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7127|回复: 4

更新:漫话漳河(三)——也谈漳湖的保护与发展

  [复制链接]
来自
北京
精华
0

3

主题

10

帖子

18

积分

列兵

Rank: 1

积分
18

IP属地:北京市

发表于 北京市 2015-5-8 20:2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家父退休在家,住在湖北荆门漳河水库附近,对漳河这一养育荆门人的母亲河甚是感恩,每有闲暇就在漳河沿岸和湖中游历。历时数年写下本文,委托我把文章贴到湖北人、荆门人常来的论坛,与家乡人共思漳河之美、感佩漳河之恩。

文章分为四篇,此为第三篇(上)。
以下是正文:
       (三上)
                            ——
保护和发展是建设中的永恒话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侧重,最可怕的走两个极端:有人强调发展而放弃保护;也有人主张绝对保护而扼杀发展。两者都会给社会带来伤害。前者如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片面强调GDP的增长,而在环保上付出代价,更有甚者,个别企业为了一己私利,黑了良心,搞的浓烟滚滚,污水横流,臭不可闻,创造的产值还不够用来治理环境,更莫谈因受害而致病致癌的群众。后者环境虽不受破坏,但耽搁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从而使这个区域沦为下品,难以振拔,也是让人扼腕痛惜的。
发展与保护的最高境界是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发展了就有资本有技术搞好环保,环境好了就为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但是要达到和谐双赢的境界,是需要大魄力大智慧的。
那么,漳湖应该如何协调发展呢? 让我们先看看漳湖周边地形地貌有何特点,分析厉害得失,掌握哪里是发展重点,哪里是保护重点,方向明确了,才好下定决心。
漳湖的东北面是山区丘陵,漳河就发源于北面的南漳荆山,山峰霞举,峻岭层云,海拔在二千米上下,河流顺着向东南逐渐降低的山势,穿山过峡,注入漳湖。而漳湖本身就是由东北的浅山和西南面绵延十数公里的主坝、副坝围成的。东北面两千多平方公里汇水区域的 雨水,形成地表径流,汇入漳湖,是漳湖生命与活力的源泉,但同时泥污俱下,也是水质的威胁。现在东北群山中有多座开发中的煤矿,村镇也散落在山间、湖边,就是离得较远的也有沟壑与湖体相连,所谓“畎入漳河一道流”。上游的人畜粪尿、腐败尸体、化肥农药、生活污水、有害尾矿,顺着雨水全都流入湖内,影响之大是可以想象的。所以这一区块就是漳湖水体保护的重点。
漳湖的西南面是地势较低的平原,及起伏的小山岗,易于排水,且立面丰富,是城市建设的首选宝地,地面低于湖面,又有堤坝与漳湖隔开,焦柳铁路和省道皂当公路从这里穿过,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区块。这里属于漳湖下游,有部分属长湖水系,与漳湖的保护,八竿子也扯不上关系,因为水总不能从低处向高处倒流啊。但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一些当权者却搞不明白,死捏住保护水源的幌子,扼杀这个区块的发展。
据关明成和肖洒在网上披露,早在水库建设之初(60、3、20)当时的工程决策者们,就远见卓识地将烟墩、鸡公尖、观音寺三处规划成十万人口的漳河市,真是慧眼独具。可惜,那些坚持绝对保护的人让这个美好计划流产了,当今的人们,想到这里应该汗颜,自叹弗如啊。
那么人称漳湖南岸的重镇,烟墩怎么样了? 不瞒你说,不怎么样。五十年来除了改了个名儿叫漳河镇,小镇还是“田”字形的几条小街,见过的人说风光依旧,已经是大度包容了,要说还不如以前热闹。
改革开放以前,烟墩镇和荆门县城关镇,彼此彼此,难分伯仲。城关镇里最高建筑只有三层,荆门三怪之一的“乱石砌墙墙不倒”,在核心城区也不鲜见。那时烟墩镇周边十里八乡的农民,把自己生产的农副产品,拿到镇里来交换商品,人来人往,商家也鳞次栉比,好生热闹。现在不一样了,烟墩不发展,别人可要发展,如今的荆门,高楼林立,今非昔比。原来在烟墩买商品的农民,多跑二十公里,就可以在荆门市的大商场里,货比三家,买个满意;那些要消遣的年轻人,也愿到市里来吃喝玩乐,花钱买开心;还有因为烟墩的人口没增加,农副产品在烟墩卖不出去,要到荆门找市场,君不见,上午六七点的早班车,简直要挤破车箱,物品摞物品,人无立锥之地,少不了口角摩擦。顾客跑了,烟墩自然难保繁荣。
也有一种商品是唯一的例外,六十年代烟墩卖鱼,不管草鱼、鲤鱼、鲢鱼、青鲩、胖头鱼,还是黑鱼、花鱼、鲫鱼、黄牯、武昌鱼,不分品类,也不管塘鱼、湖鱼、家养、野生,一律平等,没有种族歧视,只按重量,一个价钱,而且也不怎么抢手。当然,虾就另当别论,它不算鱼,是虫,只能贱卖。现在不同了,漳湖的鱼不管炸来的、电麻的、网打的、诱钓的,不用进鱼市,路上就被人抢光了。荆门餐馆到处打着漳湖鱼的招牌,准备着让顾客来纳钱呢。
漳河火车站的兴衰,也很说明问题。人称第二条京广线的焦柳铁路,从漳湖湖滨穿过,全国八大水库之一的美名,让漳河镇前景看好,于是设立了漳河客货运车站,供销社看到势头,也赶快在黄金地段铺摊设点,准备攫取那份属于自己的商业利益。运行证明漳河火车客运站没有几个人上下车,于是取消了客运业务。货运吞吐量也不见好,算铁老大把漳河镇看走了眼。车站烊了,供销社也只好卖房拆屋,收了摊子。
其实漳湖镇还是建了一个新区——同乐路,这是一条不足500米的街,道路倒还宽敞,两边大多为二三层建筑,是一条没有商业的街,称居民点更恰当些,路灯也没有,红日西沉之后,街道也随之被黑暗所笼罩。早晨清洁工摸黑扫街,你只能听到沙沙的家伙响,而看不到人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0

