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tianyalangzi 于 2018-9-4 22:25 编辑

金秋九月,是收获的季节,随着一丝凉爽的秋意,我再次踏上这梨子坪这一方土地,回想起来,上一次的亲密接触,已经是6年前了,时间,真的过得好快......
一转眼便来到了2018年的9月3日,这是一个多云的日子,浓浓、厚厚的云层遮住了太阳,可总有那么几缕的阳光淘气地跳出来,带着些稚气,泻在静静的高粱地上,播撒着温柔的光芒。
时光剪影成就了田野上最好看的风景。一株株红高粱,高高地举着红红的火把,威武地站在那里;火红的高梁剪裁出山的裙裾,山风一来,裙裾飞扬,飘摇出惹眼的美丽。
在宋洛乡梨子坪村的数百亩连片高粱基地,一片片火红的高粱穗子缀满了饱满的珍珠一样的果实,在微风中向着勤劳的人们点头微笑。田间里,农户们正欢快的收割着弯腰的高粱,地头上,回荡着一阵阵的蒿草锣鼓的声音,处处一派丰收景象,看来今年宋洛高粱又是一个丰收年。
伴随着阵阵的欢声笑语,装高粱的背篓和篮子渐渐鼓了起来。“今年还真是大丰收啊,这一亩地能收上500来斤,神农架生态酒公司按照3元一斤的价格收购,一亩地就是1500块钱,比种苞谷划算多了。”陈大妈一遍挥动着手里的镰刀,一边拾起沉甸甸的高粱穗笑着说道。
“今年收成不错,高粱抗旱又抗风,就暴雨天也不怕倒伏了,哈哈,等这些高粱变成钱,我那台跛脑壳三轮要换台新的咯。”说话间,查大叔把一背篓高粱背上肩头,打头朝高粱运输车的方向走去。
村委会前的广场上,传来了轰隆隆脱粒机运作的声音。脱粒是个技术活,也是个体力活。机器一开动,转起来不等人,需要劳力协调配合好了才能不费电、不浪费时间,村东头的刘大爷就是使用脱粒机的一把好手。在老伴儿和搭档陈大爷的帮助下,乡亲们堆积的高粱穗堆子,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急速的减少着。从远处望去,脱粒机飞扬出来的高粱穗,在云层中吐出的一丝耶稣光的照耀下,如同天女散花一般纷纷扬扬。
秋天到了,高粱熟了,那无垠的绿野铺就着一片火红。那翠绿,是雨水渲染的;那火红,是太阳涂抹的。那丰收的美景,正是老百姓用勤劳的双手,在天边描绘出的一幅灿烂的红霞!
记得有几句诗是这样写的:
脚下的这片土地 汗水融进了祖辈的气息 望着火红的高粱 有我单纯的希冀
那片青葱翠绿 浓缩了生活如饴 那片如火红霞 酿出了幸福甜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