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周,鄂州全城帮残疾人家庭搞“爱心梨”义卖活动过程中,有一个残疾小伙,他的腿和手都有点不方便,开着自己的三轮车,将一袋袋的梨子运送到义卖现场。他同时又承担着将打包好的几十份、几百份梨子外送到客户家门口的任务。一直到梨子义卖接近尾声,他才悄然离开。
事后,经过打听,才知道这个残疾小伙还要赶回家。他要给在华容医院住院的父亲送饭,还要去市一医院给住院的母亲喂饭。
他叫小朱,家在鄂州市华容区庙岭镇农村。其的老母亲年近七十,文盲,先天聋哑,老人常年患有癫痫病,并伴有糖尿病、胆结石、盆腔囊肿,7月底因脑梗塞送武汉抢救,后转入市一医院。他的老父亲也患有脑梗塞。老两口子住院前只吃药,花费就接近一千元。
小朱的哥哥,在十年前就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讯。两位老人没任何劳动能力,照顾双亲的担子就落在小朱身上。小朱不“等、靠、要”,他自食其力。父母没住院前,他凌晨二点就起来,开三轮车去城区水果批发市场进货。早上在庙岭菜市场摆摊卖水果,城管看他是残疾人,也没为难他,专门划了一块地让他经营,他一直到晚上六点后才收摊,一天要忙碌十六个小时。在生意好的时候,赚个油钱和辛苦钱;生意差的时候,所进的水果都腐烂,导致亏本。
为了照顾住院的双亲,小朱根本没时间出摊,最后进的一批水果全部腐烂。
双亲的重病、生活的压力,小朱咬牙承受。他也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坚强”;他也有受不了的时候。他将自己的苦闷,吐露给自己所在的“鄂州残疾人QQ群”。
残疾人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残疾人面临的困境。很快,QQ群里不管认识不认识小朱的,大家伸出援助之手。你100元,我200元,踊跃为小朱捐款。鄂州市聋人协会送上200元,鄂州市残联“苏姐”苏柳英也托人送来200元,12位群友将募集来的1500元亲自送到医院小朱手中。
一位群友说:“因为经历过冷漠,所以我们才更渴望抱团取暖,残疾人更应该帮助残疾人,钱不在于多少,在于每一个人的那份心。”
助残志愿者尹训辉去的时候,小朱的母亲一直在沉睡。一侧鼻孔插着氧气管,另一侧鼻孔通到胃里插着导食管,每隔几个小时,小朱就将冲好的奶粉或者米糊通过导食管喂给母亲。
奶粉是市场上最便宜的那种袋装的,是儿童喝的那种含钙的,并不适合小朱妈妈喝。因为他妈妈有胆结石,而好点的奶粉,他根本买不起。
小朱说他的妈妈明天就要出院了,谢绝了我们帮助他送回家的好意。声称他的朋友会来帮忙。
为什么老人仅仅住了一周就出院?是医生的意见,还是费用的问题,小朱沉默着,并没有正面回答尹训辉。
因为残疾人群友大都是工薪阶层,部分人甚至无业靠低保生活,经济能力薄弱,不能够给小朱更多的帮扶。大家的心情是沉重的,公益记者也深感愧疚。
志愿者尹训辉对公益记者说:“我作为一个残疾人工作者,却没能尽责去帮助他。杯水车薪,远远解不了小朱的燃眉之急。在此,我想盼望能有更多的爱心人士给予小朱一家帮扶。毕竟,他对老父母不弃不离,是个大孝尊亲的孝子。”
爱心可以解除疾苦,爱心可以转化为力量。看多了社会上的见死不救,看多了社会上的世风日下,不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冷漠旁观,不在别人落难时不闻不问。与其恐惧黑暗,不如每个人都点亮一支蜡烛,虽然只是一点星星之火,但千万支蜡烛聚集在一起,那就成了燎原之势,世界处处遍布光亮,人间每个角落有了温暖。
如果你愿意援手帮助这位鄂州残疾孝子“小朱”的话,请与鄂州志愿者13092719889 尹训辉 (只能接接收短信)联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