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叠加,省委“两圈两带一群”和“一主两副多极”战略实施,使鄂州在“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鄂州加快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已经来临。
鄂州市委把握发展先机,在六届十一次全会上提出《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实施创新驱动、协调带动、绿色引领、开放先导、共享保障战略,建设活力城市、品质城市、生态城市、国际城市、幸福城市,不断创造鄂州速度、鄂州质量、鄂州效率、鄂州标准,在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征程中作贡献、打头阵。
创新驱动成为鄂州的第一战略,建设活力城市成为鄂州的第一要务。
科技创新 释放企业活力
近年来,我市围绕战略目标和产业发展需求,支持企业开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技术攻关、企业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创新平台建设和人才建设,引导企业创新能力和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成效斐然。
《鄂州市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实施方案》提出,计划用3年时间,组织实施90项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在鄂州企业转化扩散,带动社会投资3亿元,促成技术合同成交额2亿元,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有150余家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企业已转化实施高校院所科技成果31项,技术交易额达到1800余万元,成果转化预计经济效益达到30亿元。
《鄂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管理办法》提出,规范引导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目前,我市在孵科技企业达到120家(其中新增企业60家),火炬科技孵化器首期2200㎡已投入运营;湖北科技企业加速器园区已开工面积近25万㎡,竣工面积17万㎡;已签约客户近35家,入驻园区企业25家;梧桐湖科技创意城建成面积629亩,12家企业入驻园区,其中5家入选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库。
科技创新,让企业焕发了活力,民营经济实力增强。2015年,营业收入过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260家,华威科物联网高端制造装备项目建成投产,中部物联网基地一期100亩开工建设。PET-CT高端医疗器械样机定型,年前可生产3台套产品交付试验。成功引进总投资5.6亿元的国铁轨道交通项目,基建工作年前可开工。健康物联网项目经过多次洽谈,即将于近期签约。
“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增强科技创新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形成一批创新领军型企业。预计到2020年,我市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2.5%,高新技术企业研究与开发支出达到销售收入5%以上,组织实施20个以上重大创新产业化项目,突破50项以上产业关键技术,推进50项重点成熟技术的规模化、市场化应用,培育孵化科技型企业300家。
万众创新 释放市场活力
“我们湖北众创空间大众创业中心不仅免费让创业者入驻,并且还能为优质创业项目提供天使基金,拓展海外市场,帮助创业者成长。” 鄂州市安泰合富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晓军说。
近年来,我市坚持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民生工作的重点,高标准、高水平推进“众创空间”建设,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优良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帮助创新创业个体提高创新发展能力,着力推进创业服务专业化、特色化、集约化发展。
2015年,全市新增省级众创空间3家,申报省级孵化器认定4家。湖北青年企业孵化器集网商交易、生产制作、产业研发、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建设面积达6000㎡,目前已引入60家企业。
大众创新使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我市先后出台“推进大众创业11条”、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12条”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举办创业大赛,优化环境、强化服务,掀起了新一轮创业高潮。2015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9760户,同比增长23.58%,以创业带动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1.3万人。新增小微企业3100家,建设规模以上众创空间9家、创业园街16家,形成万众创业的局面。
未来,我市将以服务大众创新创业为核心,大力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实施大众创业扶持工程、众创空间工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工程,运用“孵化器+风险投资”,“加速器+股权投资”,“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天使基金”模式,完善“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创业服务链条,构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服务新体系。到2020年,建成省级众创空间10家。
人才创新释放个人活力
“一毕业就有中级职称待遇,还有3万元公积金补贴,提供人才公寓,加上鄂州城市环境很美,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促使我选择了这里。”鄂州职业大学商学院物流教研室专业教师吴红丽说。
吴红丽是我市引进的物流管理硕士。前不久,她的学生刚刚获得“第八届全国职业院校创业技能大赛———物流企业经营技能竞赛”二等奖。2011年以来,我市实施“千名引硕工程”,创新优惠政策,招聘博士生、硕士336名,这些人才在不同的岗位上为鄂州的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市人社局职称评审向基层倾斜,向一线倾斜,向农村倾斜,量化评审,异地评审,5年来共评审专业技术人员职称10138人,激发了人才的创造活力。通过深入实施紧缺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和“金蓝领”开发工程,全市新增专业技术人才4568人,选拔国贴3人,省突2人,省贴5人,市贴20人,科技创新带头人省级3人、市级17人。
市经信委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培育领军民营企业家。选派150名企业高管人员到武汉大学学习培训,定期举办工业经济专题类的各种讲座和论坛,为他们提供包括财务、科技、融资、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和技术服务,组织企业高管参加全省“123企业家培育计划(民营企业)”,100多家中小企业负责人参加了5期中小企业大讲堂网络培训活动,参加学习的企业家总计达到600人次以上。
“十三五”时期,我市将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创新人才工作理念,整合人才队伍资源,优化人才资源结构,力争人才资源总量达13万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6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