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5587|回复: 7

[崛起大悟] 惊天发现——金鸡岭就是凤凰的故乡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8

主题

64

帖子

74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74

IP属地:湖北省

发表于 湖北省 2016-4-18 14:5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惊天发现——金鸡岭就是凤凰的故乡

              ——凤凰图腾起源探索
(接上篇)
四.凤凰图腾的起源
与凤凰图腾起源不一样的是,龙图腾的起源如果与太皞氏部落龙、蛇崇拜无关的话就是虚拟的,而凤凰图腾起源是有原型的。在诸多历史记载中凤凰是真实存在的。《左传·昭公17年》:“我商祖少昊挚之立地,凤鸟适至,故纪于鸟师而鸟名”。在商代甲骨文中曾发现过如下一条记载:“甲寅卜,呼鸣网,获凤。丙辰,获五。” ——商王指令臣鸣用网捕鸟,于丙辰这天捕了五只凤。又据《汉书》记,汉时凤凰数至,鸟身“高五、六尺”。注引《东观汉记》曰:“凤高八尺”。《诗经•大雅》:“凤凰于飞,翙翙(huì huì)其羽,亦傅于天。”——凤凰在天上展翅飞翔,发出翙翙的羽声。《礼记•礼运》:“凤皇麒麟,皆在郊棷(sǒu  )。”早期金文《中鼎》铭辞中,我们也可以读到如下一则记载:“归生凤于王”。——这句意思是把活凤凰送给大王。
据《韩诗外传》云:凤之象,鸿前麟后,燕颌鸡喙,蛇颈鱼尾,鹳颡鸳腮,龙纹龟背。高四五尺。《山海经》云:丹穴之山有鸡,状如鸡,五彩而纹,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者天下安宁。《尔雅·释鸟》:凤,其雌皇。郭璞注:“凤,瑞应鸟。鸡头,鳞后,蛇颈,燕颌,龟背,无彩色,其高六尺许”。《说文》:凤神鸟也,天老曰:“凤之象,鸿前、鳞后、蛇颈、鹳嗓鸳腮,龙纹、燕颌、鸡喙。五色背举……”据此,则无论甲骨文、金文、都有材料确切无误地表明,直到商周之际,凤凰还是一种虽然稀见,但却并非不存在的鸟类。这些都证明在古代凤凰是真实存在的。
五.凤凰图腾与长尾雉
凤凰被称为鸟类之王,《大戴礼记·易本命》言:羽虫之三百六十,而凤为之长;有毛虫之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裸之虫三百六十,圣人为之长。《大戴礼•天圆》:“羽虫之精者曰凤。”干宝《搜神记》:“羽族之长,名为凤凰……虽有众鸟,不为匹双。” 《汉书》记载,汉武帝时“凤凰神爵数集”,鸟身“高五六尺”。而据《京房易传》:“凤凰高丈二”。因此,凤凰不论在形态美丽方面,还是在体型大小上应该超过其它鸟类,凤凰的原形与雉科鸟类摆脱不了干系,“高大”“五彩色”也是凤凰图腾起源探索限定的鸟类特征。
《韩诗外传》中还记录了关于凤凰的这样一个传说:“黄帝即位施惠。承天一道,修德,唯仁是纡。宇内和平,未见风皇。唯思其象,夙昧晨兴。乃招天老而问之曰:凤象如何?”这里透露的意思是北方是没有凤凰的,当时的凤凰生存在黄河流域以南地区,黄帝还没有见过。
《山海经·南山经》:“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彩而文。”这篇《南山经》编篡与战国时代,是记录中国南方的,但不包括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也间接证明凤凰只生在江淮一带,凤凰图腾起源地就在江淮地区。
《山海经•西山经》:“有鸟焉,其状如翟(dí)而五采文,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郭璞注云:“翟似雉而大,长尾。”《说文解字》:“翟,山雉尾长者。” 《吕氏春秋•古乐》:“因令凤鸟天翟舞之,帝喾(kù)大喜。”“翟”与“凤”并而言之,可见“翟”应为“凤凰”形象来源。“翟”在当地称翟(dí)鸡(地鸡),就是大别山地区的环颈长尾雉。古籍记录的凤凰形象和生存地域只有环颈长尾雉才具有这些特点,唯一符合我们民族最早凤凰图腾起源原型的环颈长尾雉至今还生存在大别山山脉上,有理由相信,大别山地区的原始先民很早就把美丽多姿的环颈长尾雉作为部落图腾。
