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9220|回复: 6

[荆门印象] 唐诗中的洞庭湖在荆门钟祥(1)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1

1

主题

13

帖子

26

积分

列兵

Rank: 1

积分
26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8-8-9 23:5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18071396661 于 2018-8-10 00:01 编辑

唐诗中的洞庭湖在荆门钟祥
[size=14.0000pt]
[size=14.0000pt]  江从西南来,浩浩无旦夕。长波逐若泻,连山凿如劈……”这是白居易的诗《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诗文开篇就点明了长江从洞庭湖的西南流来,洞庭湖在长江北。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李白的《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中的一首诗,长沙的方向在洞庭湖的西面落日的方向,而现在的长沙在洞庭湖的南方。
  湖阴窥魍魉,丘势辨巴蛇 修蛇横洞庭,吞象临江岛。积骨成巴陵,遗言闻楚老。”前一首诗句是张说巴丘春作》,后一首诗句是李白荆州贼平临洞庭言怀作》,而现在的岳阳没有这样的山。从长江、长沙的地理位置,还是洞庭湖周围的山来看,现在的洞庭湖不是唐朝及以前的洞庭湖。那唐朝及以前的洞庭湖在什么地方,在唐诗中也给了明确的答案。
  陈昂宿江边阁暝色江边阁,行吟易断魂。风前两岸叶,月下一声猿。夜哭谁家妇,寒号何处村。洞庭春水动,雇艇去荆门。
  柳宗元别舍弟宗一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李白郢门秋怀郢门一为客,巴月三成弦。朔风正摇落,行子愁归旋。杳杳山外日,茫茫江上天。人迷洞庭水,雁度潇湘烟。 唐朝时期的洞庭湖在荆门、郢、郢门这个地方。
  荆门、郢、郢门又在什么地方?下面是唐朝诗人王健的一首《荆门行》“江边行人暮悠悠,山头殊未见荆州。岘亭西南路多曲,栎林深深石镞镞。看炊红米煮白鱼,夜向鸡鸣店家宿。南中三月蚊蚋生,黄昏不闻人语声。生纱帷疏薄如雾,隔衣噆肤耳边鸣。欲明不待灯火起,唤得官船过蛮水。女儿停客茆屋新,开门扫地桐花里。犬声扑扑寒溪烟,人家烧竹种山田。巴云欲雨薰石热,麋鹿度江虫出穴。大蛇过处一山腥,野牛惊跳双角折。斜分汉水横千山一作湘山),山青水绿荆门关。向前问个长沙路,旧是屈原沈溺处。谁家丹旐已南来,逢著流人从此去。月明山鸟多不栖,下枝飞上高枝啼。主人念远心不怿,罗衫卧对章台夕。红烛交横各自归,酒醒还是他乡客。壮年留滞尚思家,况复白头在天涯。”诗人王健从襄阳经南漳、宜城蛮河到达荆门关。荆门关,今湖北省钟祥市双河镇乐乡关,唐朝时的荆门县。诗中荆门有汉江、湘山、长沙、屈原投江处、章华台。
