须创新宣传方式,运用互联网思维,让正能量变得生动起来。就拿近日张万年逝世来说,在大众娱乐时代,网民的关注点被娱乐明星吸引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是对政治人物过于僵硬的宣传方式同样值得反思。多数老百姓对于领导人只存在一个轮廓式的印象,而没有深入的了解,这与我们国家淡化对政治领袖的生活报道大有关联。媒体对歌手的私人生活肆意添加情感色彩,却对领袖的生活避而不谈。直到张万年逝世,多数百姓仍然不了解这个令中央领导人沉重悲痛的将军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没有了解,纪念就可能沦为一种形式。
  《意见》不只是一道行政命令,而要让它内化为教师内心的价值标尺。主流价值观不是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一行行勒令教师讲授、学生背诵的语句,而要让它变成可以印刻在每个人心里的鲜活形象,让每个人能够心甘情愿地接受正能量的熏陶。笔者相信,“呲必中国”之乱象终会根除,而“教育正是一切社会里把恶的数量减少,把善的数量增加的唯一手段”。(作者:徐岚 单位:宁波市委宣传部)

      徐岚:《我扛得住所有的谩骂,你经得起良知的追问?》
      在我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的心情是很复杂的,不断有朋友来问我,害怕么?紧张么?还有朋友提醒我小心被人肉。也有朋友问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说真的,这些我都不害怕。我感到难过的是,在这个还远不够清朗的互联网空间,太多的公知、死磕派律师、所谓的法学专家走到了他们所倡导的言论自由的反面,他们会咬住你的某一句话以偏概全,对你的本意进行曲解。而且,他们之前都已一次次获胜。因为他们是大V,就可以肢解信息裹挟舆论吗?因为他们抱团,就可以三人成虎任意歪曲事实吗?因为他们是所谓的公知,就可以掌握无限话语权,对我任意攻击谩骂吗?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难在哪里?》这篇文章,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仔细地看过。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家要把那肢解为一篇对贺卫方进行人身攻击的文章。《意见》出台,我作为一个普通民众,作为一个公务人员,我谈一点看法,难道违背了言论自由?说好的百家争鸣呢?言论自由不是任何人的专属,难道只有将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批得体无完肤,才是捍卫言论自由?那么多人用无耻、下流这样污秽的语言指向找,我必须接受你们这样的谩骂和攻击,否则我就违背了你们的言论自由?
  在文章里,我很清楚地表明了自已的观点,我支持批评,但是反对抹黑,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要极力谩骂恐吓我。当有人在网上搜索我的身份,企图给我安上一个政府官员不干净的罪名时,你们难道不是在抹黑?你们是多么希望我是一个官员,多么希望我有几套房子,可以让你们去做文章,很可惜,我什么都役有,绝大多数的公务人员都不可能是你们所想象得那样。我只是一个今年刚刚踏入宣传队伍的年轻人,由一个应届毕业生,成为一名公务员。如果你们要调查我的家底,你们又要失望了,我孤身一人来到浙江宁波,身边连一个亲人也没有。如果讲靠山,组织和同事们是找的靠山;无数与我感同身受的网友是我的靠山;越变越美好的社会和这个走向复兴的时代是我的靠山。
  我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我实在看不下去,本该清洁的网络空间被一些负能量所挤占。一些所谓公知变成伪民意的代表,任性地把持自媒体话语权。他们享受了这体制带给他们的好处,却又将推翻这个体制视为乐事,他们成名,成家,出书,开讲座,在社会上混得风生水起却又掉头搅混水、黑学生,难道,这就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意见领袖?如果“公知”挟水军制造的虚假民意可以任意妄为,那这个国家还有什么希望?
  我想问的是,当你们用肮脏的字眼投向一个姑娘的时候,你们难道是在坚持宪政理想?当你们甚至将我的母校也拉进来的时候,你们又是在玩弄什么威权主义?你们口口声声把中央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扣帽为回到了文革,可是你们像刨作者的祖坟一样,随意棍子帽子起飞,迫不及待要当“余孽”的到底是谁呢?照照镜子正正衣冠吧,虽然外在依然衣冠楚楚。
  那种习惯性对自己的国家进行自找矮化、自我作践、排己媚外的行为,难道不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扭曲和畸形?当他们以所谓文明的名义,狂热赞美和跪舔西方一切文化和特征的时候,难道不是与文化自信、精神文明背道而驰?那些法律工作者、文化人以监督的名义,对质疑他们搞圈子文化,山头主义、消解民族凝聚力的批评进行病态化、情绪化谩骂侮辱的时候,文化何往?法抬何往?
  因为一个人而牵连到她的单位,她的母校,甚至人肉她的家属,你们这种株连九族的做法,筒直和你们口口声声强调的民主自由宪政相差十万八千里!