必须指出的是,人们把孔雀和北方在史前曾经有过的鸵鸟认为是凤凰图腾起源的原型,这是没有逻辑的。一是在诞生中华早期文明(凤凰图腾)的地域史前至今没有生活过这两种鸟类;二是这两种鸟生活的地域在凤凰图腾出现后很久很久才融入中华文化圈。
六.环颈长尾雉与其它种长尾雉的形态比较
    雉科是鸟纲鸡形目中的一个科,雉科包括鸡形目中的大多数成员,多达26属166中,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非洲、南北美洲。中国有21属49种之多。被称为雉类王国。
雉科鸟类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尤以西南地区为多,拥有世界近1/3的种类,其中1/3是我国特产种,超过一半的种类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长尾雉在全世界只有东亚四种:第一种是秦岭山脉南麓及附近地区的白冠长尾雉;第二种是大别山脉上的环颈长尾雉;第三种是日本的铜色长尾雉;第四种是台湾的黑色长尾雉。这四种雉鸡的特点都有雉科中体型最大,成年雄雉鸡尾羽都在一米五至两米之间。近年来,人们把短尾环颈雉(山鸡、野鸡)混入长尾环颈雉(地鸡、翟(dí)鸡、帝鸡)之列是错误的。
从长尾雉在东亚的品种分析,我们知道,日本的铜色长尾雉全身几乎一个铜褐色,颜色太单调。台湾的黑色长尾雉几乎通体一个黑色,二者都不符合“五彩备举”的描述。况且,日本和台湾在凤凰图腾出现以后很久还不在东亚文化圈内。
排除日本和台湾的两种长尾雉是凤凰图腾可能原型后,那么只剩下秦岭山脉上的白冠长尾雉和大别山山脉上的环颈长尾雉,哪一种是凤凰图腾可能的原型?
据《抱扑子》记载:“夫木行为青。凤头上青,故曰戴德也。金行为义,为白,凤颈白,故曰缨义也。火行为礼,为赤,凤嘴赤,故曰负礼也。水行为智,为黑,凤胸黑,故曰尚知也。土行为信,为黄。凤足下黄,故曰蹈信也”。据此,汉学家那些神秘的说法就是过去以儒家的五行符号,对凤凰身体各部位不同颜色的描写罢了。即:——头部呈青色,——颈部呈白色,——喙部呈红色,——胸背部呈黑色,——趾爪呈黄色。
首先,看看白冠长尾雉的形态特征:白冠长尾雉头顶是白色的,也是白冠长尾雉命名的由来。白冠长尾雉颈部也有环颈长尾雉类似的白色项圈式羽毛,成年雄雉鸡尾羽也在一点五米以上,羽色相对环颈长尾雉偏淡,虽然也有“五彩色”,但是除出项部和尾羽外,大部分羽毛尖端有素淡的灰白色,有“五彩色”而不美丽。白冠长尾雉个体小于环颈长尾雉。
再看环颈长尾雉:环颈长尾雉头顶青褐色,缀铜绿色光泽,眉纹白色。颈部下方有一圈显著白色环纹,故称环颈长尾雉。前额、耳羽、颈侧、颏部均为黑色,缀蓝绿色光泽。成年雄雉体重一般在一点五至两千克。尾羽长一米五至两米。无论雌雄,尾羽均有黑褐色横斑,远看像鳞片。雄雉除一堆长羽外,还有数对尾羽,长短相差二十至二十五厘米。数对尾羽呈对称状鱼尾型分开,雄雉尾羽一般不翘起,多呈鱼尾状伸展,略高于身体和头部。只有在春季发情或集聚喜戏时尾羽与地面成垂直状态。   环颈长尾雉在秋、冬季有群集的习性,每日太阳下山时,都有群集舞蹈的习性,舞蹈时尾羽垂直翘起,在疏林间冲撞,似有千军万马的气势。《山海经·南山经》: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尚书·益稷》—“萧韶九成,凤皇来仪(仪:舞蹈之意)”。“自歌自舞”可能是古人对长尾雉这种舞蹈习性的描写。环颈长尾雉雌鸟较小,尾羽较短。环颈长尾雉喜食浆果、种子,可能捕食昆虫。《瑞应图》:“凤不啄生虫,不折生草”。在猎人的经验里,环颈长尾雉嗉囊中很难发现昆虫。   
环颈长尾雉虽然与短尾雉形态大致相同,但是生活习性有很大区别。环颈长尾雉比短尾雉更远离人类,生活在山林海拔更高的位置。短尾雉在春季有鸣叫的习性,而长尾雉在春季不打鸣,低声呼唤伴侣时人们很难听到,而在发情、繁殖期的拍翅声就如敲大鼓,一公里以外还能听到。《韩诗外传》载,天老对曰:“夫凤,鸿前,鳞后,蛇颈而鱼尾,龙纹而龟身。燕颌而鸡喙。戴德、负仁、抱忠、挟义,小音金,大音鼓”。 环颈长尾雉雄雉发情、繁殖期的拍翅声就是古籍描绘的“小音金,大音鼓”吧。短尾雉是没有拍翅习性的。汉代李陵有“凤凰鸣高岗,有翼不好飞”的诗句, 环颈长尾雉很少飞行。
白冠长尾雉不但在形体大小和羽色美丽上逊于环颈长尾雉,白冠长尾雉头部白色的特点显然与古人描写的凤凰原型不同,那么也就否定了白冠长尾雉作为凤凰图腾原型的选项。
