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中尉
 
- 积分
- 2747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镇域经济助力大冶转型升级——大冶市镇域经济发展掠影
“镇富则民富,镇强则县兴。”近年来大冶市委市政府陆续出台《支持镇域经济加快发展的意见》、《镇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周转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金融支持生态经济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政策文件,镇域经济呈现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之势。
陈贵镇
“四化同步”建生态宜居新城
近年来,陈贵镇以全省“四化同步”示范乡镇试点建设为总抓手,全面建设“产业强镇、旅游胜地、生态新城”。
目前,陈贵食品加工、制造铸造、纺织服装三大产业初具规模;雷山名胜风景区已成为黄石市旅游名片,被湖北省政府命名为“湖北旅游名镇”;整治五小企业,划定生态红线,引导五小企业老板投资生态产业。
下一步,陈贵镇将把完备和增强产业链条作为主攻方向,立足主导产业,围绕顺富纺织、雨润食品工业园、航宇鑫宝铸管、湖北旅游名镇和雷山名胜风景区、善泽居主题文化植物园和楚林实验林场等项目,做好相关产业链的招商工作。
同时,陈贵镇进一步落实“进企业、增信心、解难题”活动。整合传统产业,加快航宇鑫宝铸管等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盘活闲置资产,广拓渠道做好富峰特钢盘活以及金属棉制造、宏盛煤机等项目闲置资源的招商处置工作,努力实现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动力增强、活力提升、效能持久。
灵乡镇
争创楚天第一镇
上半年,灵乡镇共实现合同引资20.6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 79%;引进亿元项目2个,新签约、新开工、新投产均实现“双过半”,正在全力争创“楚天第一镇”。
依托现有资源优势和经济基础,灵乡镇着力打造武汉重冶、不锈钢制造“两个百亿”产业;建设法华寺禅宗旅游、大王山原生态旅游“两个4A”景区,发展旅游产业;依托劲牌毛铺基地,擦亮谈桥豆豉、枫桥油茶农业部“绿色品牌”,打造全省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加快升级步伐,促成灵成工业园尽快升格为湖北灵乡经济技术开发区。
在建设“全省工业强镇”上,灵乡精准发力,做好“重冶”文章。重冶在灵乡投资30多个亿,是优势,不是包袱。目前,在市领导关心下,支持重冶在9月份全线复产,支持特钢模具、汽车零部件、不锈钢项等产业集群发展。
在“生态产业强镇”上,成功引进武汉日新和楚多娇两个过10亿元的光伏太阳能项目,灵乡将尽快启动法华寺、大王山省级森林公园建设。
还地桥镇
争创镇域发展先锋
还地桥以打造“大冶先锋、湖北名镇”为目标,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坚持产业优先、交通优先、文化优先、教育优先,引领新型城镇化发展。
以“两路”建设为契机,以五金装备制造产业园、工矿地综合开发试验区、金桥工业区为载体,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加快承接武汉汽车零部件、信息电子等产业转移。
狠抓优势产业发展,充分利用金桥工业区、五金装备制造产业园的平台作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延伸机电制造产业链条,重点打造华中机电制造产业基地;
加大“进企业、增信心、解难题”工作力度,支持企业在品牌、技术和管理上下功夫,进一步激发现有企业潜力和活力,做大经济总量,提升质量效益,盘活现有企业、扶持优势企业做强做大;
以绿色创建活动为抓手,不断加快沿港、沿路、环湖、环山绿化建设,启动环三山湖旅游开发,重点布局健康养老养生、生态旅游项目,将黄金湖区域打造成大冶市对接武汉绿色增长极;打造武汉进入黄石的“第一印象”,展现武黄卫星城的良好生态形象。
金湖街办
争当镇域经济发展“排头兵”
近年来,金湖街办围绕“打造生态、富裕、文化、美丽、幸福、活力‘六个’金湖,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生态新城区”的奋斗目标克难攻坚,转型升级。
2014年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大关,财政总收入超过6亿元。目前在建重点工程项目31个,总投资198.34亿元。今年上半年,完成新签约项目3个,签约金额16.6亿元。
按“一园三带”总布局,以金湖生态园建设为核心,同时统筹抓好刘金公路沿线水果、蔬菜、花卉苗木基地,大金省道沿线规模化产业园区,马四公路沿线生态休闲基地建设。
