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879|回复: 6

悠悠义水话龙舟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1

35

主题

121

帖子

370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370

IP属地:湖北省随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随州市 2015-6-11 16: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悠悠水话龙舟
范齐家
义河·龙舟
天门县河,婉蜒如带,流经天门县治竟陵,东起红花港(大巷口南),西至截河口的一段,称为义河,而义河,东起窑上渡口,西至龙潭湾一段,河面宽直,最宜龙舟竞赛。
龙舟,有别于其他舟楫,虽无定制但有统一要求,龙舟首尾分为3段,有头仓、股仓、尾仓。头仓左右两弦分4对并坐8名选手,从前至后依次为头分、二分、三分、四分。股仓如前并坐9对18名选手。尾仓并坐3人,居中者为艄手,俗称“掌艄”,左右为保艄。龙头悬置于船首,龙须探拂水面,别具情味,执锣者立于头仓与股仓的结合部,负责竞渡指挥。
参赛龙舟,定名相沿成俗。竟陵地区的龙舟,依市井方位命名:东门青龙、西门乌龙(又称乌小姐)、南门黄龙老祖、北门鱼白龙、龙潭湾胭脂龙、官路上鸭嘴龙、窑上窑白龙、城内紫金龙,共8条龙舟。
赛前,龙舟必须上趸油整。通常于下水前,用成团韭菜将船身遍体搓擦,然后涂上一层猪油,以求光洁,减少阻力,提高速度。
群龙竞胜
参赛选手需经严格挑选,年龄大多20岁左右,身强体壮,臂力过人;对执锣、掌艄、保艄者,则另有选择要求,一般不受年龄限制。
南门黄龙老祖,累累参赛败北。究其原因,南门属市井中心,京货铺、广货铺、茶馆、酒肆林立,市民多为商民。能登舟一决雌雄的壮汉,反而难于挑选。
官路上的鸭嘴龙,则是常胜将军。因为参赛选手多从收灰熬碱、划“横水”(摆渡)的体力劳动者中选拨,特别是终年划“横水”的驾长,更是追风逐浪,训练有素。
北门鱼白龙参赛,选手多是挖藕壮汉,他们虽不熟谙下桨技巧,但体力占有明显优势,夺标呼声最高。根据当年参赛选手、现已88岁的老人陈码老回忆,说“北门的倪中二划头分,身材魁梧高大,常常下桨满库,有时把桨叶端断”。还说“倪中二立于船头,有张飞大战芦花荡的气慨”。
城内的龙舟紫金龙则是永久性的得胜龙(荣誉称号)。
西门、东门的龙舟下水,常常因兵源不足,借助他人的力量,竟陵以东的大河嘴、赵湾、费湾,以西的曾家小河口、么屋台常为支援青龙、乌小姐选派自己的精兵良将飞舟义河。
进入夏历五月,梅黄杏红,义水分外澄碧。龙舟试水,进行赛前紧张训练,那节奏鲜明洪亮的锣声、呼号声闹得满江浪花满江潮。义河两岸的水埠、渡口挤满看热闹的人群,翘首盼望赛期的到来。
义河龙舟竞渡,赛制并不十分严格,通常以拈砣的方式,按1:1结对抗赛。8条龙舟分为4组,依次产生4名优胜者,优胜者即为夺标者。这种竞赛方式不需决出名次排列。
龙舟竞渡,是力量和技巧的较量,打锣、掌艄在竞赛中实际上起着指挥和舵手的作用。当两条龙舟并驾齐驱,势均力敌的关键时刻,孰胜孰负,则往往取决于打锣和掌艄的了。年逾古稀的老人回忆起往昔龙舟竞渡的盛况时,对西门乌龙的打锣王团元、东门青龙掌艄杨老七还保留着极其深刻的印象,王团元打锣,头戴方巾,一身纺绸褂裤,腰间扎一条色彩鲜艳的丝绸带。龙舟行进时,但见他左手高高扬起锣锤,锣锤尾端彩带随风飘舞,击锣时还唱出四言八句来,令行禁止,指挥若定。杨老七掌艄,另有风韵。他手拿鹅毛扇,一副儒生打扮,即使在两条龙舟竞发,争夺十分激烈的时候,杨老七神态安详,鹅毛扇徐徐摇动,胸中自有定夺,毫不慌乱。到了要紧处,只见杨老七轻轻提起桨叶,再用沉力按下去,说时迟,那时快,龙舟象那离弦的箭,脱缰的马,窜出老远老远,义河两岸响起一片喝彩声。
往事历历
据老人回忆,止于上世纪近60年来,最为壮观的龙舟竞赛,大约有4次,最早的一次是癸酉年(1933),最近的一次则是解放后的1964年。竟陵地区旧有四门八关之说,8条龙舟则分属不同的阵营:北门鱼白龙、城内紫金龙、南门黄龙老祖、龙潭湾胭脂龙结盟为一方;东门青龙、西门乌龙、窑上窑白龙、官路上鸭嘴为另一方盟友,由于历史的、社会的原因,龙舟盛会往往事端横生。
据搬运站退休老工人宋佑发回忆说,南门几次划龙船,都出过人命。日寇占领天门后,敌司令官前崎驻守天门划过一次威武龙船。南门的张保清,帮西门划船,船行江中,倾斜覆没,全船选手落水,张保清从水中探出头来,寻求搭救。南门龙舟上壮汉见状,怒其为他人出力,便用桨叶将张的头部一击,张便没入水中丧命了。
“乌小姐,巧打扮,最怕北门的挖藕汉”。据说,西门的乌龙是一条雌性的龙,所以有“乌小姐”之称。北门鱼白龙,是一条雄性白龙,北门的龙舟下水,常常用一条红色的绸子将龙的双眼捂住,以防止鱼白龙在竞赛中因见了“乌小姐”生情犯邪,影响成绩。至今,人们还记得“乌小姐下河两头望,最怕北门的活阎王”、“龙潭湾输得丑,姑娘伢儿钉砖头”等关于龙舟竞渡的歌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22

