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中尉
 
- 积分
- 3378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
土豪金百元钞“圆”字真的错了吗
赶紧掏出新版人民币看了看,没错啊!难道我连 " 圆 " 也不认识了?
赶快再把我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纸币都翻出来
为迎接 1997 年香港主权移交,自 1993 年 1 月 1 日起," 港圆 " 改为现行名称 " 港元 ",但部分新发行的港币纸币与所有硬币仍旧保留 " 圆 " 的用法。按照《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中英联合声明》,香港的自治权包括自行发行货币的权力。一直以来,港币单位主要是 " 圆 " 或者 " 元 ",在这里二者是相同的。这些地区的纸币上 " 元 " 和 " 圓 " 都相通啊!怕你们说我没文化,我又赶快翻《辞海》啊!《辞海》上是这么说的,所以说 " 圆 " 字属我国文字中的传统汉字,有多种用法、包涵多种意思的文字,在《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典籍中,除了注释其它用处外,其中注解为货币单位,与 " 元 " 在货币上同用同意,可互为通用。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纸币的国家钞票承载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我们现在纸币上用的 " 圆 " 字也是历史文化的传承这要从清朝说起。
宣统二年(1910)四月十六日公布了政府的《币制条例》:" 中国国币单位,著即定名圆,暂就银为本位。以一元为主币 …… 元角分厘各以十进。" 度支部尚书载泽将 " 圆 " 的来历解释为:" 货币计数,当先定名。中国古制号称圜法,圜者圆也。现铸新币,拟请沿用九府遗法,定名圆。" 将铸币权统一于中央,采用银本位制度,规定国币以圆为单位定名为 " 大清银币 "。
至此,单位 " 圆(元)" 在政府法令中得到了正式的承认,取得了国币单位的地位。1908 年大清银行成立这是中国官方开办的最早的国家银行,也是中国第一家中央银行。成立目的目的在于整顿币制,推行纸币、代理国库等特殊业务。当时的大清银行鉴于宋、元、明各朝纸币泛滥,致失信用的历史教训,到宣统元年(1909)规定以九成现银为纸币发行准备。宣统二年(1910)五月,度支部又规定 " 大清银行应照发行纸币数目,常时存储五成现银以备兑换,其余亦须有确实之有价证券为准备 "。所以你看从大清银行兑换券上就使用了 " 圆 ",这是同银圆的 " 圆 "。
在《币制条例》定 " 圆 " 为国币单位之前,一些硬币、纸币已在本身标以 " 圆 "。中国自造的机制银币中,首先在币面注明 " 壹圆 "、" 一角 " 等字样的大约是北洋机器局光绪二十二年 ( 1896 ) 所造银币;中国纸币上最早使用 " 圆 " 单位的是同治元年 ( 1862 ) 的 " 台湾筹防总局银员票 ";中国自办银行中首发银圆票的是 " 中国通商银行 " 发行的光绪二十四年版壹圆、伍圆、拾圆、伍拾圆、壹佰圆票。
这就是俗称的 " 袁大头 "
1914 年,袁世凯在北京以大总统的名义公布了《国币条例》及《国币条例施行细则》,规定 " 圆 " 为一个价格单位,每枚银元重量为库平纯银六钱四分八厘。这年 12 月,由天津造币厂开始铸造镌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
1928 年南京国民政府草拟了《国币条例草案》15 条,确定 " 本位币:银币一圆 "," 以库平纯银六钱四分零八毫为价格单位,定名曰圆 "。" 一圆银币总重量为七钱二分,银八九、铜一 "。1929 年 4 月 10 日,又颁布了《中央造币厂组织章程》,在上海筹设中央造币厂。1933 年 3 月 8 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公布《银本位币铸造条例》。旧《辞源》" 银圆 " 条说:" 铸银货作圆形,始自近代 …… 俗省作元。" 所以 " 银圆 " 也被写作 " 银元 "," 壹圆 " 也可写作 " 一元 ",在货币范围内 " 元 " 成了 " 圆 " 的简写。民间始用货币单位 " 圆 " 的时间彭信威先生曾指出:" 圆和元的名称不是自外商银行发行钞票开始。早在乾隆年间就已使用。例如乾隆五十四年闽浙总督奏明厦门到鹿耳门的船价就是以圆计算。西藏铸的银币,在当时的公文中也称圆或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55 年 2 月 21 日发布了由周恩来总理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发行新的人民币和收回现行的人民币的命令》,宣布发行第二套人民币,并说明:" 新币面额,主币分为一元、二元、三元、五元、十元五种,辅币分为一分、二分、五分、一角、二角、五角六种。" 同日,《中国人民银行通告》宣布发行主币壹圆券、贰圆券、叁圆券、伍圆券、拾圆券和辅币壹分券、贰分券、伍分券、壹角券、贰角券、伍角券。这样,明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货币单位,主币单位为圆(元),辅币单位为分、角两级十进制。
