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中士
 
- 积分
- 401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凤凰财经讯 在“全国新城新区规划人口达34亿,这是严重的失控。”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巡视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仁忠日前在贵阳中国城市规划学年会上说。再次引发对“新城新区热”的反思。
据澎湃新闻,郭士忠表示,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其中一个关于12个省会城市和144个地级市的调查显示,一个省会平均规划4.6个新城(区),地级市约1.5个。“(所有)人口达34亿,严重失控。”某一个西部省会城市提出建三个新区、五个新城,总面积是现有建成区面积的7.8倍。不少城市热衷于简单扩张“摊大饼”,导致“空城、鬼城”。
新城新区建设是城市空间扩张的一种新形式,本是化解城镇化过程中人口、空间、环境、产业升级等压力的方向。不仅如此,在“快速推进城镇化”的旗帜之下,申报新城新区可以得到国家财政的支持与政策红利,也有利于漂亮的政绩报告。因此,地方政府、甚至每届地方政府,都热衷于规划新城新区建设。这就是持续多年的“新城新区热”。
但是新城新区建设与扩张,首先应是城市发展的需求支撑。但是发热的新城新区建设中,存在着严重的“超前”问题:
一是新城新区的空心化严重,在中国数百个城市新城新区中,绝大多数新城新区的人口规模属于几十万的级别,部分新城新区人口不足十万人,甚至低于一万人,这一方面导致基础设施的浪费,另一方面难以形成持续的消费与服务需求生态。
第二,新城新区普遍产业基础薄弱,如果没有有力有效的发展方案与执行力,短期内难以形成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再加上依靠“招商引资”实现经济发展的时代渐远,没有产业活力的新城新区就成了闲置的样板房。
第三,正如郭仁忠所提到的,一个省会平均规划4.6个新城(区),地级市约1.5个,换句话说,在同一个城市就有多个新城新区,在同一区域内的相似城市内,有许多新城新区。这些新城新区之间形成的投资竞争,远大于招商引资的投资体量。
现在,面对过剩的新城新区,一方面地方政府要理性面对、合理规划,化解过剩的新城新区产能,思考其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虽不能因噎忘食、不再建设新城新区,但是国家要思考的却是,如何更加合理的规划全国的新城新区布局,谨慎批复,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官员考核中淡化GDP,进而淡化官员对新城建设之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