  身在关西家洞庭,夜寒歌苦烛荧荧。”这是许浑的《下第贻友人》中的一句诗。许浑的诗七五律尤佳,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更有“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之语,被世人称为“许郢州”。郢州即湖北省钟祥市。许浑的家在钟祥市,有洞庭
  家本洞庭上,岁时归思催。客心徒欲速,江路苦邅回。”是孟浩然的诗《溯江至武昌》。孟浩然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孟浩然的家乡襄阳,在离洞庭湖不远的汉江上游,和王健、许浑的诗相呼应,洞庭湖同样指向湖北省钟祥市一带。
  孟浩然归至郢中 愁随江路尽,喜入郢门多。左右看桑土,依然即匪他。郢中即湖北省钟祥市,郢门即荆门,钟祥双河乐乡关在唐朝时又为襄州乐乡县,襄州是孟浩然的故乡,诗中才有左右看桑土”。
  从上述的唐诗中分析得出洞庭湖边的荆门就是唐朝时期的荆门县和郢州,非唐诗注解中的宜都荆门山和荆州江陵。众所周知洞庭湖在巴陵,巴陵和唐荆门县、郢州有什么联系呢?
  郢州:孝武孝建元年,分荆州之江夏、竟陵、随、武陵、天门,湘州之巴陵,江州之武昌,豫州之西阳,又以南郡之州陵、监利二县度属巴陵,立郢州。
  巴陵:文帝元嘉十六年,分长沙之巴陵、蒲圻、下隽,江夏之沙阳四县立,属湘州;孝武孝建元年,割南郡之监利、州陵度江夏,属郢州。二年,又度长宁之绥安属巴陵。
  乐乡(唐荆门):《春秋》传古鄀地。秦鄀县汉鄀州属地。晋隆安五年,因沮、漳降蛮,析鄀为乐乡、长宁二县,桓玄移沮漳蛮二千余户于江南立武宁郡治编县,后迁治乐乡,更招集流民立绥安郡治长宁。西魏在乐乡置鄀州,又梁置旌阳县,后改名惠怀,西魏又改曰武山。开皇七年郡废,大业初州废,又废武山入焉。唐武德四年(621) 复置,唐太宗贞观元年分天下为十道,八年(公元627年)分天下为十二道,省鄀州,立荆门县,属长林军,荆门名始此。⑶
  ⑴、⑵注:《宋书 卷三十七志第二十七 州郡三
  ⑶注:《隋书 卷三十一 志第二十六地理下,《乾隆荆门州志  同治荆门直隶州志》。
  在南北朝宋孝武孝建元年,巴陵属郢州(现钟祥市),二年,长宁(现荆门市)之绥安属巴陵。南北朝时期的巴陵不在今湖南省,而在今荆门、钟祥附近。
  乐史言:大江在巴陵,东北流入洞庭。今洞庭水会于江,非江流入洞庭也。《水经注“澧水流注于洞庭湖俗谓之曰澧江口也。”《夏书·禹贡》记载:“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澧” 。经石泉先生考察乐乡河与《水经注·澧水篇》所记的澧水流向基本相合。尤其让人惊异的是,古澧水个别支流的名称在今乐乡河域也能找得到。石泉先生结论是澧水是浰河,浰河口就是澧江口,浰河口处的汉江就是洞庭湖。
