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佚名,原题:《官场怪谈:提拔也是一种残酷的打击手段》
如果你本文摘自喜欢一个人,就提拔他,因为官途是天堂;如果你痛恨一个人,也提拔他,因为官途是地狱。这两句话听起来很荒唐,但痛恨谁就提拔谁的事情在历史上真的发生过。在清朝,提拔官员就曾是一种对其残酷打击的手段。
在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史上,盛宣怀居功至伟,是张裕葡萄酒公司的创办者之一,中国近代的轮船、矿山、电报、铁路、纺织等产业他无不染指。1896年,他在上海外滩还开办了中国通商银行。
盛宣怀还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创人。1895年10月2日,盛宣怀通过直隶总督王文韶,禀奏光绪皇帝设立新式学堂。光绪帝御笔钦准,成立了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后更名为北洋大学,此为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所大学,也是天津大学的前身。1896年起盛宣怀开始督办铁路。1896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二所大学——南洋公学,这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
在清末官场派系林立的大背景下,胡雪岩与盛宣怀分属不同的利益集团。胡的后台是左宗棠,盛的后台是李鸿章,而左与李有极深的矛盾,胡雪岩与盛宣怀也就不得不在前台为各自的主子去进行残酷的斗争。
1883年,法军进攻驻越南的清军,中法战争爆发,清廷命左宗棠领战。左宗棠每次征战都需要大笔资金做后盾,而胡雪岩则是左宗棠的筹款高手。此次中法交战,胡雪岩自然又要去运筹一番了。
5年前,胡雪岩曾代表清政府以私人名义向汇丰银行借款650万两白银,约定期限7年,每半年还一次,本息约50万两。1882年,他又帮助清政府向汇丰银行借了400万两,清廷承诺,这两笔款子都以各省的协饷作担保。这笔借款每年由清廷以协饷的方式来补偿给胡雪岩,通常每年的协饷一到,上海道台府就会把钱送给胡雪岩,以备他还款之用。
此时,盛宣怀便秉承李鸿章的意图,抓住这一机会,欲置胡雪岩于死地,从而达到替主子整倒左宗棠的目的。盛宣怀找到上海道台邵友濂,直言李鸿章有意缓发这笔协饷,时间是20天。邵友濂属于李派,料想缓发20天没有大碍,就照办了。
然而,这20天对胡雪岩却是致命的打击。在瞬息万变的商场上,时间更是生命。盛宣怀早已向洋行放风,造谣说胡雪岩的资金即将告罄,造成洋行的焦虑,纷纷向胡雪岩催款。由于事出突然,胡雪岩只好从自己的阜康银行调来80万两银子,先补上了这个漏洞。
胡雪岩的这一做法,正好跌进了盛宣怀为他挖好的陷阱。
这时,盛宣怀通过电报对胡雪岩一切调款活动了如指掌,当估计胡雪岩的银子已经陆续调出了阜康银行,正是空虚之际,就托一些大户到银行提款挤兑,同时让人四处放出风,说胡雪岩积囤生丝大赔血本,如今尚欠外国银行贷款80万两,阜康银行倒闭在即。很快,前来阜康银行提款的人群几乎踩破了门槛,阜康银行就此倒闭。
胡雪岩虽聪明一世,与官场人物交往甚密,但最终却因为被绑到政治的战车上进退维谷而成为左宗棠与李鸿章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成为李鸿章“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策略的牺牲者,实在令人为之扼腕叹息。胡雪岩破产后,先前那些为其钱财嫁入胡家的十几房美妾们,一改往日嘴脸,温情顿失,纷纷要求携带自己的私房钱离开。留在胡氏身边的,只有罗四太太。在罗四太太的陪伴下,靠着胡庆余堂的微薄收入,胡雪岩凄凉地度过了他的晚年,于公元1885年忧愤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