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3050|回复: 1

2018年新散文年展作品 黄荣久《遗梦都城季家湖》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67

460

主题

7113

帖子

8960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8960

IP属地:湖北省

发表于 湖北省 2019-1-27 07: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10号作品  黄荣久《遗梦都城季家湖》

夷陵评论总334期 组  稿审定:元辰;
发布媒体:元辰文苑 编发:元辰

     
      黄荣久,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省诗词学会会员。曾多次获全国散文、诗歌大赛金奖,获第五届欧阳修文艺奖,第六届屈原文学奖。现任宜昌市散文学会副会长、夷陵区作家协会主席等职。著有诗集《与月光有关》、散文集《梦里梦外》《这条河流》等。

遗梦都城季家湖
季家湖为楚国都城的建设和繁荣坚守了几百年。之后,烟消云散。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拨郢,火烧夷陵。当楚顷襄王带领权贵仓皇逃窜到河南淮阳时,被流放到湖南汩罗的屈原闻信,他的泪一下子滑落在楚国最后的一片疆土之中,冷漠的土地吞咽了泪的热度,湮灭了他仅存的豪气,他悲愤的跳进了汩罗江。也就在公元前223年,秦国吞噬了楚国,楚国正式纳入大秦帝国的版图。八百年的大楚风流,灰飞烟灭了。
二千多年前的陈年旧事,不仅引起了历史学家和考古专家们的浓厚兴趣,也为后世的普通百姓留下了一个猎奇的巨大悬念。
座落在当阳沮漳河流域季家湖那座古城的遗址,不知从哪个朝代开始挖掘,一代代挖下来,挖到今天,也不知挖了多少,还有多少。来自各地的仕人商贾、游客路人,只要踏上这片古老的土地,面对昔日繁华都城生活遗迹,人们的心情变得复杂、沉重起来。当看到自己的同类竟然在那么遥远的古代就产生了如此密集的汇聚,感受着与我们当下穿梭于热闹都城的繁荣与拥挤,探寻人类乐于大河奔流般的喧嚣,避宁静而寻访蜂拥而至的热潮,对于人类的喜热风潮应该有一些深切的认知。但是,这种认知立即又被那几乎无法想象的毁灭所驱赶。人们从血痕、悲泪、忧伤、遗恨、猜想中抖身而出,在一种在祭奠的氛围中边走边看的心理。脚下,便是楚国先人们的墓葬、尸骨、陶器、铜器、丝织麻等随葬品。身旁,似乎看到了昔日的大殿和雄伟的建筑。