主题

313

帖子

375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375

IP属地:湖北省仙桃市

发表于 湖北省仙桃市 2015-6-11 18:45:45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叫我现在下去划。我是没有力气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甘肃
精华
3

100

主题

2682

帖子

2839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2839

IP属地:甘肃省兰州市

发表于 甘肃省兰州市 2015-6-11 22: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世纪五十年代,是天门河最繁荣的时期。竟陵城区岸边,保留着明清时期的水陆码头和古建筑。从西向东有雁叫关、义水关、渡口头、鸿渐关、庆云关等。以庆云关保留比较完整。二、三十级石阶,平整光滑,通向大街,有一座如城墙拱形门,巍然矗立在关口。正对关口向北是一条三四米宽的巷子,叫庆云巷。巷子北面有一座门楼。1968年这里成为天门大桥的北岸桥基,庆云关就这样消失在竟陵地面了!在今天的饲料厂那个地方,有一座明清时期的文昌阁,是供奉孔子的地方,五四运动后就开始凋零。我看到的时候,已是残垣断壁,蛛网密布,破烂不堪的危房了。但从外表依然可以看到当年的恢弘的气势。还有一条沿着河堤的七里三分长的青石板街,比凤凰古城的石板街气派多啦!
    那时,河上没有桥梁,两岸交通全靠渡船,一种叫划子,船体窄小,可供十人左右乘坐;一种叫渡船,可载二十来人。渡船往来于两岸码头之间。最繁忙的渡口是渡口头,对岸是官路街,其次是庆云关,连接对岸的上窑至姜店。那时也没有自来水,全靠人到河里挑水。各家各户都有水桶和水缸。挑卖水成为一个行业,每条街上都有专门挑水的工人。码头上淘米、洗菜、浣衣、汲水成为一道古朴原始的风景线。
    春天,两岸杨柳抽出嫩绿新枝,像少女的秀发一样,随风飘荡,翠绿丛中一两株红艳艳的桃花特别显眼,北岸沿河房屋多是吊脚楼,古香古色。倒影在清澈透底的河水上,春风徐徐吹过水面,岸边美景在水波中摇曳晃动。夏天,河水呈深绿色,汛期多在六月份前后,河水上涨时,流速加快,水变得混浊起来,显出土黄色,不时可以见到杂草树枝飘浮在水面。洪峰过去,水色慢慢恢复,这时,常常可以看到木排竹排顺流而来,叫放排。多来自京山钟祥的大洪山区。鹭鸶船也在这时出现,三五只鹭鸶站在船沿上,渔夫挥动长长的竹竿,不时地把鹭鸶赶到河里。一只只鹭鸶潜入水里,不一会又露出水面,当它们叼着鱼时,渔夫用竹竿把它接引上船,渔夫掐着鹭鸶的长脖子,鱼儿就掉进船舱。秋天,河水清澈如明镜一般。天门河繁忙起来,满载粮食麻包,棉花夹子包的货船,运煤、运沙的大驳船。上行的船只多有船工拉纤,三五个人光背赤足弓腰,背着纤绳,一步一步有节奏地走在岸边。客运的小火轮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冬天,河水有些灰暗,河面飘着落叶,缓缓地向东流去。三九天河水靠着岸边结有薄薄的冰,最冷的年份才全部冻起来,可以行走。

