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是城里人的一种羁绊,总是让人魂牵梦绕。大别山深处的锦城寨东麓,有一条澄澈的小溪,叫五童河。河岸边有一座掩映在茂林修竹、古树繁花之中的古村,她是我的姥姥家!我们摄影人称之为"杏花 春三月,大地刚刚苏醒。一阵春风拂过,杏树们就将酝酿了一个冬天的精神抖擞了出来,原本褐色的树皮、枝头立即洇满了红晕。红晕越来越足、越来越红,终于从枝头绽放出来。在和煦的春风里,一棵树笼上了一朵红云,一片树林笼上了一团红云,一个村子笼上了一片红云,一条河笼上了半天的红云 相传,杏花村原称"蔡家冲"。一位姓蔡的知府告老还乡后,见锦城寨山麓遍生野杏花,就在房前屋后、村头河边,嫁接既能欣赏花朵又可食用杏子还能药用杏仁的家杏。这些杏树不择土壤、不选地势,甚至岩缝里也能生长。自此,蔡家冲变成了"杏花村"。杏花是我国"十二花神"的第二位,树木高大,生长期长,百年以上的大树处处皆见。杏花盛开时,艳态娇姿,繁花丽色,胭脂万点,占尽春风。 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五绝.咏杏》"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写出了杏花变色的特点:含苞待放时,朵朵艳红,随着花瓣的伸展,色彩由浓渐渐转淡,到谢落时就成雪白一片。端午前夕,杏子熟了,圆圆的果实呈金黄色,上面点缀着胭脂红的斑点,吃一口酸酸甜甜,鲜鲜美美,是女儿、女婿"送端阳"的时令礼物。据说,村里的姑娘们有个秘方:将熟透的果肉敷贴在脸上,可以保持皮肤白里透红、永葆春色!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我们再次回来
近几年,杏花村人乘"新农村建设"的东风,自发在五童河上筑起了一道道河堰。河岸上杨柳婆娑,桃杏红艳,李梨洁白,倒映在清澈的溪水里。夹岸的杏树,片片杏花如飞雪,飘落在嬉水鸭鹅的头上、背上、翅膀上。村落里,相传是"蔡知府"建起的七个门楼,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复原了飞檐翘壁的徽派特色。粗壮的皂荚树、挺拔的银杏树上,挂满了红灯笼。油菜花盛开的季节,弯弯曲曲的田埂上,站满了前来攫取春色的摄影人。
这次,春暖花开时,我再次带着亲友们回故乡。我告诉他们"这儿是桃花源中杏花村。"他们笑着嬉着:"三月是杏花的,山明水秀,石头抱着流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