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贵宾
   
- 积分
- 8146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
近日,笔者到大冶市某镇调研,听镇干部反映一件“怪事”:他们在下乡搞精准扶贫时,鉴于一贫困户家中男主人身体不太好,生活困难,所住的房子又是过去的土砖老房,答应以最高标准36000元钱补贴为其改建住房,缺口部分再想办法帮其筹措。可面对镇干部的好心好意,该男子居然拒绝接受,且错误地认为镇干部不是真心为了他脱贫,而是在演戏。对此,镇干部“很受伤”。其实,很大原因是没有让困难群众真正了解党的惠民政策。
此次扶贫与以往不同,要求“精准扶贫”。这是针对以往粗放式扶贫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扶贫模式,就是要把扶贫工作精准到人,精准到户,达到“应保尽保、应帮尽帮、破除穷根”,让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真正得到保障,从而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党的惠民政策是好的,做扶贫工作的党员干部的愿望也是好的。但把好事办好,一要做好宣传工作。要利用召开群众大会、印发宣传资料、送文化或政策下乡和广播、报纸、电视、黑板报乃至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全面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宣传精准扶贫的目的和意义,真正把党的惠民政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
二要做好动员工作。如召开群众大会或家庭成员会议和上门做工作。动员要想让人接受,取得预期效果,最忌讳高高在上,以施恩者自居,要放下身段、不摆架子,和群众交心谈心,平起平坐,不能让受惠群众有一种“被扶贫”的感觉。
三要务实。现在,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走到哪里,总喜欢让闪光灯也亮到哪,下乡扶贫也一样。这虽然对宣传党的惠民政策的落实有一定好处,但一些受惠群众很反感,认为领导扶贫是为了作秀,而以他们作道具。在现代社会,穷困对他们而言不是值得炫耀的好事,他们不愿在接受馈赠的镜头中露脸。这也是一些困难群众不愿接受扶贫或其他馈赠的原因所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