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451|回复: 0

荆江评论:撕下假冒进口水果的“洋皮”

[复制链接]
来自
江苏
精华
17

136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7298

IP属地:江苏省无锡市

发表于 江苏省无锡市 2019-1-9 09: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荆江评论:撕下假冒进口水果的“洋皮”文章来源:荆州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9/1/7 12:52:54 浏览量:542 进入论坛 -我要纠错

荆州新闻网评论(特约评论员 徐仲举)又到岁末,走亲访友的也渐渐多了起来。登门拜访之时,提上一盒高档进口水果,不仅营养健康,而且有礼有范,无疑是许多人的第一选择。因此,市场上贴着“洋标签”的所谓进口水果也比比皆是,什么越南金桔、南非火参果、日本一腾蜜瓜......看不懂的外文商标、动辄上百的价格,加上精致美观的包装,让人不得不相信这是打着“飞的”,漂洋过海而来的“洋货”,从而心甘情愿地大掏腰包。但是,这些披着“洋皮”的水果真的如同描述一般,是海外进口的吗?

标价980元一串的“日本青提”实则采购自云南,全外文包装的进口龙珠果产自中国东北,号称来自南非的火参果无任何进出口凭证......近日一则触目惊心的报道,揭开了进口水果市场的无良“洋皮”,让人得以窥见隐藏其中的种种乱象,也愈发引人深思,是什么导致了水果市场的问题,又该如何去捍卫消费者的合法权利?

国产水果只要穿上进口的“洋皮”就能卖出高价,供货商有必要反省一下自身的欺诈行径。与其想尽千方百计,冒着触犯法律的风险打造一个个“假进口”,何不将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塑造自主品牌之上,创造出具有地理标识度、品牌知名度的国货,将消费者吸引过来。消费者之所以要花上大价钱买进口水果,并不是消费者人傻钱多,而是“农药残留”“催化剂滥用”“化学保鲜”等类似的新闻磨灭了消费者的信心,让消费者在选择国货时心存顾虑,从而宁可钱包受罪也要购买“洋货”,在这种情况之下,水果供应商更应该提高产品质量,严格审核标准,帮助消费者树立对国产水果的信心,让国产水果敢于揭下身上的这层假“洋皮”。

社会舆论在假“洋皮”水果泛滥问题中,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国产水果能够以进口水果的身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说明部分国产水果的质量是值得肯定的,问题出在“心”上。部分媒体片面夸大进口水果的神奇之处以及海外果农的工匠精神、外国检疫的严谨认真,从而无形中为消费者树立了“外国的水果就是好水果”的偏误思想,引导了水果市场“崇洋媚外”的不正之风。同时,少数商贩为了抬高进口水果价格,谋取不法利益,故意夸大国产水果与进口水果的差别,为进口水果背书洗地,贬低国产水果质量和信誉,从而实现扩大销售,牟取钱财的目的。

执法机构的角色缺失,是假“洋皮”水果乱象丛生的重要原因。没有任何进出口凭证的“洋水果”能够堂而皇之地登上各大超市的柜台,水果市场琳琅满目的外文标签让人无从分辨,国产水果能够披身“洋皮”登堂入室身价倍增,在此期间执法机构的身影何在?我们不能寄希望于把每一名消费者都培养成“打假斗士”,我们也不能仅仅奢望供货商的良心发现,只有完善健全的执法监督和处罚体系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也是消费者最值得信赖的治根之举,如此才能真正保障消费者的合法利益。 消费者有选择心仪商品的自由,供货商有提供优质商品的义务,社会舆论有正确引导购买方向的责任,执法部门有维护市场秩序的使命。假进口水果肆意横行的乱象,不是哪一个管理主体可以单独解决的,需要多方共同发力,履职尽责,才能彻底撕下假进口水果身上的那层洋皮,切实捍卫消费者的合法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