以大金省道金湖段为经济带,建设新鑫钢铁产业园、蓝天综合物流园、非金属产业园,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步伐,争当全市镇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加大环境整治、生态修复力度,推动企业搞好技改和扩能升级,大力创建国家级、省级生态镇和生态村,向绿色要GDP。
加快文化强镇建设步伐,全力支持铜绿山大遗址考古公园建设,发掘和宣传青铜文化,提升青铜文化影响力,构筑金湖精神文化高地,培育发展青铜文化产业,实现由“地下经济”转向“地上经济”,由钢铁建材企业为主转向商贸旅游业协同发展。
保安镇
生态风来绿满园
“古镇、新城、水乡”。围绕这一定位发展生态经济,保安已经尝到了政府搭台、生态唱戏、游客享受、群众满意的甜头。
转变思路谋发展。用工业项目需配套投入的资金来撬动乡村旅游业发展。保安没有名山大川,但是有冯京连中三元的动人故事,有归元寺的祖寺金谷寺,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尹解元石雕,有中华楹联之村刘煌村,枫彩四季彩色生态观光园业已落户保安镇磨山片区,利用这些旅游资源,发展观光型、体验性休闲农业,最终把保安打造为“中国乡村公园”。
循序渐进谋发展。保安镇已规划“月月有节庆,村村有活动”。我们将按照小范围“测试”、成熟一个推介一个的方式来发展这些节会活动。办桃花节、采桃节、荷花节,以此类推。 通过举办节会经济,带动保安各片区滚动式、联动式发展,从而实现保安群众共同富裕。
目前,保安镇已完成保安大道刷黑、樊湖大道绿化改造、保安老街修复改造。下一步,保安将北移314省道(铁贺线),退田还湖、引水进城,实现湖在城边、城在湖中,开创面向保安湖的新时代。
东岳路街办
商贸发展助推镇域经济
东岳路街办围绕“商贸强处”目标,引领现代商贸业“提速换挡”,逐渐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齐备、协调发展的现代商贸体系,打造成了规模大、集聚力与带动力强的现代商贸流通中心。
为增强商贸服务能力,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和商业品味,东岳路街办不断加大商贸业发展力度。规划区范围东至黄石市宝山路,西至金湖大道延伸段,北至大冶市行政区划范围,南至新武九铁路。规划区面积为403.98公顷。该地块主要职能是城市综合职能集聚区。除了具备便捷的交通功能之外,还包括商业、商务、居住等功能。规划区内可安排就业人员2.34万人。
目前, 东岳路街办已形成“双轴、双心、六板块”的总体布局结构。“双轴”分别为滨湖商业轴和高铁商业轴。“双心”分别为尹家湖商业核心和高铁站交通核心。“六板块”分别是居住区、核心商务区、沿街商业区、站前商业区、文体休闲区和交通设施区,分别突出居住、商务、商业、文化、对外交通等职能,成为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金山店镇
从资源大镇走向生态强镇
金山店镇提出“生态立镇、产业强镇”的转型思路,围绕“舞活两个龙头,打造三个平台”的战略,以生态建设引领镇域经济发展。
舞活“两个龙头”。依托紧邻城西北工业园的区位优势,现已先后启动新楼工业园一、二期建设,引进了三江源钢结构、玉亮面业、东晟机械、都鑫摩擦粉体材料等项目入园。
按照一村一品、一片一业原则,扶持一批生态好、有特色、有品牌和市场实体的龙头村,构建以启博农业生态园、白云生态农庄为龙头,以良品农业、长绿集团、向阳香李基地为重点的现代高新农业产业集群。
打造大冶湖西岸生态保护区、梅山生态保护区、轻工产业园“三个平台”,进行功能区划,实现产业集中布局、产业链条延伸,促进经济发展。
金山店镇将咬定“三年进百强”的目标,继续走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建设新兴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优美、群众生活富裕的宜居宜业新城镇。
刘仁八镇
特色高效农业引领发展
刘仁八镇倾力打造特色农业、高效农业,有效促进了镇域经济发展。今年上半年,该镇夏粮夏油连续稳产增收,蔬果、生猪、家禽产量都有所增长。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928亩,巩固完善200亩芋头基地,试种紫山药10亩。
为加强农村林业开发力度,今年该镇共投入600多万元,用于镇区绿化、公路绿化,苗木基地和荒山造林等。共完成造林面积6320亩,义务植树15万株,新建生物防火带5.8公里。其中,1000亩以上造林大户1户,100亩以上造林大户8户。
该镇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列支100余万元专项经费,助力“村村通客车”。大力开展“村村绿”工作。完善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保洁网络实现自然村全覆盖。