  乐乡河只是书面上的叫法,在当地这条河没有一个具体的名字。只是从上到下依次叫仙居河、乐沙河、乐乡河、双河、浰河,其入汉江处叫浰河口,《太平寰宇记》记载:“废乐乡县,在(襄)州南二百二十里。旧管四乡,本春秋鄀国之地。迄今有若乡,在若水之傍。”鄀、若、乐这几字同音,鄀国人将这条河叫若水、若乡河或乐乡河。楚灵王攻下厉国把“厉国人”迁到了若县境内,现有丽山、丽阳、丽乡,在今乐乡关一带。丽、澧、浰、栗、厉、凓这几字同音,厉国人把这条河叫浰河、澧水。《楚居》记载楚人请当地的鄀人鄀嗌占卜,根据占卜的结果,楚人迁徙到夷屯这个地方。由于穷没有祭品,于是就去偷当地鄀人的小牛来当祭品,又怕牛主人发现,只好在夜里偷偷祭祀。从《楚居》分析最初的楚人也生活在乐乡关附近。“洞庭西望楚江分”从卫星地图看分割洞庭湖的楚江就是乐乡河。澧水、浰河、若水、乐乡河就是楚人说的江。
  王健在《荆门行》诗曰乐乡河“旧是屈原沈溺处”。众所周知屈原投的是汨罗江,是罗国人所在的江。乐乡关附近是不是故罗国?《文献通考 卷二百六十三·封建考四“罗,熊姓,爵未详,国在南郡枝江县,今襄阳宜城。”《汉志》、《晋书地理下》 记载“编有云梦官。当阳,华容,鄀故鄀子国,枝江故罗国。”《宋书 州郡三》记载“旌阳,文帝元嘉十八年省并枝江。”《读史方舆纪要》记载“乐乡县五代周并入宜城县。”据上文献枝江、乐乡(旌阳)都在宜城附近,南北朝文帝元嘉十八年曾合并为一个县。杜预云:“南郡枝江县西有云梦城”,任端休《江陵记》曰:“州城北五十四里,有楚平王冢枝江有班竹冈”。编县在今荆门市东宝区仙居镇,在乐乡河的上游。班竹冈在乐乡关北,这个枝江县西的云梦城即编县云梦城。枝江县(罗国)大概在班竹冈南、乐乡关与仙居镇之间的乐乡河傍。
  乐乡县又称为襄州乐乡,《寰宇记》一百四十五,襄州风俗下,引《襄阳风俗记》:“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江,今俗其日食粽,并有竞渡之戏。”《隋书 地理志》亦谓:“楚人因屈原赴汨罗,乃有竞渡之戏,而以南郡襄阳为尤盛。”鱼玄机《“柳拂兰桡花满枝,石城城下暮帆迟。折牌峰上三闾墓,远火山头五马旗。白雪调高题旧寺,阳春歌在换新词。莫愁魂逐清江去,空使行人万首诗。”钟祥在乐乡河下游汉水边,唐朝时还有屈原墓(三闾墓),可见乐乡河也就是罗国人叫的罗江。湖南汨罗江屈原投江的故事只不过是乐乡关地区的先人,迁徙到今湖南罗江后,不仅带去了地名,还继承着故乡的习俗。
 这条叫若水、澧江、罗江、楚江的河究竟是一条生么样的河呢?从卫星地图看,在浰河口处汉江古河床宽13公里海拔在47米左右,蛮河处古河床宽12公里海拔在51米左右。浰河在天台山北与南桥河会和处到浰河口处河段,古河床宽近2公里海拔在46米左右,上游双河段古河床宽有100~500米海拔在49米左右,最窄处一边是石山曰白马山,另一边是土山形成一个100米的河口,曰崩土嵻,也就是钟祥双河镇的古名。乐乡关处古河床宽有近2公里,长4公里,海拔在51米左右名,曰牛渚,207国道经乐乡关河对面的坡名叫牛渚坡。严羽《上荆门省亲》诗云:“江国归心一雁牵,河楼分手数盃传。千岩万壑秋声里,匹马孤帆落照边。牛渚寒波翻极浦,荆门晚树合遥天。他时莫枉瑶华问,南北相思各渺然。”齐己《过荆门》诗云:“路出荆门远,行行日欲西。草枯蛮冢乱,山断汉江低。”可见在江汉平原没有形成以前,汉水倒流到了乐乡关。才有唐朝诗人王健《荆门行》中“斜分汉水横千山,山青水绿荆门关。”的景象。也有孟浩然的诗早闻牛渚咏,今见鶺鴒心。羽翼嗟零落,悲鸣别故林。 苍梧白云远,烟水洞庭深。万里独飞去,南风迟尔音。”为证牛渚连洞庭。
