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襄阳辉少 于 2017-8-4 14:36 编辑
南漳县板桥镇古井村近日发现清代兵备道“禁革碑”。这一碑刻是鄂西北基层治安管理的重大发现,对了解清朝晚期当地土匪活动、地方团练、地名变迁、家族文化等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该碑青石质,高148厘米,宽72厘米,厚20厘米,保存完好。题额自右至左横书“禁革痞匪”4字,正中竖书“安襄郧荆兵备道方主青天仁恩大老爷恩赐禁革碑”,字迹清晰,大意是,这一带地方有本地刀痞勾结外来痞匪肆行抢劫,要求实行团练查捕。方法是绅商军民人等共同选举老成公正、素为乡里敬服者充当团首,团众白昼各安生业,夜间轮流梭巡。遇事鸣锣为号,齐往救援,立捕送官审讯,就地正法。同时将陶家寨为首的八个村寨的“团首”姓名列出来,加上“约正”(村长、乡长)26人。落款时间为光绪六年(1880年)新正月十八日。
兵备道简称兵道,系清代朝庭和省级政府的派出或办事机构,主要职能是对地方盐、粮、河道、治安等重大社会事务实行军管,有整饬军备、监察地方府县官员、兼管地方事务等职责,平时总揽“封疆”事宜,战时率兵征战。鸦片战争后全国兵备道从58个调整为43个。安襄郧荆兵备道管辖安陆、襄阳、郧阳三府和荆门州等共计20余县,驻襄阳。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