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人间是丽江 王建福
丽江古城 原以为丽江古城包括大研古镇和束河古镇。来到这里才知道丽江古城就是大研古镇。束河与大研相邻,很宁静、秀丽。大研却不同。大研古城很热闹,很开放,号称“艳遇之都”。 夜晚的大研,灯红酒绿,游人如织,所有的商铺都开足了马力赚钱。银器店明亮的柜台前,大姐大妈们成堆地挤在那里讨价还价;酒吧昏暗的灯光下,文艺范儿十足的俊男靓女们在那里品着洋酒;更有趣者,隔着一条与街道平行的小河,一群临时纠集起来的中国游客,与街对面(或者叫河对面)茶楼上的一群老外对起歌来。对着对着,中国游客是乌合之众,渐占下风,于是高歌一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一哄而散。歌声和欢笑,在流金溢彩的街道和小河上回旋流淌。这里真是个享受放纵的天堂! 丽江的酒吧在全国是很有名的,我想请老伴到酒吧喝点酒,吃顿西餐,感受一下浪漫的气息。老伴坚决地摇摇头,指着酒吧门口的水牌:“太贵了!”。那上面,一瓶250mm的啤酒标价20元!这实在不是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愿意接受的价格。于是我们找了一家蒙自米线店,要了两碗过桥米线,一盘“丽江粑粑”。鸡汤很鲜,米粉很爽口,粑粑很香稣,很有云南特点。一顿很舒服的晚餐,一算帐还不到50元!看来还是我们这些老家伙会过日子。 去丽江必去四方街。四方街不大,据说是由土司取的名,有“权镇四方”的意思。“叫“街”,其实是个广场。它的四周,有六条街辐射开去,通向古城各处。从古城各处,也都可以通向这里。所以,说四方街是丽江古城的心脏,一点都不过分。过去说四方街“以彩石铺地,清水洗街,日中为市,薄暮涤场”,现在,这里的热闹繁华早已打破了“日中为市,薄暮涤场”的古制,从太阳出来到晚上上灯,游客都是川流不息,仿佛一座不夜城。只是,我们随便溜了两条街,发现商铺千百家,卖的东西也就那么几大类。真正值得看一看、买一点、有特色的,是镌刻或绘制着东巴象形文字的银器、挂毯、扎染和土布制品。 我们运气不错,这里正在举办首届“雪桃节”。古城到处都是标语彩旗,广场上摆满了包装各异的雪桃,供各地来的客商挑选。雪桃很漂亮,真称得上“粉面桃腮”,且硕大无比,每个都在一斤以上,我看到的最大的一个,足有两斤!一问价格,40元一斤。也就是说,买一只雪桃最少需要人民币40元。这真是“仙桃”的价格了。旁边有当地老乡告诉我们:雪桃产自丽江特定的高海拔、大温差环境,从春天开花到国庆前后采摘,生长期超过200天,所以果肉细密,口感甜脆,很好吃。因为产量有限,价格自然有点贵。你们想尝尝的话,不要在这里买,到街上去买当地山民挑着担子卖的,那样便宜很多。按照老乡的指点,我们果然在街上买到了雪桃,15元一斤,买了两个才花了不到40元。我们当场分吃了一个,晚上回宾馆又分吃一个,确实非常好吃。老伴说,王母娘娘瑶池宴上的仙桃,恐怕也不过如此吧? 从丽江回来后,曾有朋友问我,你觉得丽江古城最值得看的东西是什么?我想了半天,以为印象深刻的东西有三样: 一是古城的建筑。丽江古城的建筑曾经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民居博物馆”,是可以与江南的徽派民居比肩平坐的。至今,这里的大片建筑还保持着明清特色,“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式的瓦屋楼房鳞次栉比,既突出结构布局,又追求雕绘装饰,外拙内秀,玲珑清巧。尤其是其代表性的建筑“木府”和“五凤楼”,很好地融合兼备了汉、藏、纳西等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稀世珍宝和典型范例; 二是丽江古城的桥。没有想到,这个祖国西南大山里的古城,居然象江南水乡一样拥有这么多的桥!古城充分利用泉水、雪水丰富的优势,把玉河水引进城来,依街成河,依巷成渠,既方便取水,又把古城装扮得清净而又灵秀。水多自然桥多,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据说有354座桥梁!这些桥梁多建于明清时期,品种齐全,廊桥、石拱桥、石板桥、木板桥应有尽有。其中大石桥最具代表性。