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4725|回复: 1

岳口下游过江-徐鸳有行人渡口?改善沿江接壤地带交通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16

2597

主题

9746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1400

IP属地:湖北省宜昌市

发表于 湖北省宜昌市 2015-5-28 18:4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徐鸳汉江有行人渡口?具体情况怎么样?改善三市沿江接壤地带的区域交通很有必要。
郑场徐鸳到汉江对岸岳口下游,天门岳口、彭市、横林三镇很近,虽然可以5公里到郑场再转车过汉江大桥,还是绕远了一些,约十多公里吧。
现在仙桃西站-郑场(乡间公路组合线路)班车路过汉江边的徐鸳,可以改善渡口条件,多一种选择方便两岸,条件好于鲜码-彭市。

另外,郑场可以优先发展沿江和西站公路方向,形成和仙桃西站、岳口的紧密联系,进而形成三市区域沿江接壤地带中心强镇集合。

铁路大桥以外、城镇附近的高速公路桥梁可以设置旁边行人通道(沉湖也一样),可惜随岳高速和沉湖武汉圈高速都设置行人通道,是没有考虑区域城镇化的大众需求,原因是低成本出发,忽视目前的农村发展。附近唯一一座20年前的普通公路大桥,也不宽,通行能力有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6

2597

主题

9746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1400

IP属地:湖北省宜昌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宜昌市 2015-5-28 22:5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嘴渡口
(文/张才富)
这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关于一个渡口的一些记忆。虽说这处机动摆渡口离我家有二十多里的路程,但我曾在渡口不知多少次过河来往,所以渡口与渡船的事我能随口地说出一些来。这个渡口就是我故乡仙桃郑场镇的汉江李嘴渡口。
    李嘴渡口是一处规规矩矩以汉江为界线的“南渡北街”,南渡是指此渡口属于李嘴,也就是归仙桃港务局管辖,北街则指天门岳口集市。渡口从某种意义是说都有两个名称,故李嘴渡口也叫岳口渡口。
    李嘴这个地名,严格说来,只是汉江仙桃段的一个堤段名,有了渡口才叫李嘴渡口,李嘴渡口所在的行政村原属于徐鸳片朱垸大队。仙桃带嘴字的地名很多,如毛嘴、沙嘴,而不能写成毛咀、沙咀。嘴是名词,引申指其他器物上像嘴般突出、尖长的部位,如茶壶嘴、烟斗嘴等。咀是动词,咀嚼的意思。词性不同,意思也不同。同时,咀也不是嘴的简化字。
    记忆中,曾经的李嘴渡口在汉江堤上斜坡的江滩处用杉木杆支起的一块指示牌,写着“李咀”二字,正因为其“咀”不是正字,才冒充起自己很有学问,而谈及到“咀”与“嘴”的区别。
   
   李嘴防汛段是一个有宽广的江滩,江面较宽,江水流速缓慢的江段。从李嘴渡口码头驶向岳口渡口码头轮渡船行的是顺水,返回行驶则是逆水,两码头并不是隔江相对,是由于李嘴码头、岳口码头根本不在一条直线上。
    李嘴这一江段,江心有一处吃在水中不长的沙岭,形成两边水深中间浅的水域。航线灯塔设在江心的沙岭上,以免过往的船只搁浅。枯水时节,李嘴渡口的渡船开往岳口渡口,由于靠李嘴这边江水为深道,渡船几乎是靠着李嘴这边的沙滩来往,渡船行至沙滩上立起的杉木架航标处,也就是到了岳口的对江,渡船擦过沙岭的尾部,才横渡到岳口渡口码头起坡。
    也可能是正因为有了这条沙岭,这一江段才叫李嘴。
    当年的李嘴渡口为机动渡船,也简称汽渡。推船的螺旋桨推进的车轮渡,用于渡运汽车、拖拉机、板车、自行车和过河的人。整个渡船由推船和载船组成,推船安装有马力不大的柴油机,并设有驾驶室和船工生活的船舱,驾驶室的棚檐下写着红色的《渡口守则》,载船的底面是平直的铁甲板,载客载货。载船的两端均可靠泊码头,航行时船舶无需调头,汽车上下船舶无需倒车,手工摇动升降吊架连接的跳板,汽车便可以开上开下。推船连接载船部分是活动的,推船头固定在载船船舷的中部,利用平角摆动,可以改变顺水或逆水前进的方向,作为渡船的引擎。
   
