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发展为重、民生为本、实干为先,锐意进取,全市经济社会呈现环境净化、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发展加速的良好态势,尤其在城市建设方面,城市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市民的认同和幸福感与日俱增。但是,我们也发现,我市城市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问题。现就几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一、社会停车场建设 随着经济发展和市民收入的增加,我市机动车辆逐年增加,社会停车位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现阶段的应急措施一是政府每年投资新建,但数量和规模均太小,且地理位置不佳,效果不明显;二是新建小区在进行规划设计和审批时,将停车位与住房套数的配比由0.5调高到0.7,但这只能解决小区内部的停车问题,对市民的出行停车发挥不了作用;三是在部分道路的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上划设临时停车位,且由于停车位的紧张,部分临时停车位成为专用停车位。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停车难的压力,但是对交通运行造成了新的影响。 建议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对整个城区的交通状况和停车情况进行一个全面的调查分析,通盘考虑,对停车场进行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对于新区建设,预留社会停车场用地;对于旧城改造房屋,可尽量地后退道路红线,在门前尽可能多地设置停车位,同时,应规划设置地下停车场或者空中立体停车场,解决停车难的问题。 二、幼儿园、小学布点建设 天门素有“状元之乡”、“文化之乡”的美誉,基础教育水平走在全省前列。但是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我市的基础教育建设特别是幼儿园、小学的建设也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地点分布不均衡,不利于学生就近上学;部分村办学校规模偏小,教师数量少,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师资力量和师资水平不平衡,造成择校求学现象普遍,不利于分流生源。 建议一是按照市域人口分布规律和就近上学原则,合理地整体规划幼儿园、小学的地理位置分布,建设规模适宜、师资均衡、设施齐全的综合性学校;二是创新办学模式。对于一些开发规模不够大,办学条件不够强的新建项目,不一定要规定设置幼儿园和小学,可收取教育附加费,集少成多,统一建设,集中办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