环颈长尾雉才是古人见过的凤凰。环颈长尾雉与古人描述的凤凰形象和出土文物图样及民间刺绣、雕刻的凤凰形象有百分之九十八的相似度,环颈长尾雉才是凤凰图腾的原型!环颈长尾雉就是凤凰!
环颈长尾雉可能千万年来一直栖息于大别山山区群山之间。环颈长尾雉在鄂北大悟县境内的金鸡岭、寨鸡山、达摩寨、五岳山、三爪山、象乌山、仙居顶等都有种群分布。
七.金鸡岭与环颈长尾雉
金鸡岭是大别山山区“九关十八岭”之一。金鸡岭在鄂北大悟县中部,寨鸡山南麓。这里气候温和湿润,山川俊秀,层峦叠嶂。四周高山将整个金岭村围城一个马蹄形盆地,只在南方留下一个小小缺口。整个金岭村面积近十平方公里,山下盆地面积不足四平方公里。山下土地平整,很适宜机械化耕作。山地上森林茂密,多种鸟兽出入其间。在冬季,北方有五岳山、三爪山等高山阻挡,再加上这里开口向南的马蹄形地形,把冬季凛冽的寒潮挡在了区域之外,是各种野生动物越冬的理想场所,这或许就是环颈长尾雉自古至今一直在这里生存繁衍的原因吧。
这里有很多有关金鸡的神话传说,成为当地人每晚与童稚讲不完的故事。这里有很多有关金鸡的遗迹——有照看(守护)金鸡的照鸡寺;有拦住金鸡顺水逃走的镇鸡桥;有圈住金鸡逃往域外的寨鸡山;还有金鸡下蛋的生鸡坡;每一个地名名称下都有一串串的神话。
《山海经》一书结集于战国之际,则据《南山经》记载了关于凤凰的这种看法,被认为是“凤凰”化身的鸡,名叫“金鸡”,又叫“锦鸡”,“赤雉”。李时珍《本草纲目》曾详细考察这种野鸡云:“鷩(bì),《逸周书》谓之彩鸡。又名锦鸡、金鸡。锦鸡小于鷩,而背文扬赤,膺前五色炫耀如孔雀羽”。《括地图》:“桃都山上有大桃树,盘屈三千里,上有金鸡,日照则鸣”。由此可见,把雉科鸟类称为金鸡的历史有几千年。我国各地都有把美丽多彩的雉科鸟类称为金鸡、锦鸡的叫法。金鸡岭地名的来历应该是我们的祖先来到这里第一次看到美丽多姿的环颈长尾雉而得来,而不是一只可以腾飞的黄金的土鸡。黄金土鸡的传说只是人们在梦中渴望金银财富的想象罢了。
八.金鸡岭与楚文明
金鸡岭不仅是适宜人类和动物生存的理想场所,这里还可能与中华民族古代文明有过交集?!
金鸡岭北部的寨鸡山海拔近五百米,山顶上有近五十亩开阔地,呈北高南低的扇形,宽厚高大的古城墙不知从何时建起。在山顶可以远眺各处山道关隘,是一处理想的军事堡垒。如果联想寨鸡山余脉形成的金岭村东西两边高高的山脊,这里无疑是古人类生存和防御的理想场所。
在这片土地上,可以说每一抷黄土下都埋葬过我们先人的遗骸。可惜,这里是山岗高地,是剥蚀地形,远古人类遗存早被雨水和时光冲刷掉。文革之前,山下缓坡地到处都是古墓,还发现数处两三层叠葬的古墓,这当然是在上面埋葬的先人没有发现下面埋葬过前人造成的错误。文革期间这里挖掘了无数战国甚至更早的古墓,砸烂出土文物无数。在张家湾后山挖开过多座多墓室战国早期大墓,毁坏古墓文物数百件。在韩家沟挖开过保存完好的还穿着美丽彩色丝绸的汉代湿尸墓穴。
金鸡岭扼南北交通要冲,历史留给了这里丰厚的沉淀,在方圆不到四平方公里的山下就有大型古寺庙遗址六座,可见这里在古代宗教文化之繁盛。
高高的山岗上青翠欲滴,除了几十年前人工栽植的马尾松,无涯无际都是低矮的黄荆树灌木丛,每到秋天满山金黄。据学者考证,楚国的“楚”字,从木,并且是一种丛生灌木,种子多,繁殖快。哪一种灌木符合“楚”字的形态?哪一种丛生灌木可以代表楚地?哪一种灌木能代表楚人的生存状态?应该就是黄荆树。在中国疆域内,唯有古代楚国地域有黄荆树,其他地方没有或者很少见到。“楚”字就是黄荆树植株和树蔸的象形字。不过,楚文明到底在大别山地区那一带萌芽?这一带是否与中华早期文明有过约会?还需要我们当代和后人拿出更多的依据考证。
凤凰图腾起源有万年以上历史,金鸡伴随金鸡岭不止万年。楚文明凤凰图腾诞生到底有多久?人类伴随金鸡岭应该有几万年。
金鸡岭是一块风水宝地,这里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这里有丰厚的历史沉淀,贫穷和落后不是她的天然形态,有识之士应该同心协力撬开这个世外桃源的大门,开发和挖掘这里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让中华文明的凤凰图腾从这里再一次腾飞!让中华民族的凤凰再一次“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伦,饮砥柱,濯(zhuó )羽弱水,莫宿风(注:风通凤)穴,见则天下安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31