   李嘴渡口是仙桃通往天门、京山、应城等县市长途客车的必由之渡。交通并不发达的上世纪70年代,支线毛嘴到李嘴的公路是石子路,车辆翻过汉江堤的堤坡路设有“晴通雨阻”栏杆,为保护江堤,特别是汉江防汛期间,雨天是绝对禁止机动车辆爬堤行驶的。80年代初,毛皂公路的全线改为沥青路面,车辆上下的江堤坡路才成为硬路基。
    老沔阳公路客运站分荆州六队长途车站和县车队短途车站,六队的客车可搭乘到省城和其它县市的旅客,而县车队的客车只开往本县的乡镇,仙桃到郑场的班车终点大有后,有时也延伸到李嘴,以方便来往渡口的旅客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寂寞的李嘴渡口,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人山人海。昔日的渡口,每天除了几趟客车的来往,也偶尔夹杂着几辆到京山拉石灰的手扶拖拉机。大集体时,劳动力外出限制得紧,所以两岸过河的人们也很少。
    李嘴渡口是一个没有候船室,也没有固定趸船的简陋渡口,所谓的船码头,也只不过是一条水泥道延伸至江里,随着水涨水落,船码头而上下移动。渡船的摆渡时间,依上船的车辆和过渡人而定,只要聚集了一定的人和车就开船。
    等渡船的行规,一船人不能等一个人。有时,车和人刚到码头则开船了,只得耐心地等待渡船的返回。
    记忆中,当年的李嘴渡口的江滩上,有一处用树枝搭起的荫棚,几根树棍支起当作凳子,几位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在此做点小生意,如卖香烟、茶鸡蛋、煮水包等。
    客车开至渡口停下等渡船,乘客下车可以自由活动一会,他们首要做的事情,就是到江滩防护林去解个小手,然后回到码头边,或找一块护堤石块坐一会,或到江边去洗把头脸,捡块石子向江里扔去,或到荫棚去喝一碗茶,吃几个煮水包子。几班客车过后,做小生意的老人捡起担子回家。
    改革开放后,做生意买卖的人多了起来,李嘴渡口热闹了。毛嘴是江汉平原最大的生猪交易市场,远销全国各地,李嘴渡口则是通向远至河南等地必经之路。贩仔猪的农民骑着自行车,车架上的竹笼装着仔猪,走乡串街去卖。郑场多产杂粮,也有农民用板车拉着芝麻黄豆到岳口集市去出售。还有江汉油田地调处来往的作业车也很多。
    李嘴渡口是天、潜、沔三县交界的地方,流动人口多,同时也有犯罪份子流窜,造成社会治安混乱。不寒而栗的1983年“严打”,记忆犹新。也可能是那时宣布死刑,要枪毙的犯人太多,其刑场就选择在李嘴的江滩上,而不到杜台分洪闸。枪毙人,先是开公审大会,接着是把犯人用汽车拉着游街游乡后,最后来到李嘴渡口。随着一阵枪响,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瞬间变成了尸体,引来看枪毙人的围观。薄霜盖地,堤草枯黄;江风肆虐,恐惧凄凉!
    岳口,天门市重镇,素有“小汉口”的美誉。岳口文化底蕴深厚,其地名的由来,缘于唐代诗人皮日休途经此地留下“行墙约物价,岸柳牵人裙”的诗句而得名“约价口”。后因南宋将领岳飞屯兵于此,又改称“岳家口”,简称“岳口”。
    在我小时候的星期天,大人叫我款几斤棉花到岳口弹后,家里去纺纱织布。岳口弹花厂在街道的一条巷子里,那时弹花用的是电镐子,比脚踩弹花先进。我们几个小孩跟着一位带队的老人,破田垸,操小路,步行到岳口,棉花弹好后,到岳口街上的饮食店,去喝一碗包面汤,然后打回转。隔河渡水的,有时候回到家,鸡都上笼了。
    岳口,位于汉水之滨,水运交通十分优越。整个天门市也包括附近的邻近县市,生产资料,生活物质的进出,大多是走岳口码头。如运进煤炭、建材,运出粮食、棉花等。
    登上岳口汉江堤放眼望去,对岸江滩防护林碧树如黛。汉江堤外侧的岸边,有岳口水厂抽水站,抽水管道仰卧在堤坡上,像一条巨龙张开大口,尽情地吞饮着江水;有运货物上下船钢结构传动带;有航船停靠的趸船;有开往到仙桃、汉口的客轮;有载人送客的机渡岳口码头,码头的上坡处是航运管理处。脚下的江堤,芳草青青,有牛群在坡上吃草。汉江水清波粼粼,偶尔也打着小小的漩涡,水鸟在江面飞来飞去 ,叫声啁啾。一艘运着黄沙或磷矿石的驳船驶过,水面泛起白色的浪花,向两岸涨溢。河堤内侧,古色古香的岳口老街尽收眼底。
    岳口老街那些明清时建筑、商铺,如今历历在目。正对码头一条街最为热闹,人烟辐辏,商贾云集。印象中,那座写有“岳口”二字的水泥牌坊与汉江景色相映成趣。
    汉口有个六角亭,在岳口,这里也有个六角亭。岳口六角亭原名“荟真楼”,三层六面,飞檐翘角,耸立在汉江大堤之上,为岳口标识性建筑。水路上过往船只,陆路上往来客商,只要看到它,就知道快要到岳口了。后来,古老的“荟真楼”因汉江防汛需要而被拆除。
    提到当年岳口的企事业单位,要数岳口装卸公司了。公司主要经营港口货物装卸,运输机械不发达的时代,只是靠驴马、板车来转运货物。装卸工有一匹好牲口便是最大的本钱。
    马,胸廓深广,骨骼坚实,四肢长,蹄坚硬;驴,性情温驯,听从使役,但力气比马的小。骡子是驴和马的杂交种,肥滚滚的高头骡子,具有驴的负重能力和抵抗能力,也有马的灵活性和奔跑能力。
   
    如今,李嘴渡口已渐渐褪去了昔日的辉煌,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横跨南北的汉江大桥。回忆起昔日李嘴渡口,让人孤独,让人落寞!
    江中驳船的汽笛声从远方来,又消失在远方……家乡的渡口,能摆渡得多少离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