1995 年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十六条规定:" 人民币单位为元,人民币辅币为角、分 "。2005 年 5 月 1 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四条规定:" 人民币单位为元,人民币辅币单位为角、分。1 元等于 10 角、1 角等于 10 分。人民币依其面额支付 "。在汉字的简化动中,圓字被简化为圆,于是您看到了几代人民币中使用了不同的 " 圆 " 字。即繁体楷体、变体楷书、繁体张黑女碑、繁体印刷宋体、简体张黑女碑、简体印刷宋体。
由于第一、二、三套的人民币在设计制作时,国家还没有明确规定推广使用简化字。第一套人民币的圆字是当时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华北财经办主任董必武同志用楷书字体书写的。董必武同志不但资格老、职位高,还是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和人民币发行的直接领导者。他饱读诗书,知识渊博,是当时我党领导者中文化知识、学识水平都是比较高的,尤其写得一手好字,其字体为 " 柳体楷书 ",遒劲丰润、端庄严谨、俊俏舒逸,董老的书法在解放区是有口皆碑的。
董老当时说:" 人民币,是人民自己的货币,应当以反映解放区人民从事工农业生产为主。另外,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人民币是新中国的货币。我们是独立自主的国家,在票版的正面和背面,除了必要的阿拉伯数字外,一律用中文,不能像某些货币那样,掺杂着英文字。" 因此,第一套人民(除狭长版 1000 元耕地票劵外)所有文字均出自董老之手,他为第一套人民币题字时,每个文字均写了两个以上供设计人员筛选使用。
第二套人民币的圆字是由原中国人民银行参事研究员马文蔚先生用 " 张黑女碑 " 字体书写的。他博学多才、精通业务、尤善书法。他参照了魏碑字体而基本笔画仍属隶书的一种独特写法,书法上称 " 张黑女碑 " 字体,该字体苍劲端庄、舒展大度、自成一体、难以仿制,是我国书法中的精品。
第三套人民币上的圆字是用印刷宋体写成繁体字圆。
第四套人民币吸收了国家对汉字整理和简化的成果,在人民币所有文字的设计上,均按照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意见,使用国家颁布的《汉字简体方案》和《通用汉字字型表》规定的标准简体汉字。在票面上全部采用规范化汉字,但字体扔沿用马文蔚先生的 " 张黑女 " 碑体。字体的修改由时任北京印钞有限公司设计室主任石大振负责。6 种主币面值的 " 圓 " 字,都改成 " 圆 "。
从 1967 年 1 月中国人民银行提出设计第四套人民币的设想,到 1985 年 5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批准,第四套人民币的设计方案经历了漫长的报批过程,从设计主题、纹饰到文字的使用都经过了层层的论证过程。
第五套人民币上的圆字使用了印刷宋体简体字。
说了了半天 " 圆 " 和 " 元 ",有的亲又说了 " 壹佰 " 是繁体字实在是无语了,在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之前古人都不计数吗?小印君心里的苦谁知道,讲了钱币历史还要讲数字。大写数字是中国特有的数字书写方式,它们是和小写数字的读音一样的文字。在特定的场合,因为小写数字容易被篡改,故使用大写数字,以防止数目被涂改。如账单、支票、发票、礼簿、日历、合同等。小写数字: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大写数字: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萬一种说法是,大写数字是朱元璋发明的。汉字中本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百、千、万,虽易写,但也非常容易涂改。如 " 一 " 改成 " 二 "" 三 "," 三 " 改成 " 二 "、" 二 " 改成 " 一 ",只需把其中的两横,加粗成一横就行了。而 " 十 " 改成 " 七 " 也不难,拐个弯就可。朱元璋因为当时的一件重大贪污案 " 郭桓案 " 而发布法令,其中明确要求记账的数字必须由 "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 " 改为 " 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陌)、仟(阡)" 等复杂的汉字,用以增加涂改帐册的难度。后来 " 陌 " 和 " 阡 " 被改写成 " 佰、仟 ",并一直使用至今。这种数字的大写一直延续下来,凡是重要的账目,都同时有小写和大写。阿拉伯数字传入后,小写被阿拉伯数字所取代,但大写仍然保留着。这种大写乃是防止涂改的一个重要手段,对防止涂改也确实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另一种说法是,据顾炎武考证,武则天时期所立的石碑,上面多有大写数字,而且唐代诗文中也常见大写数字,如白居易的宋版《白氏长庆集》中《论行营状请勒魏博等四道兵马却守本界事》有这样的记述:" 况其军一月之费,计实钱贰拾漆(柒)捌万贯。" 顾炎武在所著《金石文字记 · 岱岳观造像记》中明确表露了自己的推断:" 凡数字作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等,皆武后所改及自制字。" 由此得知,武则天的 " 自制字 ",比朱元璋早了近七百年。所以人民币上的 " 壹佰 " 二字不是繁体字啊!是汉字大写数字!最后送大家一个字,想不到吧 " 朋 " 也曾经是货币单位呢。
(转载人民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