我在季家湖边上盘桓良久,想象着几千年前在季家湖发生的一切。它波光一闪,就像一只看得太多而终于看倦了的冷眼。陪同考察的当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刘德权在季家湖已生活了50多个春秋,研究楚文化也已20多年。他说:在“蒹葭苍苍”的洪荒年代,追溯楚国发源地,或许要从“熊绎辟荆山”开始。而荆山(湖北保康、南漳一带)又是沮、漳二水的发源地。因此,研究早期楚文化,荆山与沮漳河流域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季家湖作为楚国最早的都城,座落在今天的当阳市草埠湖农场境内。草埠湖农场的集镇如今建在沮漳河东岸的山坡上,这里是荆山山脉,山下便是沮漳河。在季家湖一带出土的数以千计的楚墓,这些楚墓的年代,上至西周晚期,下到战国中期,时间延续达500年之久。当时不仅是南方的百城之首,而且还是南北的经济通道。  
我在《史记·楚世家》一书中看到,楚国的祖先,出自颛项帝高阳。高阳是黄帝之孙,昌意之子。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即:祝融)。重黎弟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六子,长子名昆吾,次子名参胡,三子名彭祖,四子名会人,五子名曹姓,六子名季连。季连又姓芈,楚国就是他的后代。在周文王时,季连有一个后人叫鬻熊,待奉周文王。鬻熊的儿子熊丽生熊狂,熊狂生熊绎。熊绎生于周成王时,成王叙鬻熊之功,封其曾孙熊绎于楚地,为子爵,都丹阳。以上记载说明,楚国是因鬻熊在商末时为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三代帝王师,又辅助周文王、周武王灭纣有功,才被周成王封其曾孙熊绎为楚子,立国于沮漳流域,成为真正春秋战国时五霸七雄之一的强大楚国的开国之主。据考:鬻熊也是万古神州诸子第家。即我国最早的哲学家。据《汉书.艺文志》记载:“道家三十七家,九百九十三篇”其中《鬻子》二十二篇。如《文心雕龙.诸子篇》言:“篇述者,盖上古遗语,而战伐所记者也。至鬻熊知道,而文王咨询,余文遗事,录为《鬻子》,子自肇始,莫先于兹。及伯阳识礼,而仲尼访问,爰序道德,以冠百氏。然则鬻唯文友,李实孔师,圣贤并世,而经子异流矣。”此文已明,鬻子是周文王的朋友,早于老子李伯阳,而老子李伯阳又是孔子的老师,所以鬻熊是中国得道最早的一个人,也是我国诸子百家中最早的一家。
早在西周时期,鄂西则存在巴文化、周文化、土著文化和其它文化交织并存的现象,这种文化相互交织正是早期楚文化(即:前楚文化)的孕育时代。追溯到商代,生活在鄂西荆山一带大片地区的族系的总称为荆楚,而没有只称“楚”的民族。周成王时,荆楚族系的一位民族首领熊绎受封于荆山丹阳,但因爵位低活动范围不大,且是经济落后的小诸候国,称为楚国。从此才有"楚"的称谓。由于楚国属于荆楚族系,所以又有称楚为荆的。如《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就往往称楚为荆。又从《墨子.非攻》看到:“楚熊丽始(讨)封于雎(沮)山间”。长沙马王堆土帛书亦云:“楚将不出沮漳”。《楚世家》载"楚祖熊绎居丹阳”。不难看出,楚的地域概念应介于荆山、沮水之间。从西周至春秋战国,楚国依托于沮漳流域和汉江流域发展。而当阳地处江汉平原西部边缘地带,西北部是荆山山脉,源于荆山的沮漳河贯穿当阳全境,经江陵境内注入长江。因而有“沮漳流域当阳是楚国的肇基之地”之说是完全有根据的(董乐义的《古当阳》)。


在学术界,有关楚族文化历来都存在“中原说”和“土著说”。一种是中原文化或周姬文化不能与楚文化直接相连接,而"中原说”又缺乏考古依据,许多学者不能认同。另则“土著说”过去以楚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江汉地区的某种原始文化的延伸,而当阳一带发现的早期楚文化遗存表明,楚文化并不能与新石器时代以来的任何原始文化相连接,所以说,楚文化并非是某种原始文化直接发展而来。而应是商周时期我国南方新产生的一种文化。“它是在鄂西土著文化发展的基础上吸收了多种文化因素而形成的,或者说它是多源头的,它的起源地在鄂西沮漳流域的当阳一带”(杨权喜《当阳文化考古论述》。任光椿在《楚文化三议》中说:“楚文化的先河为道,诗与纵横学》”。他认为,一是彭祖(楚先王颛顼帝高阳第五代隶儿孙,陆终三子)即为道家之祖,为道家所祖述。《神仙传》云:“彭祖者……殷末已七百六十七岁而不衰,少话恬静,不营名誉,不饰车服,唯以养生治身为事。”则“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史记.老子传》);二是屈原这个中国乃至全世界最早的大诗人就是楚国人,他及弟子宋玉等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早的奠基人;三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最有影响的人物鬼谷子先生,也是楚国人。《宁波府志》:“鬼谷子……周末居汉滨鬼谷山,弟子百余人”。(汉滨为汉水之滨,鬼谷山为清溪山,今当阳市境内)。所以,从以上三方面看,彭老学道,屈宋诗学,鬼谷纵横学便构成了古代楚文化的核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9

421

主题

2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7664

IP属地:湖北省

发表于 湖北省 2019-1-27 21: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刘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