  丽山处的乐砂河海拔70米,经过一个几百米长的水坡与乐乡河相连,水位有近20米落差。汉水与乐砂河在此交汇,江汜枝分,水又東复入汉水主河道。郑玄曰:“汇,回也。汉与江斗,转东成其泽矣。”《周官总义》《周禮訂義》等经“自有明文汉水出于嶓冢者为北江,江水出于岷山者为中江”,《尚书全解“经文言北江中江者是自彭蠡而东方分为二江”,《五禮通考“中江是也漢水入江”,杨雄《反离骚》:自岷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水经注》中没有这条河,北魏郦道元不可能到南朝去考察,加上后人篡改,云梦泽、江、洞庭才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千古
  孟浩然《临洞庭》诗:“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云梦泽有洞庭湖,洞庭湖在云梦泽。《汉阳志》:“又安陆有云梦泽,枝江有云梦城”。《汉志》注:“编县有云梦官”。《读史方舆纪要“今巴陵、枝江、荆门、安陆(钟祥)之境,皆云有云梦。盖云梦本跨江南北,为泽甚广”。《方舆纪要》:“荆门州城东北有云梦泽,西北有云梦山。”《隋书 卷三十一志第二十六 地理下“紫陵西魏置华陵县,后周改名焉。其城南面,梁置鄀州,又置云泽县。”鄀州在乐乡关,云泽县顾名思义即云梦泽。枝江、编县前面已介绍过在乐乡河中、上游。“汉阳志”“云梦泽在江之北,梦在江之南”。《晋书 列传第六十九 桓玄卞范之段仲文》:“移沮漳蛮二千户于江南,立武宁郡。”武宁郡治乐乡关,这个江南的江不是长江,而是被楚人称为楚江的乐乡河。
  巴丘、巴陵名称有多种说法:巴人传说说、神话传说说、山势地貌说等。
  《华阳国志 卷十二“巴族,原是定居于洞庭彭蠡间,巴丘、巴水部位的渔业民,称为「巴诞」”,公元前676年周惠王元年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一场著名的战役楚、巴那处之战 。杜预曰:“编县东南有那口城”,那处在今荆门东。在钟祥有宋玉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的故事:“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李群玉的《自澧浦东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员外从公虞》诗中短翮后飞者,前攀鸾鹤翔。力微应万里,矫首空苍苍。 谁昔探花源,考槃西岳阳……十年侣龟鱼,垂头在沅湘。巴歌掩白雪,鲍肆埋兰芳。 骚雅道未丧,何忧名不彰……依泊洞庭波,木叶忽已黄……”把洞庭湖与“阳春白雪、下里巴人”联系在一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8-8-10 09:2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读点,赞.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7

