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一大早,胡市镇陈集村村民李伏林就骑上摩托车,沿着通村公路,开始2个多小时的“转悠”。 看到李伏林,村民都热情地打招呼。原来,他是村里的“树保姆”,呵护对象就是村里沿公路新栽的近2000株景观树。 自从这三四公里的村道旁种上景观树后,这里便成了李伏林每天光顾的地方。一路过来,培土、浇水、拔草,他像照顾孩子一样精心管护着树苗。 今年,胡市镇开展“绿满天门”行动,在陈集村打造4公里的景观长廊,村干部首先想到了村里的“土专家”李伏林。李伏林没有推辞,承担起村里种树护树的责任,当起了“树保姆”。 “当好‘树保姆’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怎样栽植,怎样管护,都有学问。”种了20多年树的老李表示,今年村里种的是栾树,为了搞清楚树的习性,他专门跑到城区找林业专家请教。 “门前种棵树,好看又遮阴”、“老子种树、儿子享福”……除了日常的管护,老李喜欢用亲切的大白话向乡亲们宣传绿化的好处,让乡亲们在开心一笑的同时也接受教育。“要管好树,我一个人的力量有限。每个人都种树、护树,我们这乡村肯定越来越美”。 在胡市镇,“树保姆”不止李伏林一位。启动“绿满天门”行动以来,胡市镇已投入20多万元开展造林绿化,打造包括分当公路、四化路等4条主干道和10多条通村公路共计近20公里长的景观长廊。为保证这些树木的成活率,该镇将每个村的林木看护任务以公开招标的形式具体落实到个人,为林木雇请“树保姆”。“树保姆”与村集体签订责任协议,在其任职期间,必须保证看护的林木不受到人为破坏,在林木发生干旱缺水、病虫害等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与业主联系,以便业主采取措施,保障林木正常生长,藉此改变以往“年年栽树不见树”的现象。 胡市镇负责人表示,种树是三分种,七分管。希望通过“树保姆”的管护和带动,让广大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提高他们对造林绿化的重视,让“绿满天门”成为大家的共同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