3

主题

10

帖子

18

积分

列兵

Rank: 1

积分
18

IP属地:北京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5-5-9 21:3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漫  话  漳  河 (三下)
                            ——也 谈 漳 湖 的 保 护 与 发 展

    去看看木兰湖是如何统一发展和保护这对矛盾的。

    黄陂木兰湖,原名夏家寺水库,1959年始建,库容2.89亿立米,水域17K㎡,大坝高26米,坝顶长590米,从各个参数来看,都是漳河水库的小兄弟,然而从9 2年实行保护性开发以来,经过二十年的建设经营,这位小兄弟身手不凡,一跃成为湖北十大旅游度假区之首,自诩是荆楚明珠,大武汉后花园,并列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现在沿湖旅游景点,休闲建筑,星罗棋布,湖周山庄、酒店、别墅、度假村等,小有规模的已有32家,建设中的尚无统计,还有100多家商客申请投资,一次性可接纳10000人吃住,可承办各类大中小型会议,是企业洽谈、学术研讨、政府接待的最佳场所。如此兴旺景象,从两段解说词中得到印证:“乘船游览木兰湖,观延绵湖岸上一个个建筑各异的山庄……”; “各式富丽堂皇的度假避暑楼,倒映在万傾碧湖中,形成木兰湖独特的景观‘碧鉴琼楼’……”

    大多数业主都看中那一湖碧水,所以选个湖汊,或选个半岛,精心设计,临水而筑,久而久之,各类建筑绵延湖岸,蔚为大观。

    到这里来投资的,都是一些名主大贾,独占一隅,自成体系,不论从建筑的造型上还是色彩上,都别具一格,它们前拥澄湖,后依山林,碧水绿树,尽享人间美色。纵观全局,木兰湖好像就是一个穿越时空,集合古今的万国建筑展览场。

