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6林区政府十件实事之加强松柏菜市场管理,新建一个菜市场之管见 农贸市场事关民生福祉和城市形象,作为一个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带有很强公益性的经济实体,农贸市场的社会价值取向代表了政府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它的建设发展被纳入林区人民政府2016十件实事之一,体现了林区政府对这一民生工程的高度重视和迫切心情,是全区人民的福音,但如何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避免面子工程,流于形式,饱受诟病,尚需认真调研,仔细谋划,才能避免前车之鉴。现就笔者所了解松柏蔬菜市场供应现状分享大家,以期抛砖引玉,引来真知灼见,供相关部门参考。 一、基本情况 松柏现有常住人口3万余人及少量流动人口,在城区内有2家农贸市场(松柏农贸市场、狮象桥农贸市场),4家超市(寿康超市、圣阳旗超市、宜化超市及琦源超市狮象桥店)及部分零星售卖店,按照农贸市场辐射半径3公里,可基本满足松柏居民的购物需求; 市场采购主体:60-70后家庭上班族、退离休家庭(含80-90后)、宾馆、餐馆、食堂及邻近部分乡镇餐饮及红白喜事所需; 市场供应主体:农贸市场以松柏农贸市场为主导,超市以圣阳旗为先导。 松柏农贸市场于2002年建成投入使用,占地面积8800平方米,现有经营户200余人,从业人员600余人,历经10余年,松柏城区已扩容一半,人口剧增,农贸市场也已由当年的零售市场过渡为现今的半批发、半零售市场,辐射范围较广,市场人气较高,年吞吐能力及配套设施都已超负荷运转,缺乏卸货区及存货区,导致挤占消防通道,已无法满足安全生产及文明城镇创建的需要,急需更新改造和扩容;这一现象相关部门领导也早已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为缓解中心农贸市场的压力,林区商务局于2013年牵头在寿康超市一楼开办了新的农贸市场,为吸引客户,该市场一切费用全免,结果维持不到2年寿终正寝,究其原因应有如下几点:一是该市场距中心农贸市场较近,在老市场的辐射范围之内(半径3公里);二是城区居民的购物习惯,在大而全的市场方便采购,货比三家;三是中心农贸市场人流集中,货物吞吐量大,便于经营,经营者往往可以薄利多销,谋取利益最大化,同时,周转快,蔬菜更新鲜;四是在林区政府的大力努力下,松柏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要求,吃的健康,活的健康已是主要诉求,那么,到更新鲜,更有选择性的场所购物必然成为首选;由此可见,松柏城区居民基本在中心农贸市场辐射范围之内(堂房新区除外),那么,当务之急是加强老市场改造、扩容,提档升级,使之与当前市场需求相配套,与城市文明建设相适应。 二、对策与建议 农贸市场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应像对待建设广场和公园一样列入政府民心工程。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结合我区实际,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应本着“立足实际、方便群众、便于管理、提升品位”的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规划建设新市场与改造提升老市场两手抓,硬件投入和管理提升齐步走,从根本上改变我区农贸市场建设滞后现状。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尽快研究编制我区城区农贸市场专项规划,充分考虑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人口状况和需求,使农贸市场与城市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建新改旧延伸网络,积极探索“农改超”、进社区超市等新兴经营模式,以缓解中心农贸市场的压力,对于新建农贸市场,因其享受了征地、税收等方方面面的政府优惠政策,不得擅自改变使用用途,否则,应采取相关措施予以处罚。 二、改造升级,建成标准化农贸市场。建议尽快启动我区城区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一是制订改造标准。根据国家有关农贸市场建设的技术标准尽快制订出我区《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和升级改造规范》,确保农贸市场建设发展有据可依。二是统一部署,分步实施,逐步把我区农贸市场进行改造升级,提升城市形象。 1、对中心农贸市场改造建议如下:必须对市场进行扩容,从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着手,规划出卸货区、保鲜库,保持消防通道通畅。一是考虑将幼儿园迁入原实验中学,腾出场地对现市场进行扩容;二是将原五金三层家属楼及国土局四层家属楼予以拆迁扩容;三是纵向扩容,将市场二楼超市进行规划,将水果、干货、豆制品及部分熟食进入二楼超市;四是重新规划,高标准建设新市场,将中心农贸市场予以整体搬迁至原实验中学,现市场改造为停车场,以缓解松柏日益严重的停车难的问题。 2、关于新建农贸市场,规划上可先预留场地,鉴于寿康农贸市场及琦源滨河新区店的关闭,不宜盲目建设,可先尝试蔬菜进社区超市,待条件成熟后逐步建设,可考虑先在堂房新区建一小型农贸市场或蔬菜超市。 三、尝试农贸市场公益性建设新方向。把践行公益,实现“保供应、促安全、稳物价、优环境”作为农贸市场建设新方向,加快推进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业态和管理方式创新。,一方面,在农贸市场改造建设过程中,借鉴外地模式,加大政府投入,探索政府成为市场的投资建设主体或者政府控制一定比例公益性摊位;另一方面,尝试纳入政府公共财政补贴,减免租金、摊位费、管理费等,实行低收费的公益化管理模式。由此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化经营的模式,切实增强政府对市场的调控能力。从而体现公益属性,让利于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