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决定贾宝玉的婚姻?(二) 童力群 2015年3月15日星期日 第三节、林黛玉是“自家的女孩儿” 一、宝钗“也算得将笄之年” 第二十二回写道:“话说贾琏听凤姐儿说有话商量,因止步问是何话。凤姐道:‘二十一是薛妹妹的生日,你到底怎么样呢?’贾琏道:‘我知道怎么样!你连多少大生日都料理过了,这会子倒没了主意?’ 凤姐道:‘大生日料理,不过是有一定的则例在那里。如今他这生日,大又不是,小又不是,所以和你商量。’ 贾琏听了,低头想了半日道:‘你今儿糊涂了。现有比例,那林妹妹就是例。往年怎么给林妹妹过的,如今也照依给薛妹妹过就是了。’ 凤姐听了,冷笑道:‘我难道连这个也不知道?我原也这么想定了。但昨儿听见老太太说,问起大家的年纪生日来,听见薛大妹妹今年十五岁,虽不是整生日,也算得将笄之年。老太太说要替他作生日。想来若果真替他作,自然比往年与林妹妹的不同了。’ 贾琏道:‘既如此,比林妹妹的多增些。’凤姐道:‘我也这们想着,所以讨你的口气。我若私自添了东西,你又怪我不告诉明白你了。’……谁想贾母自见宝钗来了,喜他稳重和平,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辰,便自己蠲资二十两,唤了凤姐来,交与他置酒戏。” 这一段引文,往往被许多人当成贾母重视宝钗、冷落黛玉的重要论据。 我不以为然。我的分析是: 一、作者常用“不写之写”的笔法。这笔法里又含有补叙。在第二十二回之前,小说从来没写给黛玉作生日。难道贾母真的没给自己最宠爱的外孙女黛玉作生日吗?贾琏说“现有比例,那林妹妹就是例。往年怎么给林妹妹过的,如今也照依给薛妹妹过就是了。”不难看出,贾母是年年给黛玉作生日! 二、凤姐道:“大生日料理,不过是有一定的则例在那里。如今他这生日,大又不是,小又不是,所以和你商量。”所谓“大生日料理”,即料理整十岁的生日,如十岁、二十岁……六十岁、七十岁。宝钗的十五岁生日,既不是十岁、二十岁的——“大又不是”;又不是十四岁、十六岁——“小又不是”,不是逢一岁一岁的。荣府原先从来没办过“十五岁生日”,没有“则例”可依。 三、“听见薛大妹妹今年十五岁,虽不是整生日,也算得将笄之年。老太太说要替他作生日。想来若果真替他作,自然比往年与林妹妹的不同了。” “将笄之年”。笄ji——古代束发用的簪zan子。及笄——古代指女子满十五岁,女子十五岁才把头发绾wan起来,戴上簪子。“将笄之年”,应是满十四岁,进十五岁,虚岁十五。中国人作生日,基本上是逢虚岁作生日。 “将笄之年”,是女孩成长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一次给宝钗作生日,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生日,“自然比往年与林妹妹的不同了。” 因此,根本就不存在厚宝钗、薄黛玉的问题。 四、还有一个情况,值得我们高度注意:这一次给宝钗作生日,在前(第二十二回);凤姐的诙谐语“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在后(第二十五回)。这样,就更说明根本就不存在厚宝钗、薄黛玉的问题。 五、黛玉十五岁时,为何没比照宝钗而同样作一个生日? 第四十五回写道:“黛玉叹道:‘……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象你前日的话教导我。……’” 对这一段文字,我分浅层和深层两个方面来说。 浅层。黛玉说“我长了今年十五岁”时,正当秋分之后。而黛玉的生日是二月十二日。因此,黛玉说话之时,非她过节日之时。 深层。黛玉说“我长了今年十五岁”,这个“十五岁”,与宝玉、宝钗的年龄有矛盾,与《红楼梦》里的许多“时间”有矛盾。《红楼梦》里的诸多“时间”,如果都串在一起,就形成一大笔“糊涂帐”。这个研究任务,不是本书承担得了的。 我的想法是:晴雯是黛玉之影。晴雯的年龄,就是黛玉的年龄。在《芙蓉女儿诔》里,晴雯的年龄是“十有六载”。因此,在第七十八回,黛玉的年龄是十六岁。 这“十六岁”,是实岁还是虚岁?一时难以确定。 不论实岁、虚岁,从第七十八回起,倒推三年计算,看结果如何。 1)第七十八回,在八月中秋之后。第七十回连续写了“年近岁逼”、“过年过节”、“初春时节”、“明日乃三月初二日”,跳过了黛玉的生日“二月十二日”。 2)第五十四回写到了正月“二十二日”,第五十八回写了“清明之日”,这两回之间的时间比较含糊。又跳过了黛玉的生日“二月十二日”。 3)第二十二回写了正月“二十一是薛妹妹的生日”。第二十三回写二月二十二日,宝玉和诸钗搬进大观园。又跳过了黛玉的生日“二月十二日”。 值得注意的是:宝钗比黛玉大三岁,如果黛玉十五岁的生日在第二十二回与第二十三回之间,那么,黛玉就和宝钗一般大了。显然,这是错误的。 “黛玉十五岁时,为何没比照宝钗而同样作一个生日?”,这个问题,放在哪一回呢?另外,作者在小说里连续三年跳过了黛玉的生日“二月十二日”。 总之,我一方面为作者笔法之高明而叹服,另一方面为我自己不可能回答这个问题而遗憾。 二、“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 第三十五回写道:“贾母道:‘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王夫人忙又笑道:‘老太太时常背地里和我说宝丫头好,这倒不是假话。’” 