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贵宾
   
- 积分
- 814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今日大冶记者 程长珠文/摄
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农合社)既可以弥补现有家庭联产承包制的不足,又可以发挥社会化服务的作用,成为带动农业经营模式转变、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支点,为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但是,不必讳言,我市还有一些农合社在建设与管理等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此,记者深入基层,进行了调查。
抢抓机遇农合社发展如雨后春笋
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市工商部门和农经部门深入田间地头,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印制《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手册等,宣传合作社有关政策。
同年8月9日,还地桥镇黄金湖村刘国香等5位从事多年水产养殖合作的农民,筹资50万元,注册成立大冶南塘金茂林果专业合作社,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08年10月,湖北省优秀企业家刘合伍成立大冶毛铺富农原生态农林牧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大冶富农合作社),把村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生产经营的道路。
“可是,在创办之初,村民根本不买我的账,对土地流转更是不理解,我当时给他们算了三笔账。”刘合伍说,第一笔账是现实利益账,农户土地被流转后,合作社按每亩200斤稻谷的市场价格给农户结算,农户不仅可以得到土地流转费,而且可以节省生产投资费用。
第二笔账是长远利益账,合作社通过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后,可以拉动乡村旅游,使农户得到更丰厚的土地效益分红。
第三笔账是切身利益账,农户将土地流转后,既可以在家门口打工挣钱,也可以解决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社会治安等现实问题。
随后,农合社发展如雨后春笋。如今,我市千人以上行政村,村村都有农合社,经营范围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销售业等,它在改变山村落后面貌的同时,带领村民“坐上”致富快车。
解决就业带领村民家门口致富
近日,天气转暖,正是春耕备耕的大好时机。
3月7日上午,位于刘仁八镇龙凤山的大冶富农合作社基地里,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几台大型旋耕机正在一片广阔的农田里进行翻耕,工人们在田间松土、锄草。记者来到合作社农业部一储藏室看到,6名工人聚集在一起,一边剥着花生种子,一边拉着家常。
50岁的肖爱枝是天灯村刘信钦湾村民,2012年加入合作社成为一名普通工人。由于工作表现突出,2015年肖爱枝被评为“优秀标兵”。
“我们几个剥花生种子的都是住在附近湾子的村民,自从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后,就到这里打工来了。”肖爱枝说,工资高的时候每月可以拿到1500多元,低的时候也能拿到1000多元,这对于他们来说已经很满足了。
家住八角亭村胡英淑湾68岁的胡远申,是他们6个人当中年纪最大的。“我家里共有4.6亩田地,2008年全部流转给合作社了,不但每年可以领到1240多元的土地流转金,还可以在合作社找份事儿做。”胡远申如是说。
记者在交谈中了解到,这些年来,合作社帮助农户的事例数不胜数。它不仅解决了农户和社员的劳力、资金、种苗、管理、技术、销售等一系列难题,还帮助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脱贫致富的梦想。
据介绍,大冶富农合作社成立至今,已累计完成基础性建设投资2亿余元,共流转、租用农户土地和山场面积14000多亩,带动农户种植面积20多万亩,带领周边8个村的3000余户农民致富。
围绕“带动”二字做文章
但是,不必讳言,我市农合社在建设与管理等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记者通过走访调查发现,有的农合社重生产轻管理,没有按章程规定正常开展活动;有的把合作社和公司制企业混为一谈,严重影响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还有的农合社存在着人才、技术、信息缺乏等等问题。
作为获得上级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广泛认同的大冶富农合作社,在这些年办社的实践中,始终坚持“生态发展、富民惠民”的宗旨和办社理念,围绕“带动”二字做文章,值得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借鉴和思考。
“在制约农民脱贫致富的关键因素中,缺科技比缺资金更突出。”采访中,大冶富农合作社理事长刘合伍如是强调。2012年,他们合作社成立了“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学校”。3年来,先后举办蔬菜种植、果树栽培、水产养殖、禽畜养殖和疾病防治等专题培训30余期,使村民学到了一技之长。目前,周边村组有30多户社员成为规模较大的专业种植户和养殖户,每户每年收入突破10万元。
合作社还针对村民中根深蒂固的“甘贫”、“守贫”和“等、靠、要”的陋习,先是在扶贫培训学校对其进行思想教化,帮助其转变陈旧落后的观念,再就是树立回乡创业致富的典型,为村民示范引路,从而带动了大多数村民共同致富。
“在合作社产、供、销的链条中,尽管环环紧扣,环环重要,但销售的瓶颈制约着生产。如果销售不畅不活,生产越多,积压越多,损失也越大。”刘合伍介绍,大冶富农合作社在销售上构建了一个四通八达的立体销售网络。目前,合作社还成立了为企业或个人提供农产品交易洽谈的电商平台进行网络直销,已成为黄石地区农业合作社名副其实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和营销中心。
刘合伍坚信,随着全市农合社的进一步规范建设和科学发展,这一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将会为全市“三农”工作和新农村建设事业发挥更大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