关注武天高速公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甘肃
精华
3

100

主题

2682

帖子

2839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2839

IP属地:甘肃省兰州市

发表于 甘肃省兰州市 2015-6-11 22: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热闹莫过于赛龙舟了!特别是那次李人林将军回天门,正值端午节。鸿渐关码头搭起司令台,从龙潭湾到文昌阁,两岸人山人海。龙舟船体和普通划子相比要窄而长一些,船头有一龙头,有一指挥站在船头,操一面苏锣,用锣声协调整体的节奏。船尾的没有舵,由艄公用一支长长的桨来掌握方向,称为撑梢,船舱并坐五对桨手。最引人注目的是北门的青龙队和河南岸的黄龙队;这两支龙舟队历来是一二名的争夺者。青龙队是北门郊区农民一支劲旅,人称挖藕佬队,著名的西湖藕就是他们生产的,挖藕用的工具叫掺头,和划龙舟的桨差不多,挖藕掀泥的动作和划龙舟动作一致,所以,他们生产就是一种训练。黄龙队由南岸官路村人组成,多是习武之人,有很强的膂力和耐力,而且生在河边,都习得一身好水性。只听得一声枪响,比赛开始,龙舟像离弦之箭一般,飞快前进,龙舟两侧翻起白色浪花。指挥的锣声一阵阵紧快起来,桨手跟随锣声的节奏吼叫着,岸边的啦啦队擂着大鼓,挥着双手呼喊着加油”……青龙队胜出!挖藕佬——挖藕佬!一片欢呼声在鸿渐关响起,龙舟上桨手竖起木浆前后晃动着,高声呼喊:当当嚜河老头,当当!”——节选于金虎《天门河的记忆》
关注武天高速公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1

65

主题

3991

帖子

4939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939

东湖彩王勋章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

发表于 广东省广州市 2015-6-11 22:15: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挖藕老以挖的姿势和臂力占优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69

278

主题

2437

帖子

3311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3311

IP属地:湖北省

发表于 湖北省 2015-6-15 12:4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实在是好看啊~~~可惜看不到了~~也看不到以前的气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209

主题

2243

帖子

2489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489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6-15 15:13: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沔阳古属荆楚地区,赛龙舟(又称划龙船)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南朝·梁宗慎《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故命舟楫以拯之。”《隋书·地理志》记载得更为详尽:“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罗,土人追至洞庭不见,湖大船小,莫得济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尔鼓掉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诸郡皆然,而南郡尤甚。”可见隋朝的龙舟竞渡已演变为“竞渡之戏”,而且“观者如云”。
《沔阳州志》记载:当地以十五日为大端阳,当天“以木雕五色龙,首尾天矫如船形;中以绢画神像,盛鼓乐,杂彩色纸标,巡于市面上。神各一船,船至,香楮爆竹饯之;闻之送瘟船,出南城外焚之。”旧志云:'沔俗近亦增盛,城乡各镇皆然,金鼓花烛,龙舟飞舞,观众如墙,事虽戏,而犹有左意。'端午节河中龙舟密集,岸上人头攒动,水上划,岸上呼的壮观场面令不少文人雅士动感而诗兴大发。
沔阳(仙桃)清末举人李皋曾为一次龙舟赛留诗: 
  五月端阳划龙船,彩船扎在官码头  
 浪里抢标多争斗,锣鼓喧天闹不休
  看一溜,讲一溜,游船争湾石矶头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