它位于四方街东边不远,由明代土司所建,从桥下可以看到玉龙雪山的倒影,以“映雪桥“的美名成为一大景点。我想在这里照一张象,同时留下石桥、雪山、古镇的倩影,可惜天公不作美,玉龙雪山被云层遮盖,没照成; 三是洞经音乐。这是比古城、古桥更珍贵更值得尊重的东西,需要单独来说说它。我称它是—— 纳西梵音 我坚决认为:到丽江旅游,不听这里的洞经音乐,是非常大的一个缺憾。 最早知道洞经音乐,是好几年前收看央视的一档专题节目。一群七八十岁的纳西族老人,毫无粉饰地坐在那里,手中的乐器与他们的年龄一样古老。音乐声起,从容不迫中显示出宗教与宫廷相融合的雍容大气。我立即呆了:太中国了!太古老了!紧接着该节目又介绍了一个不可思议的人,他的名字叫宣科。这个操着云南官话的纳西老人,能说几个民族的语言,还精通英语。他在接受央视记者王志的专访时表现的机智、幽默,以及渊博的知识和对音乐的深刻理解,令我大为折服。所以,到了丽江,我一定要亲眼看看这个乐队、听听活的洞经音乐。 表演洞经音乐的场所就在“大研纳西古乐会”内,剧场很小,地上别出心裁地铺着一层新鲜松针,使空气中弥漫着原生态的清香。舞台古朴简陋,还竖着几根柱子影响着视线。我特别注意到台上横梁处悬挂着一排十几位老先生的照片。舞台两侧有一副对联,内容很适合这个场所,对得也非常工整:“乐尤药也,能活人亦能杀人;礼乃理焉,可治世亦可乱世”。观众席大概只有20排左右,都是宽厚的木条凳。有人说这里的演出称得上“三老”,即老人拿着老乐器演奏古老的曲目。这个“老”不是一般的老:他们演奏的乐曲最老的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演奏者中最老的已是83岁高龄!何止“三老”?完全是“三宝”! 我非常高兴看到了活的宣科博士。台上的老艺人都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他却穿着一件灰色的民国时代长衫。朴素的服装,并不代表内容的简单,他一开口,就抓住了在座的所有观众:“大家好!我看大家都不错,但我们的纳西音乐差不多要完蛋了。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的古乐社平均每年都要逝世两个人,舞台上方挂着的照片,就是已经去世的老艺人。今年又逝世了两位,照片还来不及挂上。”于是台下一片唏嘘之声。
表情庄重的老者们,为我们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演出。有合奏,有独奏,还有演唱,内容很丰富。《南京宫》、《迎神腔》、《吉祥音》、《落地锦》、《仙家乐》......一曲曲古乐流淌而出,各种乐器编配丰富,层次分明,完全是专业水平。尤其是唐明皇李隆基所作的一曲宫廷音乐《紫薇八卦》,让人感受到大唐盛世端庄肃穆的雄浑气度;用李后主所写名词“别时容易见时难”而谱的宋曲《浪淘沙》,又充分表现了江南丝竹的委婉柔美缠绵悱恻。这两首传世之作都是宣科先生成功论证并获得音乐界一致认可的国宝级的曲目。小小的剧场呈现出极具冲击力的排场感和仪式感,在每首乐曲演奏之间,宣科先生都要穿插着说明每首乐曲的背景、特点,在生动活泼的演讲中把纳西古乐通俗易懂地介绍给观众。他还同时使用流利的英语讲解乐曲,令台下的外国游客们非常惊喜,不停地或点头鼓掌或会心欢笑。音乐真的没有国界。音乐真的可以穿越时空。 演出结束,我端坐在那里,心中溢满了感动。我感动我们的先人创造传承了这样珍贵的中华古乐遗产;我感动宣科博士发掘整理了这些令我们骄傲的艺术珍宝并且把它们介绍给了全世界;我更为这些年近古稀的老人们拙扑而又精彩的表演而感动。他们的演奏没有矫揉造作,没有哗众取宠,但是你能看到祖先智慧的电光石火在时时闪现,你能感受到对自然的由衷敬畏和对人性的纯美赞颂。天籁并不神秘遥远,它就那么亲切地环绕在你的身边。这是纳西梵音,是只能够用心来演奏和用心来倾听的声音。 遗憾的是,相对古城街道上每一个角落如流的人群,来这里来听洞经音乐的人,实在太少,少到只有百把个座位的剧场都没有坐满。而且,就是这样少的听众中,外国游客竟然占了一多半!流连在古城街道上对歌的同胞们,沉浸在酒吧里星眼迷离的年轻人,我多想对你们大声呼唤:来听听洞经音乐吧!这是我们民族的珍贵遗产呀! 玉龙雪山