    笔者在木兰湖住过半年,下榻之处为一栋水上别墅,入口紧接驳岸,而建筑却在水里,偶得宽余,在阳台上斜倚栏杆,细数游鱼……

    有时湖岸弯曲,把湖面搞得很窄,两个单位在对岸扎下营盘,修建琼楼玉宇,以为过客蘧庐,此时在湖面上就形成木兰湖特有的“碧鉴琼楼”的景观,而不断变换的住主是流水的客,因互不熟悉,虽近得鸡犬相闻,却少有舟楫相通。每逢节日或遇什么喜庆,黄昏时便燃起焰火,住客们见状纷纷走出旅所,三五成群结伴到湖边来看热闹。此时东方一轮明月,飞彩凝辉,人间万家灯火,光华初放,众人更添豪兴。只见邪乎的游客把成箱的焰火倾斜一个角度,直指对岸,点燃后在火药的推动下,呼啸而出,你来我往,夜空中划出道道弧线轨迹,对空接连炸开五彩火光,映照出人们兴奋的脸庞,在阵阵喝釆中,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你可见到两岸人头涌动,花火竞射,锣鼓竞喧的鼎沸场面,此时湖面上演绎的就是一场“碧鉴海战”, 明明灭灭,奇奇幻幻,似乎是金门炮战的重现。游客眼界大开,狂兴不禁。

    木兰湖放开手脚搞发展,是不是会遭来灭顶之灾呢? 不,他们遵循的是发展中进行保护,在保护时推动发展,两者并行而不悖。你要想在湖边搞建筑么,可以,要通过规划、水务、环保三方的批准。在保护方面要求是苛刻的,每个单位要建一条独立的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过的污水要严格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若超标排放将会罚得你疼,直至出局,你有胆量就来,没有胆量就走远点!在这种严格管理下,木兰湖的水质始终保持国家二级标准以上。

    小小的木兰湖,现在搞得如此风生水响,一派繁荣,这就是正确认识、处理保护与发展关系的必然结果。

    漳湖有这么大的体量,有天生丽质,还有厚重的历史积淀,但与木兰湖相比,相去甚远,差就差在思想观念上。



    当乘船在漳湖巡游,我们不可能有“碧鉴琼楼”的眼福,我们能看到的是岸上的山,山上的树,看多了,视觉疲劳了。

    你开车到圣镜山、马河、安团那边溜一圈,你会发现三五成群的驴友,背着行囊,拄着拐杖在山间穿行,他们去看层林尽染五彩斑斓的树叶,去欣赏似火的杜鹃,去深山探奇揽胜,他们绕开漳湖,另辟蹊径,好像那里的风景更养眼。这种现象也许是对漳湖现状的否定,是客源的流失。

    一些人年复一年地叨念漳湖的山清水美,确实不错,但那只是我们前辈留下的遗产,问题是我们做了些什么,假如说漳湖是一张白纸,青山绿水是它浅浅的背景,今人应该在背景下作出最新最美的画图,而且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

    城镇的发展说到底是人口的发展,而人口发展首当其冲的是土地、住房。人多了,牵涉到人生活生存需要的产业,都要相应发展,各行各业成长起来,人口又进一步膨胀。

    漳湖是个好地方,愿意到漳湖来居住或投资的人大有人在,可是土地卡住了,无法生根,只能望洋兴叹。

    在谈及漳湖发展与保护时,有官员言志:要竭力阻止漳湖人口发展,若能保住一方净土,我生也就无憾了。

    他们手握地权,他们胜利了。

    可是五十年时间,两代人的发展机遇,从漳湖身旁不着痕迹地滑过去,让期望漳湖昌盛的人们,只有伤心流泪的份儿。

    保护和发展是一对共生体,离开发展,何谈保护!