  昨天,在某个时评群里,这是一个由某省委、省政府重点打造的新闻网站所建立的作者群,我遭到一些人的慢骂和攻击,一位主编跳出来说,你这样昧着良心说话,难道不会睡不着觉?我静静地听着这些毫无理性的发泄,内心极端鄙视。后来有人私下里和说,你不要和他们计较,我们都看得很清楚。可是,都不和他们计较,就都当太平绅士么?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都明哲保身,我们这个社会的公众思潮不就越来越乱了吗?人心乱、国家乱,对谁有好处?我感到有些欣慰,毕竟有人能私下说句公道话,可是我也很酸楚,天公地道的共识不容易。
  一个作为意识形态主阵地的重点新闻网站,作为一个党和人民喉舌的主编,却是在号召大家去抨击我们的制度,一些高校教授竟成没有政治规矩的特殊党民!谁还能说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不重要、不紧迫呢?
  我也曾经是一名字生,在高校接受过七年的教育,我尊敬很多学者,有时候我看到他们被炮轰,我也会愤愤不平。但是我确实鄙视一些喷子学者,他们将自己对社会的不满强加在学生身上,以树立自己卓尔不群的独立知识分子形象,哪怕误导学生也在所不惜。他们有什么权利这么做?要知道,在任何学校,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是任何一个教师最基本的素养啊!
  我要感谢在我工作之初这场突如其来的苦难,因为苦难是最好的老师。我要感谢我的领导和同事们,他们给我温暖、给我力量。我要感谢四面八方的好心网友,他们给了我太多的道义支持。一介文弱女生,以笔为帜不休。我会挺住,在这个有些浑浊的舆论场.我终将会成长为一名坚强的战士。我坚信,德不孤,必有邻!
  近日,网民“徐岚”发表评论文章《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难在哪里?》因点名贺卫方、陈丹青等人,在网上遭到一些人的围攻、谩骂甚至恐吓,但有不少网民主动站出来积极发声,支持并力挺徐岚。
  网民表示徐岚此文戳中要害,敢于亮剑,值得点赞。网民“金刚2015”在跟帖中评论道,一个刚参加工作不到一年的小姑娘,说出了每个人清楚的事实,支持徐岚!网民“2278”积极称赞“徐岚,你是勇敢的,你点出了许多人看到而未必敢直说的话,戳中要害,踩住痛脚,这样的亮剑,应该!”网民“丁白”表示,“对于一些青年,对待错误的东西、虚假的言论能够站稳立场,敢于亮剑,就应该为她的勇气点赞”。网民“尚可”点评道,“徐岚,在承担沉重压力、遭遇着莫名攻击,依然选择了勇敢坚守,向你致敬、为你点赞!”
  网民认为当前某些高校教师的确喜欢“呲必中国”。网民“张玉胜”说,解读那些罔顾民族尊严与发展成就的“呲必中国”、“赞必西方”的一边倒言论,如何不让人作有失公允、刻意贬损的‘媚外’联想? 网民“程小楼”指出,“呲必中国”正成为当下某些人的时尚追寻。当前,有些大学校园的高校课堂,或是大咖云集的论坛讲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呲必中国”的现象。
  网民呼吁要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管管某些“抹黑中国”的人。网民“2580”表示,有的高校的教师确实在不停的抹黑中国,学校要关注,国家更要去管 。观察者网民“宋邦正”说:一些人心中,所谓的言论自由,就是他们黑中国的自由,你不能拥护中国的自由;在很多大V的圈子里,言论自由是丑化国人美化西洋的自由,你不能批评欧美的自由!网民“里森666666”呼吁,高校这块意识形态工作缺失应该警惕了,一些老师视抹黑中国为时尚,语不惊人死不休,哗众取宠,应该予以整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0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26
QQ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5-2-2 11: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耐读。。。。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0

3

主题

3316

帖子

4665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4665

IP属地:北京市

发表于 北京市 2015-2-2 15:27: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抹即黑……何来抹黑……你黑任你黑,说出来了就安抹黑帽子……宇宙真理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7

主题

739

帖子

1074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074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5-2-4 17: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贺卫方、陈丹青之流,如同当年的朱熹一般,冠冕堂皇的制定压抑人性的理学规则,但那规则是让别人去遵守的,朱熹本人嘛,那是要为争妓女而滥用公权力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