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804|回复: 1

南漳板桥民俗文化古镇书香幽谷谱新篇

  [复制链接]
来自
广东
精华
3

1380

主题

2944

帖子

6758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6758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15-12-23 14:5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阴历七月十五(当地七月半),在新集完小举办的书法笔会,襄阳书法名家以及镇内100多名书法爱好者、部分学生挥毫泼墨,交流经验。
  投资160万元维修镇文化站、改造广场体育场地,为集镇街道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老湾村民间艺人陶真伦正在表演即将失传的皮影戏。
  瓦屋云海是当今中国为数极少的未被污染的大自然景观。翻涌的云海让你犹如置身于仙境之中。
  投资125万元建成的灵观垭、天鹅池、断河坪、河口、任家庄、双龙寺6个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 775户3100人饮水难题。
  投资280余万元新建板桥福利院,维修改造雷坪福利院食堂、供水设施等,改善了五保老人的生活环境。
  冯氏民居始建于明崇祯元年(1682年),依山就势前低后高。主体建筑5栋,分年而建,合为一体,有西、中、东3个大门,东、西两个侧门。此民居2009年3月申报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板桥政府提供)
  山寨也是板桥的一大亮点。青龙寨、山家寨、樊家寨、夹马寨等各具特色,风格各异。(板桥政府提供)
  亩平收入达9500元的西红柿基地和亩平纯收入达2800元的万亩优质马铃薯基地(中)以及均价达13.88元,比2014年提高2.9元的烟叶基地(左),成为全镇强镇富民的支柱产业。(板桥政府提供)
  镇党委多方筹资160余万元,新建樊家河、断河坪、甘沟3个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改扩建7个,逐年逐村规范达标,逐步实现省市县委“五务合一”要求。
   幽谷美景耀眼夺目,高山有机作物长势喜人,休闲广场功能齐全,崭新的镇小学传来琅琅书声……
  板桥镇地处南漳县西南,境内地势东高西低,形似一条大船,船中48个小山包,错落有致,故有“旱船驮宝”之称。板桥人民历来以耕读为本,素有文化之乡、官宦之乡的美誉。
  近日,记者走进南漳县板桥镇,喜看“十二五”期间,全镇人民围绕县委“231”、镇委“123”工作思路,以“转变发展方式、创新社会管理、关注民计民生”为重点,紧扣建设“民俗文化古镇”的总体目标,闻名遐迩的书香之地,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合力,“123”夯实百姓幸福之基
  走在板桥镇街道,崭新的仿古路灯点亮道路,房舍错落有致。夜幕降临,镇中心的广场上,居民随着音乐起舞,环境优美、氛围祥和——这是板桥镇集镇转型升级后,记者见到的情形。
  2014年,新一任镇党委确立了“123”工作思路,即:围绕建设“民俗文化古镇”这一总体目标,合力打造“民俗文化景观带”和“有机农业示范带”,重点推进民俗文化旅游、高山有机农业和集镇转型升级三大工程。
  板桥镇全力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他们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科学布局,按照旅游总体规划和九龙观片区、集镇片区旅游详规要求,组建工作专班招商引资。今年,板桥镇以传统“三月三”节日为依托,举办以“舞动山水,放歌板桥”为主题的“三月三”民俗文化汇演活动,展演威风锣鼓、薅草锣鼓、端公舞、花鼓戏、皮影戏、广场舞等15个具有本地特色节目。目前,板桥镇在街道新建240米长600平方米的文化墙,宣传弘扬板桥传统文化,助推民俗文化古镇建设。
  板桥镇力促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打出“高山有机农业”牌,根据地理气候环境优势,全镇形成猛攻烟叶、稳种土豆、扩种蔬菜、快上畜禽,兴旺菌类的支柱产业生产格局,有效实现农业增效、财政增长、农民增收。良园土豆种植专业合作社近年大胆引进新品种,在竹坪村一带推广紫色马铃薯“黑金刚”种植,经过包装,市场价是普通土豆价格的2倍。此外,该种植合作社指导村民种植的“板桥土豆”通过了2012年国家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认证、获得武汉农博会金奖。产品形象和品质的提升,也实现产品价格的提升,土豆由过去每斤0.3元提升到现在的每斤0.6元至0.8元。板桥镇的高山有机茶也实行了标准化生产,产品高端包装,每斤茶叶提高了30元。截至目前,板桥镇先后注册了“青龙山”、“潮水”、“金龙岭”茶叶商标,“雷坪牌”土豆、板桥北峰玉米糁商标,目前这些商标的产品俏销省内外。
  集镇转型升级方面,板桥镇多方筹集资金,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投资200多万元,新增集中供水水源一处和维修了主管道;新增供电变压器2台套;在集镇主街道更换仿古路灯;加强镇容镇貌管理,配备垃圾车2台,垃圾箱150个,组建一支10人的保洁队伍,实行24小时保洁;栽植行道树400株,使集镇四季常青。值得一提的是,板桥镇争取危房改造项目,累计对全镇469名危房户实施危房改造,发放补助资金324万元。对6个村实施安全饮水工程,解决755户、3100人饮水难题。如今,从新建医诊大楼、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学校到改造板桥福利院,从道路改造、亮化、绿化到文化广场的扩建,板桥人民的生活和人居环境一天比一天好,集镇转型更加契合“民俗文化古镇”内涵。
  绿色,擎起浓厚文化底蕴鲜亮标杆
  青山绿水,尽展笑颜。人文遗迹,风情万千。
  板桥镇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村一寨,动辄千年,直溯史前:
  有荆楚第一溶洞——金牛洞,景观、规模湖北少见、襄阳独有。有道教圣地——中武当,又称九龙观,历史悠久,香火旺盛。
  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保27处,其中以青龙寨、樊家寨为代表的古山寨群,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有以冯氏民居为代表的古代民居,以及碉楼、古造纸作坊和罗围,都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此外,有展示人与自然对话的奇特景观——回音壁,有天然氧吧——夹马寨,有“一日三潮”潮水河……