    以遏制发展为代价的保护,是一种最廉价、最无能、最懒惰、最没有担当的行为,简直是对保护的亵渎。



    2011年荆门发布了《漳河水库三圈范围线规划》,其出发点是没有疑义的,把它当作个人的见解也不乏有益的尝试,但是要做为有法律意义的规划文本,在可行性、可操作性上尚需进行严谨的论证。

    李勋明先生“弃水立城”的点评很精彩,一语道破玄机,在漳湖建设问题上,继承大于突破,没有多少新意。但规划的第三圈,即生态旅游圈,已抵近漳湖,与建库当年规划的“漳河市” 位置大致相同,是个进步,如何实施,拭目以待。

    现就事论事,对“三圏规划”提出几点疑义。

    请看摘抄:

    第五章第十三条,“湿地和水土保护圈(第二圈)东北至分水岭……属漳河水库汇水区”。汇水区内“已有建筑要引导功能转型,未建部分……严格控制各类建设和禁止采空活动,在此范围内的一切建筑物,均要求其污水通过截污管道收集处理后,排入非漳河汇水区”。

    第六章堤十六条,第二圈及汇水区域,“城市建设不得随意侵占,严禁地下采空作业和严格控制各项工程建设”。

    第十七条,第二圈及汇水区域“现有城镇企业和居民点……引导功能转型,在此范围内的建筑物,均要求其污水通过截污管道收集处理后,排入非漳河汇水区”。

    几个问题:

    一、第二圈向外,以分水岭再划一圈线,那应该是第四圈——汇水区保护圈了,所以“三圈规划” 变成了“四圈规划”。

    二、是“汇水区”的概念。我以为中国的每寸陆地,都是相应江河湖海的汇水区。如果都像漳河汇水区那样,区内严格控制各类建设,禁止采空,那么就没有工厂,没有矿山,没有住房,中国的老百姓到哪里去生存?

    三、汇水区内的建筑物,均要求其污水通过截污管道,收集处理后排入非漳河汇水区。这就更有意思了。

    先讲一个故事:有个单位对遛狗作出规定,要求狗主把狗屎狗尿屙到单位生活区以外的地方去,以保持本生活区的清洁。被讥为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典型。这是一个真实的笑话。这不,荆门又在故事重演,要把处理后的污水排入非漳河汇水区。邻居无非是沮河汇水区、汉水汇水区、长湖汇水区。这样就要请他们委屈一下了。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怕污染自己,就去污染别人,这不是中华民族的道德规范。

    四、要想把汇水区内成千平方公里的污水,用管道收集处理并排出域外,其费用之巨,恐怕不是建一个漳河水库可比的。

    写规划与写科幻小说还是有些区别的,应该回到现实中来,脚踏实地地根据环境容量,制定出经济有效的污染控制方案。如汇水区内那些区块可以利用环境系统的自净能力,把污染物经过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因素作用,转化为非污染物,并且不超出环境承载能力最大支持阈值的,就让环境自我消化,暂时搁置不管了;对于不能自我消化的区块,就要调查村镇、厂矿有多少人,有多大排污量,是有机污染物还是重金属污染物,然后经过测算,分别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在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直接排放。少数不能达标的,再用特殊手段处理。

     这是比较现实的处理方法,既避了免污染,为老百姓负责,又不必大量动用宝贵资金进行过度保护,同时符合国家现行政筞,何乐而不为?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

247

主题

2969

帖子

3531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3531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5-5-8 21:0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漳河镇街道百分之八十面积属汉水流域!…………。!!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0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8
QQ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5-10 11: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勋明 于 2015-5-11 00:15 编辑

          佩服吕先生有胆识,也敢讲真话!城市发展需要有人坐下来冷静研究。近二十年来,本人写了上百万字的关于荆门城市发展谏言和提案,实践证明我的一些观点并没有错。目前,制约荆门城市发展的最大硬伤是弃水立城。说实话,荆门人自己不从三个观念误区中走出来,谁来主政也很难整了!我辈老矣!让时间去证明一切吧!屈子曰“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下面选一篇本人以前所写《闲话荆门城市发展22评》与吕先生一起于茶余饭后笑谈而已也!:

