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1
下士

- 积分
- 88
IP属地:湖北省孝感市
|
本帖最后由 五岳归来 于 2016-8-26 15:55 编辑
怀念农罗喜老师
九月一日快到了,下着小雨,沥沥不停。盛夏过去了,孩子们陆续回到学校,开始了新的学年。大悟县城关中学和往日一样,是那样的热闹。不同的是,校门口送学生的车多了,门口等学生的家长们多了,他们一双双眼睛不停地看着校内,眼光执着而焦急,城中路差不多要堵塞了。
其实二十多年前,我还是城关中学的一名高中学生。那时校门口没有现在这个样子,那时社会治安不好,不喜欢读书的孩子,老是在校门口滋事打架,家长们也不怎么重视孩子读书,听之任之。城关中学高中部在大悟并不被人看中,生员录取分数低,大部分学生都住在城区内,绝大部分学生只想在那里混个高中文凭,至于升学什么的,却是奢望。学校对高中管理也比较松懈,任课老师按现在来说不是什么骨干,更不用说尽职尽责了。
那时好的初中毕业生,第一选择是中专,就农村孩子来说,可以农转非,毕业了还有工作分配,进了中专也就跳过农门了;第二选择才是高中,当然,最好的当然还是孝高了,再就是一中;最后,实在没办法就读二中、三中和城中。但有一条,如果中考志愿报的是中专,结果没录上,县一中就不可能录你了。
当时,我和许多城关中学高中部的住宿生一样,来自农村,中专进不了,一中进不去,二中三中不想去,才来到城关中学的。那时高中一年级三个班,我在二班,高中二年级就进入文科班。高中三年级时,我的语文老师是农罗喜老师。
至今那么多年了,仍然记得农老师的教诲:治学和做人一样要严格。学习语文,无论从写字到拼音,从语法到篇章,从诗词到散文,他都要求我们以一种严谨的态度对待。从朝读做起,眼看、口读、心记、脑想、手写多功能练习,基础功夫进步就很快。他认为高三了,再去学字词句虽说有点晚,但作为打基础,只要认真学,高考的语文还是有希望的。他并不象有些老师,到处去找难试题让学生做。其实他是对的,书本上的基本东西懂了,就好说,考试考的还是基础东西。那些怪题和难题,去思考它,弄懂它,浪费了掌握基础知识的时间,做的多是无用功。
但农老师留在我心中最大的印象还是做人的道理。他的话那么经典,至今难忘。他说,不注重小节的人事业是难于成功的。的确,细节决定成败。一个粗心大意的高中生,不可能是一个优秀的学习,更难以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他还常说:人生要过三大关,即高考升学关、毕业分配关和婚姻关。这些话今天对现在的孩子来说不怎么重要,但对我们那个年代来说,是相当经典的。多年过去了,那句话还时时在耳边回荡,再回想自己所走的路,不得不佩服农老师当时语出肺腑,掷地有声。
农老师好酒,在城中时,我们帮他搬了三次家,每次柜中都有酒。但他上课时,从未因酒后才上讲桌。他的衣服总是干净整洁,教案上的字总是整整齐齐的。对于教学他是严谨的,对于迟到早退的学生,他会严厉批评。对于不按时交作业或上课不听讲的学生,他会把学生叫到办公室里,用各种道理来开导他们,让他们珍惜时间,学有所获。
高考完后,他向我们讲了他的人生,出身广西,家贫,考上武大时路费没有,把家中仅有的一口铁锅卖了充路费。毕业后在长江日报社工作,后来为支农到本县丰店六中,再到二中,再到县城关中学。三十多年,只做了个中学的副教导主任。他的儿子叫农大丰,这名字好记,有意义,我想这名字是出自他的杰作吧。
后来,农老师过世了,可能是因为酒吧。
斯人已逝,音容宛在。在他过世多少年后,我总想写篇文章纪念他,却总是写出来。今年临近开学,路过城关中学,触景生情,写了这些文字。
仅以此文遥祭已经远去的农罗喜老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