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无人认领的身份证 因忙于工作和生活,总有粗心的“马大哈”丢三落四,而物归原主无疑是圆满的结局。 但是,在城区部分服务单位设立的失物招领中心里,成堆的失物却无法物归原主。市公交出租车公司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对此很是头疼:“仅身份证、银行卡就有上千张,至今无人认领。” 这些失物该何去何从?市民们呼吁能有一个更好的失物招领平台,让失物不再无主。 现状 招领中心成积压中心 “春节前,一名司机上交了一个行李箱,称是乘客丢在了后备箱,但至今无人认领。”昨日,市公交出租车公司服务中心向本报反映,因行李箱有锁,他们无权开箱查找身份信息,也没人认领,行李箱怎么处理?他们很纠结。 楚天快报记者在该服务中心看到,一间约20平方米的房间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物品,钱包、手机、银行卡、车票、衣服、鞋子等等。而原本存放员工饭盒的冰箱,也被遗失的药品挤占。“仅身份证、银行卡就有上千张,至今无人认领。”因为没有处置权,工作人员很纠结,称招领中心成了“积压中心”,可以开百货店了。 同样,市客管处投诉中心也是“物满为患”,一间10平方米的房间内,行李箱、包裹、各种钥匙、证件……五花八门的失物堆得满满当当。虽然工作人员每3个月清理一次,但仍有物品无人认领。 市客管处投诉中心主任水洪介绍,仅去年一年,该中心就受理失物事件多达355起,其中已归还265件,对于无人认领又难查找失主的失物,只能堆了又堆。“衣物久了有异味,食品更会霉变,难以处置”。 无人认领信息不全 缘何会积压如此多的失物?水洪说,失物没有具体的身份信息、联系方式,信息不全导致难以查找,而且失主也未前来找寻,日积月累,这些失物就越来越多。 为了寻找失主,该中心还专门配备了多种充电器,遇到电脑、手机之类的数码产品,会充好电等待失主联系。前几天,一名的哥拾到一部苹果手机,工作人员发现手机已无电关机,便充电等待。果不其然,失主很快打来了电话,物归原主。“我们就怕拾到行李箱和包裹,尤其是春运期间,急着外出或回乡的市民,容易遗失行李。”水洪说,这些失物大多为衣物,又无失主信息,只能“守株待兔”。 声音 市民呼吁建失物招领平台 如此无限期的保管何时才是尽头?有市民提议,可以给失物设立一个保管期限,一旦超出期限,可将这些物品进行拍卖,或捐赠给有需要的人。 也有市民提出,设立一个失物招领平台,让失主有处可寻。“我们呼吁能有一个更好的失物招领平台,可以用每个人的身份证信息进行注册发布。”从事计算机维护工作的王先生说,如果有一个涵盖全市范围的招领网站,失主或者拾到物品的市民、所在单位都是用户的话,应该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