  据悉,明朝嘉靖元年,来自山西的冯氏兄弟在此寻觅定居宝地,发现小溪尽头有一五花巨石,上有天生五指印,甚是欣喜,定居于斯。刻石刊碑,永志纪念。物换星移,古迹耐不了岁月的磨蚀,碑倒石折,后人将断碑搭在小溪上为桥,是为板桥。幽谷书香,冯氏民居出了南漳名士、辛亥革命时期国民临时政府内务部部长冯哲夫,为典型的湖北古民居建筑, 2002年被定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板桥之名得以远播。
  近年来,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板桥镇在确保不浪费资源,不破坏资源,少走弯路,合理开发,有序利用的情况下,依托浓厚的文化底蕴,优良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优势,紧紧围绕建设“民俗文化古镇”这一目标,以九龙观为龙头,以集镇为主体,以冯氏民居、青龙寨为呼应,以金牛洞、夹马寨为两翼,把旅游作为振兴板桥的战略产业,把招商引资作为板桥镇的“一号工程”。
  围绕“123”工作思路和建设“民俗文化古镇”目标定位,板桥镇组建招商引资工作专班,加大对九龙观、冯氏民居、青龙寨、金牛洞、夹马寨、乡公所等旅游资源宣传推介力度,并且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旅游开发公司洽谈,积极引进综合实力强、发展潜力大、资金雄厚的企业落户板桥镇。
  九龙观风景区因“山内九龙檐柱、山外九泉奔流”而闻名,相传明嘉靖皇帝在巡视途中曾在此小憩。见此地山清水秀,紫气环绕,形似武当,在此修建道观,号“中武当”。目前,板桥镇正在引资加快九龙观旅游度假村建设。
  创富,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
  走进板桥镇,记者被镇上大大小小各类专业合作社所吸引,公路旁矗立着土豆合作社、香菇合作社,远处的山上是高山蔬菜合作社,合作社农户们在田野忙碌,一派蓬勃兴旺景象。
  记者了解,板桥镇已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各类合作社共有18家,主要涉及土豆、高山蔬菜、茶叶、玉米、中药材、野菜、香菇、畜禽、农机等行业。按行业分类,种植业合作社10个、茶叶加工合作社2个、农机服务合作社1个、山货销售合作社2个、畜禽养殖合作社2个,中药材种植合作社1个。社员总数为172人,带动农民1128户。
  如今,专业合作社的兴起,成了板桥镇推进精准扶贫、带领农民致富的得力方法和路径。镇委镇政府为此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板桥镇全力推进扶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打好旅游扶贫持久战、产业扶贫阵地战、智力扶贫阻击战、搬迁扶贫运动战、联动扶贫大会战、兜底扶贫保卫战”等七大战役,其中把产业扶贫作为重中之重,确保到2018年底,真正实现“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实施过程中,板桥镇坚持规划引领,结合实际,积极谋划项目,主动对接项目政策,通过“结对子、摸底子、拿盘子、出票子”等方式,将扶贫攻坚工作落到实处,形成扶贫攻坚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开发、生态修复的有机整体,优化资源配置,着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大扶贫工作格局。
  奋斗,精耕细作基层党建“责任田”
  板桥镇风光幽美,但海拔高、冬季漫长,生活条件差,被称为“南漳的西藏”。镇委镇政府为此大力倡导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把基层党建工作当成“责任田”,精耕细作。
  该镇主动作为,分别召开镇党委会、镇直机关干部会、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会和党建工作专题会,着力强化党建是促进发展之纲,是转变作风之魂,是改善民生之基的思想认识。
  ——抓关键压责任。与各级党组织负责人签订党建工作责任书,建立了镇党委班子成员、驻村党政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三位一体”抓党建的责任落实机制,逐级分解党建工作任务,层层传导压力;加大党建工作在干部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中的分值比重,明确党建工作是主责、是主业的工作导向。
  ——抓班子带队伍。始终坚持把选人用人的话语权、评判权、选择权交给群众。在机关干部中建立学习日制度,通过“选、树、育、管”新举措,为全镇22个村推荐配齐后备干部112人,建立健全后备干部跟踪培养制度,营造赶超一流,创先争优的发展氛围。
  ——抓教育促规范。引导镇内各级党组织牢固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是失职”、“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等理念,注重加强教育引导,筑牢党员干部廉洁从政“防火墙”,打好廉政“预防针”。结合本镇实际制定“三项必须、八个不许”规定,使党员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落实过程中,板桥镇委镇政府层层明确职责,级级传导压力,科学制定方案,对重点工作任务分解细化,责任到人。通过关注网络舆情、开展作风巡查、办理群众信访等措施,加强纪律审查和作风建设。



评分

参与人数 2经验 +16 金币 +6 收起 理由
荆襄居士 + 10 很给力!
青山在 + 6 + 6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31

4万

主题

16万

帖子

19万

积分

中将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196877

东湖服务奖章东湖水王勋章东湖精华勋章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16-1-2 17:3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民计民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