主题

4760

帖子

5429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429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8-8-10 14: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海桑田真是说不清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25

主题

2340

帖子

2397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397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8-8-11 13:38: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证明荆门钟祥也是古云梦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

1

主题

13

帖子

26

积分

列兵

Rank: 1

积分
26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8-8-11 22: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8071396661 于 2018-8-12 00:28 编辑

 神话传说经常是与山势地貌联系在一起的。张说《巴丘春作》诗中的“湖阴窥魍魍,丘势辨巴蛇。”李白《荆州赋乱临洞庭言怀作》诗中“修蛇横洞庭,吞象临江岛。积骨成巴陵,遗言闻楚老。”乐乡关附近的山势:北面沿汉江的山脉像一条长蛇。南面的山有象河流过。如图一:
  楚人好巫信鬼,有许多神话传说,除了《淮南子》关于后羿斩巴蛇于洞庭的故事,还有宋玉《高唐赋》云楚襄王游云梦之泽,梦神女巫山云雨的故事,“巫山”在今汉水以南的云梦泽,非今长江的巫山。《太平寰宇记·淮南道》“阳台庙在县南二十五里,有阳台山。山在汉水之阳,山形如台。按宋玉《高唐赋》云楚襄王游云梦之泽,梦神女曰:‘妾在巫山之阳,高邱之阻。朝朝暮暮,阳台之下。’遂有庙焉。今误传在巫峡中县。今裴敬有碑以正其由。”
  《岳阳风土记》记载:“香炉山嵒在县东,下有老子祠,上有丹坛。丹灶有池,岁旱祈祷有感。有许旌阳试剑石。”许旌阳,晋旌阳县令许逊,得异人术,周游江湖,悉斩蛟蜃,除民害而得仙号旌阳真人。其得道后,"举家四十余口,拔宅飞升"。晋代旌阳县《晋书》记载在南郡今乐乡关。在神话传说中,不知为什么又称蜀旌阳县,而四川的旌阳县在汉代、魏晋南北朝时期称德阳。同样荆门有老莱子祠,老莱子是楚国若县人,老子是楚国苦县人,硬是连司马迁都没搞清楚他们是同一个人还是两个人。
  赤壁大战中曹军进退都经过巴丘。大战后,巴丘是孙、刘两个军事集团的交界处,周瑜于此暴疾而死,鲁肃、陆凯先后驻守巴丘。从图二看,汉水在浰河口附近突然收窄,一千米宽的乐乡河横断南北,此处地势险要,处荆楚上流。“见说荆门地,如门蔽楚荆。旧时为内郡,今日号边城。”历史上南北分裂时期大多在此附近分界。见图三~六。可见其军事战略价值在吴国必排第一,它的失守将注定吴国灭亡。后来陆抗改驻乐乡,在国策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只能说两地相距很近。《华阳国志.何攀传》记载何攀向羊祜献策“‘巴东诸军固守西陵,益、梁之众浮江东下,封乐乡,要巴丘,则武陵、零、桂、长沙、湘东从风而靡矣。但明信赏,首尾俱会,旌旗耀天,四面云合,乘胜席卷,传檄南极,吴、会不尽平者,未之有也。’羊祜大悦,遂表请伐吴。”
  在三国归晋决定吴国命运的一战中,杜预采用此计,遣奇兵袭乐乡,多张旗帜,起火巴山,克乐乡。《晋书》记载:“乙丑,克乐乡,获水军督陆景”。巴丘历来是水军基地,如果按流行说法:巴丘在湖南岳阳、乐乡在湖北松滋,是不可能做到“封乐乡,要巴丘”;不可能在乐乡看到巴山起火;不可能在乐乡抓获巴丘的水军督陆景;不可能在长江两岸“踏浅可渡”,即使在现在的枯水季节,也绝不可能有人从长江的北岸走到长江的南岸去(胡三省曰:“乐乡城北江中有沙碛,对岸踏浅可渡,江津要害之地也”)。
  北魏灭南朝梁国的战争中,北魏将军杨忠同样采用了此计谋,《读史方舆纪要》记载:“经汉水,遣前军先据江津,阻断东路,遂克武宁。长驱至江陵,筑长围,中外遂绝,城陷。梁主降,为魏人所杀。”同样一招“封乐乡,要巴丘”,只不过“巴丘”这个地名改成了“江津”,“乐乡”这个地名用了郡名“武宁”,但取得了同样的效果:南方政权梁朝灭亡。
  到北魏武宁改称鄀州,唐初鄀州改称荆门,又改回乐乡,废后,又复荆门,此后,荆门这个行政名又被戴在当阳、长林头上。可想“巴丘”也难逃此命,不知何时迁到今湖南岳阳。到唐朝时,文人知道巴丘、洞庭湖在荆门钟祥。还记得乐乡荆州、上明荆州、武宁荆州在荆门县,还习惯性把荆州称荆门(赵殿成 笺注:“ 唐人多呼荆州为荆门。文人称谓如此,不仅指荆门一山矣。”)。到了宋朝,范仲淹一篇《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荆门、钟祥从此失去了洞庭湖。但留下了许多与洞庭湖有关的地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

1

主题

13

帖子

26

积分

列兵

Rank: 1

积分
26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8-8-11 22:3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8071396661 于 2018-8-12 01:52 编辑

图一:巴蛇吞象
360截图20180809231738401.jpg
图二:横断南北
360截图201808021230229371.jpg
图三:三国时期
360截图31.jpg
图四东晋十六国时期
360截图1.jpg
图五南北朝时期
360截图2.jpg
图六五代十国时期
未命名.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5

主题

766

帖子

782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782

IP属地:广东省佛山市

发表于 广东省佛山市 2018-8-15 00:27: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不是“此洞庭”非“彼洞庭”呢?如果其时无“彼洞庭”,那“彼洞庭”又是何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