这一段,使许多人误以为贾母对待黛玉“不如宝丫头。”其实,“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就意味着“贾母把黛玉当作孙女看待”,因为那三个女孩儿就是迎春、探春、惜春。 贾母夸奖、重视宝钗,讲究的是亲戚之礼,这是人之常情。 何况,宝钗夸奖贾母在前,贾母夸奖宝钗在后。第三十五回写道:“宝钗一旁笑道:‘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 更何况,贾母是当着薛姨**面夸奖宝钗的。 三、“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 第六十二回写道:“黛玉道:‘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到第六十二回,黛玉完全把自己当成荣国府的人! 四、“要抄检只抄检咱们家的人” 第七十四回写道:“说着,一径出来,(凤姐)因向王善保家的道:‘我有一句话,不知是不是。要抄检只抄检咱们家的人,薛大姑娘屋里,断乎检抄不得的。’王善保家的笑道:‘这个自然。岂有抄起亲戚家来。’凤姐点头道:‘我也这样说呢。’一头说,一头到了潇湘馆内。” 抄检大观园时,黛玉因是“咱们家的人”,她住的潇湘馆被抄检了。 相反,宝钗因是亲戚家的,她住的蘅芜苑没有被抄检。 第四节、贾母宠爱黛玉 一、“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 第三回写道:“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 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 黛玉也哭个不住。 一时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 二、凤姐的诙谐反映出贾母的默认 第二十五回写道:“凤姐笑道:‘倒求你,你到说了这些闲话,吃茶吃水的。 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众人听了,一齐都笑起来。” 紧接着,第二十五回写道:“李宫裁笑向宝钗道:‘真真我们二婶子的诙谐是好的。’ 林黛玉道:‘什么诙谐,不过是贫嘴贱舌讨人厌恶罢了。’说着便啐了一口。 凤姐笑道:‘你别作梦!你给我们家作了媳妇,少什么?’指宝玉道:‘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 凤姐说话,表面随意,实有根据,如果贾母平时没有默认,凤姐此时就不敢如此诙谐了。 三、“老太太还怕他劳碌着了” 第三十二回写道:“史湘云道:‘越发奇了。林姑娘他也犯不上生气,他既会剪,就叫他做。’袭人道:‘他可不作呢。饶这么着,老太太还怕他劳碌着了。大夫又说好生静养才好,谁还烦他做?旧年好一年的工夫,做了个香袋儿;今年半年,还没见拿针线呢。’” 四、“别让你宝哥哥林姐姐多吃了” 第三十八回写道:“回头又嘱咐湘云:‘别让你宝哥哥林姐姐多吃了。’湘云答应着。又嘱咐湘云宝钗二人说:‘你两个也别多吃。那东西虽好吃,不是什么好的,吃多了肚子疼。’” 贾母首先想到的是宝玉、黛玉,然后是湘云、宝钗。 五、“况贾母又千叮咛万嘱咐 托他照管林黛玉” 第五十八回写道:“况贾母又千叮咛万嘱咐托他照管林黛玉,薛姨妈素习也最怜爱他的,今既巧遇这事,便挪至潇湘馆来和黛玉同房,一应药饵饮食十分经心。 黛玉感戴不尽,以后便亦如宝钗之呼,连宝钗前亦直以姐姐呼之,宝琴前直以妹妹呼之,俨似同胞共出,较诸人更似亲切。贾母见如此,也十分喜悦放心。” 这一段文字,赞扬了薛姨妈,更赞扬了贾母。 第五十八回的开头写道:“谁知上回所表的那位老太妃已薨,凡诰命等皆入朝随班按爵守制。……贾母、邢、王、尤、许婆媳祖孙等皆每日入朝随祭……这陵离都来往得十来日之功,如今请灵至此,还要停放数日,方入地宫,故得一月光景。” 贾母入朝随祭并请灵,“故得一月光景。”在这一个月里,贾母最放心不下的是谁?是黛玉! “况贾母又千叮咛万嘱咐托他照管林黛玉”,“贾母见如此,也十分喜悦放心。”贾母对黛玉无微不至的关怀,令人万分感动! 在前八十回里,自第五十八回以后,小说的重点来了个急转弯。再也不是宝黛钗三角恋爱,也不是贾母疼爱孙辈的种种事迹,而是二尤的悲剧,是抄检大观园。 从第五十八回到第八十回的回末,时间相隔仅十个月。 因此。一直到第五十八回,贾母一如既往的宠爱黛玉。还可以说,一直到第八十回的回末,贾母一如既往的宠爱黛玉。 这样对黛玉慈爱无比的贾母,到《红楼梦》的后半部里,怎么可能变成对黛玉那样冷酷无比的外祖母呢? 六、对黛玉之爱未减 第七十五回写道:“尤氏早捧过一碗来,说是红稻米粥。贾母接来吃了半碗,便吩咐:‘将这粥送给凤哥儿吃去,’又指着‘这一碗笋和这一盘风腌果子狸给颦儿宝玉两个吃去,那一碗肉给兰小子吃去。’” 王志武教授在此处评论道:“对黛玉之爱未减”。 值得注意的是,贾母说“这一碗笋和这一盘风腌果子狸给颦儿宝玉两个吃去”,在第七十五回!也就是说,到前八十回快结束时,贾母仍然宠爱黛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