4万

主题

16万

帖子

19万

积分

中将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196877

东湖服务奖章东湖水王勋章东湖精华勋章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16-4-19 09: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并问好楼主!谢谢您的精彩分享!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89

主题

1287

帖子

1400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400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6-4-19 21: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让专家考证下!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8

主题

64

帖子

74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74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16-4-19 14:4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探索二号 发表于 2016-4-19 09:33
欣赏并问好楼主!谢谢您的精彩分享!

本文是本人写作,由于专业知识和写作能力有限,难免有不足之处,还希望大家辩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8

主题

64

帖子

74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74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16-4-20 09:24:2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惊天发现——金鸡岭就是凤凰的故乡

爱屋及悟 发表于 2016-4-19 21:18
应该让专家考证下!

凤凰图腾起源的历史脉络应该是这样的,史学界都认定凤凰图腾起源于古楚国地域,就是没有认定是那种鸟类,起源于哪一地带。本文应该早就转给了省委组织部在金岭村驻村的领导。这事还要大悟文化和旅游部门协作,把这事搞清楚。凤凰故乡的头衔对大悟旅游业的发展可想而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0

主题

68

帖子

74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74

IP属地:湖北省

发表于 湖北省 2016-5-31 11:5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考证得挺详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0

主题

76

帖子

87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87

IP属地:湖北省

发表于 湖北省 2016-6-1 10: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悟的文物古迹多是附会传说,缺少实例,这是最大的硬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6

559

主题

3067

帖子

3310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3310

IP属地:湖北省

发表于 湖北省 2016-6-5 17: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我是武汉人文爱好者希望有机会结识您。我手机及微信号:180866926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