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衣伴榻 孝子39载护瘫母情动荆楚
——记老河口市小东门社区居民黄东生
文/何轩 图/丁建辉 每天凌晨6点,54岁的老河口市小东门社区居民黄东生都会准时起床做饭,然后为91岁的瘫痪老母亲张淑华梳洗、穿衣。按摩推拿15分钟后,又开始喂饭。等一切料理完毕,他才去上班。 黄东生为瘫痪在床的母亲按摩 每天这些步骤,黄东生一人包揽,而且一做就是39年。2017年12月,黄东生被评为襄阳市十大孝子;2018年3月,被评为襄阳楷模;2018年4月,被评为荆楚楷模;2019年1月,被评为2018襄阳楷模年度人物。 母亲瘫痪卧床 他和衣伴榻39载 在老河口市光化办事处小东门社区永乐小区,黄东生是出了名的孝子。提起他,街坊邻居无不竖起大拇指。 1980年7月3日这一天,黄东生一辈子都忘不了。那年他才15岁,正在读初三,母亲张淑华在医院被查出腰椎结核伴脊柱脓肿,造成截瘫,从此卧床不起。 黄东生接收襄阳电视台主持人采访 母亲患病之初,家庭的重担压在了父亲一人身上,除了拼命挣钱给她治病,还要养活4个孩子。13年后,父亲撒手而去。作为长子的黄东生,从此挑起了养母的担子。 从那以后,黄东生四处为母亲寻医问药。他从一名医生处得知一帖药方长期服用会有好处,便每天为母亲熬药两小时,这一熬就是十多年。黄东生还结合自己多年的习武经验,发明了一套按摩手法,每天按摩15分钟,帮母亲促进血液循环。 为了方便照顾母亲,黄东生干脆搬来一张小木床放在母亲床边。他每天都要为母亲翻身几十次,及时擦洗身体。母亲躺了39年,从来没有生过褥疮。 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李乐成,襄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和平与黄东生交流 当黄东生照顾好母亲入睡,往往也就到了晚上11点多了,而第二天凌晨6点他就要起床。晚上他都是和衣而睡,只要一听到动静,他就会起来看看。“母亲夜里经常咳嗽,害怕喉咙卡痰,我要给她拍背。” 母亲张淑华现已91岁,有了5年的老年痴呆症状,会不时呓语、神志不清,严重时会破口大骂,黄东生依然尽心呵护。 习武壮汉累病倒 咬牙撑起一个家 只要天晴,黄东生都会为母亲细心地盖好被子,推着轮椅在附近散心。黄东生说,母亲常年卧床,筋脉不活,所以很怕冷,要比常人穿得厚。“秋冬出门,必须用被子裹着。” 1月底,笔者来到黄东生家时,他正在给母亲喂粥。他把母亲从床上扶起,在腰后垫了一床被子,一口口吹去粥的热气,再慢慢送到母亲嘴里。黄东生说,母亲咽喉萎缩,他就每天熬好软糯的米粥喂她吃。光喂饭喂药的动作,他就已重复了无数次。 2015年12月31日,多年的劳累和生活的压力,让这位习武近40年的壮汉也倒下了。黄东生突发急性心梗,被送往襄阳市中心医院救治。对母亲的挂念,对家人的不舍,让黄东生挺了过来。大病初愈,他又回到母亲身边,和衣相伴,照料依然。 “父母是天,天塌了我也要顶着。父母含辛茹苦养大我,晚年我不忍看她受病痛折磨,我只想陪伴左右,让她过得舒适一点。”提及此,黄东生的泪水再也忍不住。 孝顺感动乡邻 妻子默默支持 黄东生对母亲的悉心照料,也得到了妻子的大力支持。 1996年,黄东生和妻子婚后没多久,就相继下岗,平时只能靠妻子付燕霞在外打零工赚点生活费。日子过得拮据,他却从不肯在母亲的饮食上有半点含糊。每天,他都会早早地去超市买好食材,回来做给母亲吃。“我们谈恋爱时,他家庭条件不好,还在照顾瘫痪的母亲,但我们还是走到了一起。”付燕霞告诉记者,“孝顺的人肯定可靠。” 襄阳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李诗,我市市委书记张学林等慰问黄东生 而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黄东生1996年结婚后10年都没要小孩,直到2006年他41岁时才有了女儿。 “床前没有百日孝”,这句话在黄东生身上并没有应验。39年来,他不厌其烦地每天为母亲喂水喂饭、端屎端尿,街坊邻居们看在眼里,忍不住交口称赞。 邻居姚奶奶告诉笔者,照顾病重瘫痪的人,是最苦最累的,更何况是经年累月。但黄东生依然乐观坚强地为母亲撑起一个家,感动着身边的人,他日复一日的行动,也给世间的儿女们做了最好的榜样。 39年的相守,有多少日子,意味着就有多少艰辛。但黄东生用一句朴实的话,为他的行动做了最好的诠释——“父母在,家就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