在丽江古城呆了两天。到达玉龙雪山脚下时,是第二天的晚上。大巴车把我们送到一个很大的别墅群门口,再由小电瓶车把我们送到“家”—— 每一幢小别墅就是一个家,有一位管家负责饮食起居,进门要求换拖鞋,洗把脸后就叫吃饭。管家给我们准备好的晚饭是西式风格,还有红酒招待,说是给我们接风。这样的安排很有创意,叫人真有回家的感觉。 雪山我看见过几次,比如在黄龙看雪宝顶,在天池看博格达,在喀纳斯湖看友谊峰,在飞机上看喀喇昆仑,基本上都是远眺,感觉很美很平静。所以来到玉龙雪山脚下,我依然还是平静。倒是我家老伴,洗完澡就跑到凉台上张望:“玉龙雪山呢?”——她没见过雪山。 因为在出发前查阅过相关资料,于是我可以告诉他:玉龙雪山是北半球最南的大雪山,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25公里。作为亚热带的极高山地,从山脚到峰顶具备了亚热带、温带到寒带的完整的垂直景观,是天然的旅游胜地。在这块面积不大的地方,我们可以集中看到雪山、冰川、高山草甸、原始森林。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是至今无人征服的处女峰。 这个预习很重要。一般旅游,第一次去一个地方,玩完后多半不得要领,印象模糊。第二次去,才有了很多恍然大悟。所以,在去一个你没有去过的地方前,先做一些功课,从书上、网上了解一下这个地方的历史地理人文知识,等于先游览了一次。再去,你就不会很陌生,你就会更容易认识和理解这个地方。 次日清晨,电瓶车送我们到别墅区大门口,换乘大巴去玉龙雪山景区。游客们却都站在门口的公路上对着天空拍照。我仰头一看,吓了一大跳:象一朵巨大的、镶嵌着金边的白云悬挂在天上,玉龙雪山就在我们的头顶!我完全没有精神准备,一下子被这座矗立在天上而又近在咫尺的雪山震晕了!朝阳照耀下,云蒸霞蔚中的玉龙,时隐时现。我们的纳西族小导游兴奋极了:“你们真是幸运的人啊!我从来没有在山下看到过玉龙雪山的真面目,你们一来就看见了!” 乘上建在白水河山庄的小缆车,十分钟左右我们就越过了低海拔的阔叶林地带,到达了玉龙雪山的半山腰。这里的原始针叶林树木参天,枯枝倒挂,腐木横陈,枯枝败叶长满青苔。穿过林间辅设的木板栈道,我们到达玉龙雪山的著名景点,号称“第三玉龙国”的云杉坪。云杉坪是玉龙雪山东面的一块林间草场,面积约0.5平方公里,海拔3000米左右,周围雪山如玉屏,森林如黛城,景色秀丽,空气清新。高山之间有这样大的一块草原,十分难得。从这里再往上坐大缆车,就可以到达海拔4506米的冰川公园了。在那里,如果运气好,碰到云开雾散,可以近距离观赏主峰扇子陡,甚至还可以摸到冰川和积雪。不过,我只能到此为止了。因为医生曾经告戒我:你的心脏,不能超过海拔3000米!小导游也提醒我:叔叔有心脏病,建议不要再往上走了!呵呵呵,说什么玉龙雪山险奇秀美、气势磅礴,道什么玉龙雪山阴晴变化、玲珑秀丽,我只能眼巴巴看着同伴们向雪峰挺进了。不过,倚靠在云杉坪的原木围拦上,远眺着群峰晶莹云带束腰的玉龙雪山,或者徜徉在原始森林的幽深小道上,观赏着小松鼠们在碧玉轻纱般的松萝间跳跃嬉戏,也是非常难得的享受!。 乘小索道原路返回,又来到白水河边。白水河在这里还有一个更美丽的名字:蓝月谷。白水河所在的山谷呈月牙型,河水的颜色呈蓝色,远看象一弯蓝色的月亮镶嵌在玉龙山的脚下。这与白水河的石灰岩地质结构有关。融化的雪水和地底涌出的泉水溶解了石灰岩,水中富含碳酸钙,在一定的环境和光线作用下就会呈现出或蓝或黄或绿的美丽色彩。水中的碳酸钙慢慢沉积,千万年后把河床塑造成一级一级阶梯状的的钙华彩池,细腻雪白,仿佛玉石雕琢。最奇妙的是,蓝月谷中的河水在流淌中因山体阻挡,又形成了四个较大的水面,分别称作“玉液“湖、“镜潭湖”、“蓝月湖”和“听涛湖”,湖水一律蓝得透明,仿佛巨大的蓝宝石。远处的雪山、四周的美景,倒映在近乎凝固的湛蓝中,疑是仙境! 背着木桶的纳西姑娘在河边汲水,几头藏牦牛在河边悠闲地吃着草。一条乳汁一样的河流,漫过一层层白玉般的钙华彩池,潺潺流淌,慷慨地滋养着两岸的各族儿女。巍峨的玉龙雪山,撩开她轻柔的面纱,深情地注视着脚下的万种生灵。玉龙雪山是丽江各民族心中最神圣的山。纳西族的保护神“三朵”,就是玉龙雪山的化身。唐朝南昭国王曾经封玉龙雪山为北岳。元世祖忽必烈也曾封玉龙雪山为“大圣雪石北岳安邦景帝”。至今尚存的北岳庙前,拜山朝圣者仍然络绎不绝。玉龙有灵。流连在雪山白水之间,我的耳边,似乎听到了悠扬空远的颂经声。 …
(2015年9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