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地处31°34′~31°33′N、109°56′~110°11′E之间,位于湖北西北端大巴山脉东麓的神农架西南边陲,坐落在长江和汉水的分水岭上。西南与重庆市巫山县、巫溪县接壤,东南是通向神农溪、大三峡的要冲,北与湖北的竹山、房县毗邻,素有“一脚踏三省六县”之说。
总面积9320公顷,核心区5830公顷,平均海拔1730米,属典型的亚高山沼泽型湿地气候。
拥有5A级景区、国家湿地公园、世界地质公园、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等名片。
大九湖来历
“四川过来九条牛,走到这里不回头,哪天解得其中味,不出天子出诸侯”。看似九龙戏九水,实指湖泊多如棋盘。
大九湖看点
生态神农架——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岩溶盆地、冰川地貌、沼泽湖泊。
地质神农架——燕山和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形成了高山盆地,第四世冰川造成了亚高山湿地。
文化神农架——寻古迹薛刚反唐古战场,访民俗汉民族创世史诗《黑暗传》,探源头南水北调中线源头堵河,辨植物,观气象,赏风光。
湿地
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还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湿地生态系统中生存着大量动植物,很多湿地被列为自然保护区。狭义湿地,“陆地和水域的交汇处,水位接近或处于地表面,或有浅层积水,至少有一至几个以下特征:(1)至少周期性地以水生植物为植物优势种;(2)底层土主要是湿土;(3)在每年的生长季节,底层有时被水淹没”。广义湿——覆盖地球表面仅有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因此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湿地生物
湿地最富有生物的多样性,仅中国有记载的湿地植物就有2760余种,其中湿地高等植物156科、437属、1380多种。湿地植物从生长环境看,可分为水生、沼生、湿生;从植物生活类型看,有挺水型、浮叶型、沉水型和飘浮型等;从植物种类看,细弱小草,粗大草本,矮小灌木,高大乔木。湿地动物的种类也异常丰富,中国已记录到的湿地动物有1500种左右(不含昆虫、无脊椎动物、真菌和微生物),其中水大约250种,鱼类约1040种。鱼类中淡水鱼有500种左右,占世界上淡水鱼类总数的80%以上。因此,无论从经济学还是生态学的观点看,湿地都是最具有价值和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湿地强大的的生态净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肾”的美名。
枯木逢春
美人山
美人树
落水孔
远古时期,大九湖曾是汪洋大海,因燕山和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抬升隆起,在大九湖东南面形成了整齐对称的九道山梁、九道溪、九块平地、九个湖。大九湖也自此形成了独特的冰川地貌和高山草甸的绝妙景观。其现象主要有冰斗、冰窖、角峰、刃脊、槽谷、基岩鼓丘等。冰斗和冰窖是大九湖景区冰蚀地貌中较普通的一种形态,分布于大九湖盆地周围的山坡上。还有高山湿地、岩溶漏斗、落水孔、暗河等景观。
大九湖岩溶盆地,因地下水通道阻塞而成为岩溶湖,湖水疏干后沼泽化成为湿地,在第四纪冰期时,它也是一个冰川U形谷,周边山间发育冰斗。盆地周围低洼部位有41个神奇的落水洞,其中在北侧落水洞最多,形成落水洞群,整个盆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都汇集到这里,通过落水洞流到竹山官渡河,注入堵河,即为堵河源头,是南水北调的中线源头。
大九湖的八大独特性
一是北纬31度唯一的一片绿洲和亚高山湿地;二是长江汉水的分水岭;三是南水北调中线源头水源地;四是薛刚反唐屯兵场;五是一脚踏三省六县;六是长江三峡的防护林和天然屏障;七是汉民族创世史诗《黑暗传》的发现地;八是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农耕文明创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