目前,该镇抢抓大冶果博会机遇,加快建设刘金公路沿线整治及生态景观带,爱英斯生态农业观光园、栀子黄中药材生态产业园、果城农庄、紫云山庄、力德生态养老等休闲服务项目。
金牛镇
大力打造“五大中心”
金牛镇围绕生态建设,创建“国家级生态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省级文明镇和省级卫生镇”,努力打造区域性产业聚集、商贸物流、生态宜居、教育医疗、文化旅游“五大中心”。今年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项目集中、企业聚集、产业集群的思路,谋划千亩农副产品加工园、千亩服装产业园、千亩临空物流园等三个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
发展“六次产业”,打造万亩蔬菜林果种植片区、万亩优质大米种植片区、万亩苗木种植片区、万亩生态山庄片区四大片区,奠定金牛鄂东粮仓的地位,构建“春有花、夏有林、秋有果、冬有绿”的武汉“后花园”。
充分利用金牛五县通衢区位优势,按照“一核两翼五大专业市场”思路,再造“小汉口”的辉煌。申报鄂王城大遗址考古公园项目,发展以“鄂之根、楚之魂”为核心的鄂王文化旅游产业。同时,积极对接大梁子湖大景区开发,整合雷打山、小堰天坑群、胜桥村古村落、刘复故居等旅游资源,发展金牛生态旅游产业。
殷祖镇
大力实施“五镇同创”
发挥古建优势,殷祖镇围绕创建“中国园林古建之乡,全省红色旅游新兴镇,全省生态旅游示范镇,鄂东南现代农业重点镇,全省和谐平安先行镇”等“五镇同创”战略,全力发展镇域经济。
立足“以人为本”和“人的城镇化”,统筹全域经济发展规划、完善“一主两副四线”发展格局。即以老镇区和新建古建新区为主体,以凉亭街、花市街两个小集镇为副中心,以刘金公路、殷南路、殷太路、环镇公路为四线,形成以刘金线为发展轴的仿古建材和花卉苗木产业集群,以殷南路为发展轴的红色旅游和生态农业产业集群,以殷太路为发展轴的生态旅游景区和现代农业观光产业集群,以新建环镇公路向两翼辐射形成的集古建园林文化展示、仿古建材研发制造、古建园林规划设计、古建技能培训、古建资质认证、古建电子商务平台于一体的古建文化产业集群,形成“特色明显、功能齐全,宜居宜游、文明和谐、人民幸福”的镇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
茗山乡
深度发展“六次产业”
茗山乡以承办黄石首届乡村园林博览会为契机,突出生态建设、绿色发展、产业致富的理念,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变绿水青山为后发优势,发展新型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建设最美生态花乡。
2014年,黄石市首届园林博览会在这里成功举办,吸引游客103万人,旅游总收入共计3.5亿元。今年上半年,茗山累计接待游客30万多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00万元。
按照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茗山正积极筹备建设融合中国香文化、大冶青铜文化、湖北楚文化为一体的中国首个“香文化博物馆”,开发建设玫瑰花产品集市延长“花香经济”产业链,引进湖北瑞晟生物有限公司建设万亩花卉香料种植园,发展花卉种植业和精加工业,全年产值达1亿元。
玫瑰花香也引来返乡创业潮。近两年来,茗山返乡人员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20余家,新建农家乐30余家。3000余农民在家门口的玫瑰园上班,每年增收5000多元。
东风农场
打造休闲旅游渔业示范基地
东风农场管理区以“科学发展、转型升级、开放创新、惠民富民”为主线,加速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生态文明化、社会和谐化,把东风农场建成武汉后花园。
搽亮全国体闲渔业示范基地招牌,完备中国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朔建设,引领区域渔业经济发展。以优质水产品繁育、养殖、立体生态养殖为重点,推广名特优品种养殖,发挥“黄金湖”品牌优势,大力拓展外埠市场。
同时,开发一批趣味性强、富有娱乐性的旅游产品,适度开发景观房地产,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渔业旅游产业链,把东风农场打造成武汉“8+1”城市圈特色鲜明的休闲旅游渔业示范基地。
下一步,东风农场将利用“鄂黄一级公路”的交通优势,实施保安湖东侧园区、三山湖西侧园区及“黄金湖”现代农场示范园生态小镇的建设规划,重点打造南北练山和中心养殖区“花果飘香”工程,以生态保护为出发点,进行招商引资工作,探寻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之路。目前,中利科技“渔光一体”项目,金色良田订单渔业项目正在洽谈中。(策划 黄伯安 记者 冯东斌 刘云松 编辑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