                                            闲话荆门城市发展22评(2008年文)
                                          影响荆门城市发展的两个观念误区必须拨乱反正

    漳河是荆门的母亲河,保护漳河无可非议。但是,如果我们不用科学的观点去认识漳河,把保护漳河的观念扩大化,甚至用保护漳河来约束城市发展,那就是观念误区。只有让漳河发挥它应有的资源效益,才是真正的保护漳河。
    让我们回头看这些年我们保护漳河做了些什么:
    一、保护漳河舆论造势空前绝后,洗脑工作如火如荼。会议多多,文件垒垒,媒体宣传一边倒,舆论造势空前绝后,使每一个荆门人闻“开发漳河”便神经紧张,必共讨之,共伐之,共诛之。如今盲目充当保护漳河的英雄大有人在,其狂热之情比昔日文化革命中高喊“万岁”者有过之而不及。然而大部分人根本不了解漳河,皆人云亦云。
     其实当今水质主要污染源为工业污染,其次为农药化肥污染,才造成了许多动物与生态绝迹,人类怪病多多。漳河为蓄水22亿立方米的大型人工湖,有很强的自净力,采取灭绝人迹的方法保护漳河不符合自然规律,亦违背科学。那种认为城市不能向漳河方向靠近的谬论必须矫正。有山不靠,有水不依是愚昧。
    二、保护漳河行动微乎其微仅做了点堵屁眼的工作。   
    这些年保护漳河的实际行动仅控制了漳河镇以北的房屋建设和关闭了部分小媒矿。而上游当阳、远安、南漳等县市并没有因为荆门人高喊“保护漳河”而停止发展和减少污染,如陈垸等集镇废水对漳河污染越来越严重。可以说荆门人保护漳河除了给自己头上带了顶紧箍咒,仅在下游做了点堵屁眼的工作,便关门满足于自淫。
请看中国第八大水库现在发挥的功能:    漳河水库始建于1958年,举全省之力,10万人奋战7年建成,流域面积2980平方公里,淹没林田约200余平方公里,蓄水22亿立方米,原功能为农田灌溉,主要灌溉面积位于荆门境内。但是,从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后,农民认为用漳河水费贵,不划算,不是特别干旱年,他们宁可打井取水,也不愿用漳河水。目前漳河主要功能仅供应荆门城市人居与工业用水,而每年所收水费远不能保证人工工资和工程维修,靠国家财政补贴1000万以上才能维持运转,那么将来省里一旦把漳河下放给荆门管辖,漳河将成为荆门一个巨大的财政负担。仅靠鸡公尖和观音寺大坝两个电站焉能维持几千职工的生计。
水资源闲置,亦是林田浪费:    漳河死库容就有近8亿立方,目前城市每年城市用水仅4000多万方。如果漳河这笔宠大的水资源长期仅供应荆门城市用水,也许有一天当阳人会提出质疑,认为是资源浪费,要求退库还林,堵截连接东西库之间的明槽(东库和西库之间连接水道),放掉西库蓄水,只保留明槽以东库容,以恢复下游自然与船运,那么荆门堪忧。说到这里,荆门城郊还有一笔近在迟尺的水资源浪费。分布在掇刀至漳河一线的烂泥冲、车桥、乌盆冲、杨家冲、凤凰五座中小型水库蓄水近10000万万立方米,自修建后均为闲库,没有发挥任何效益,令人痛心。目前,这五座水库年蓄水足够供荆门城市用水。
    中国已有人质疑上世纪大跃进过多修建水库淹没林田资源,认为有必要让部分水库退水还田。因此我们如果不科学的利用漳河,让漳河这么一笔庞大的水资源闲置,随着未来节约性社会发展。将来很可能退西库还田,这绝不是危言耸听。靠搬迁首脑机关去刺激城市发展,实消耗了城市实力
  ………………(略)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9

主题

643

帖子

764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764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5-5-10 22:5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拜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