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蔚蓝国际航空学校与海南航空学校的飞行员培训业务在全国领先。全省在建和规划建设的航空产业园及以航空综合体为主要业态的项目14个,将有力促进全省航空产业发展。
三条航空产业经济带,即打造鄂北航空产业经济带、鄂南航空产业经济带、鄂东航空产业经济带;五条低空飞行航线,即开辟以武汉为中心的鄂东、鄂北、鄂南,贯穿十堰、神农架、恩施的鄂西,襄阳至荆州的鄂中等低空飞行航线。
重点在武汉、襄阳、宜昌、荆门等地规划建设若干个航空技术与产品研发基地、航空器整机制造基地和航空零部件生产基地。
——飞行情报与航行服务保障体系布局。规划建设武汉、宜昌、襄阳3个飞行服务站,每个飞行服务站覆盖半径在300公里左右,满足全省范围低空空域监视管理及通用航空飞行服务需求。
依托襄阳宏伟航空器有限责任公司,发展热气球、热气飞艇、滑翔伞、轮式动力伞等特种飞行器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培训、飞行表演和广告服务等。
——通用飞机。支持省内有关企业引进国外通用飞机型号,从组装生产起步,向消化吸收再创新过渡,最终形成自主开发新型通用飞机型号的能力。依托湖北太航星河飞行器制造有限公司和武汉卓尔航空投资有限公司,发展适用于通用航空物流快递运输、空中出租车、航空运动、医疗救护等业务的2座、4座小型通用飞机和8座小型公务飞机的生产制造及飞机维护、培训等业务。在此基础上,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5座双发涡轮螺旋桨飞机和19座双发涡扇喷气式公务机。依托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发展AG600大型灭火/救援水陆两栖飞机和海鸥300轻型水陆两栖飞机两大型号的设计、研发、试验、试飞业务,发展A2C超轻型水陆两栖飞机和地效飞机(地效翼船)两大型号的设计、研发、试验、试飞和制造业务。
——无人机。依托湖北易瓦特科技有限公司、武汉智能鸟无人机有限公司、襄阳宏伟航空器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发展各具特色的固定翼、旋翼、柔翼等各类无人机及无人机地面站、无人机通讯指挥车的研发制造。结合湖北空间信息产业发展优势,大力促进无人机在航空测绘、灾害应急侦察、电力和道路巡线等方面的应用,打造集无人机研发制造、无人机航拍、无人机影像后处理软件开发、无人机操控人员资格培训于一体的无人机应用产业链。
——航空配套产品。依托湖北现有的航空配套产品研制生产条件和技术优势,以中航工业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中航工业武汉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湖北航宇嘉泰飞机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襄阳航力机电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宜昌和达利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湖北菲利华石英玻璃有限公司、湖北航天电缆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主体,巩固发展包括航空救生装备、航空仪表、航空电机、航空内饰、电源系列、复合材料、石英纤维材料、航空航天特种导线在内的多门类航空配套产品研制生产。
——航空维修。发挥湖北航空维修企业数量多、专业全、规模大的特点,重点发展包括飞机整机维修、飞机部附件维修、飞机发动机维修、飞机起落架维修和飞机航电维修的全产业链航空工业维修业务,将湖北打造成全国性航空维修基地。支持武汉航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凌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空军5713厂、湖北超卓航空技术有限公司等航空维修骨干企业发展壮大。
三是支持航空主题项目建设,重点建设爱飞客航空综合体、武汉汉南航空体育运动中心、襄阳热气球飞行文化基地、十堰武当山·太极湖航空旅游基地、恩施航空旅游基地等航空主题项目,形成齐头并进、各具特色、差异化发展的良好格局。
(三)航空服务业。
一是发挥蔚蓝航校、海航航校现有优势,将湖北省的飞行培训业务做大做强,彰显特色,同时,鼓励航校与高等院校共建通航学院,为通航产业发展培养前勤、地勤、空勤人员。
二是依托各航空综合体和航空主题项目,拓展飞机租赁、飞机托管、维护保养、航材保障、空管导航等新兴通用航空服务业务,集聚发展通用航空全产业链。
三是构建以武汉、宜昌、襄阳三点为支撑、涵盖全省的飞行服务站,打造全省航空服务网络化保障体系与平台。
四是构建航空金融服务体系,鼓励发展包括航空产业基金在内的多种形式的航空金融业务,大力吸引社会资金,扩宽航空产业的投融资渠道。
(六)人才保障。推动航空人才队伍建设,紧紧围绕湖北省航空产业总体发展目标,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充分利用国家“千人计划”和省“百人计划”,积极引进飞行、空管、机务、民航管理、航空物流、营销等民航高端人才和急需人才。加强与高等院校等机构的合作,培养民航所需人才。鼓励和支持航空科技人才落户,建立完整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及人才送学培养机制,形成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结构合理的通用航空高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