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9-3-30 07:02: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90年代,湖北省提出了“一特五大”的城镇发展格局,到了2000年以后,“一特五大”的目标基本实现;这时,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省府顾问秦尊文教授提出建设“一主二副”的战略构想;于是,湖北省2003年正式确立襄阳、宜昌两个城市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襄阳、宜昌脱颖而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于是在2015年底,湖北再次提出构建“一主二副多极”的城镇发展体系,经过一年多的酝酿与角逐,在2017年年初最终确定荆州、十堰、黄石、黄冈、孝感、荆门6个城市为湖北省的六极;至此,湖北的“一主二副六极”9大城市正式尘埃落定!那么,18年湖北“一主二副六极”9个城市到底发展的如何呢?
18年,作为“一主”的武汉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GDP接近1.5万亿元;“二副”之一的襄阳受产业转型升级影响,增速放缓,18年GDP为4309亿元;二副之一的宜昌,继续保持低速增长,但GDP也终于突破4000亿大关,然而与襄阳的差距并没有缩小。“六极”中的荆州和黄冈两个人口GDP双双突破到2000亿,打破了湖北多年来在2000亿级的空白。孝感再次发力,GDP达到1912亿元,2019年将继荆州、黄冈后突破2000亿大关。荆门GDP接近1900亿,19年也有望进入2000亿级别;而十堰和荆门之间的差距则有扩大的趋势;黄石总量在一主二副六极9个城市中依旧处于最后一名。
再来看看“一主二副六极”9个城市18年的名义增速。18年,湖北GDP增速最高的是小城荆门,名义增速高速11.04%,省会城市武汉的增速也达到了10.72%,同样令人侧目!名义增速第三的是孝感市,增速为9.80%,非常接近两位数增速了。而18年一主二副六极中名义增速最低的是宜昌市,名义增速仅5.37%,看来宜昌还没有从转型阵痛中走出来;其次则是农业大市黄冈,名义增速仅5.90%,工业增长乏力是主要因素。“二副”之一的襄阳,18年增速同样不容乐观,仅6.02%,汽车产业的天花板开始显现出来。而黄石这个老工业城市,因资源枯竭,多年处于低速增长,但是18年增速明显提高,复苏的迹象比较明显!
接下来看看9大城市18年的人均GDP。18年,武汉市人均GDP依旧以13.63万元领跑全省,让其他城市望尘莫及!人均GDP第二的仍然是宜昌,18年人均GDP9.82万元,比17年增长了约5000元。襄阳人均GDP位居第三,为7.62万元;荆门和黄石人均GDP均在6.40万元左右,相差仿佛!18年,湖北“一主二副六极”9个城市中,人均GDP最低的是两个人口大市黄冈和荆州,均为3万多元;其次则是鄂西北的十堰,虽然市区经济不错,但是下辖的山区县经济发展水平过低,全市人均GDP也仅有5.11万元。按照国际标准,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即可视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而18年,湖北“一主二副六极”的武汉、宜昌、襄阳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而黄石、荆门也已经非常接近1万美元了。
下面来看看湖北“一主二副六极”9个城市18年的财力。18年武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加125.77亿元,达到了1528.7亿,是荆门市的15倍;襄阳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锐减,由17年的314亿减少到295亿元;宜昌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也减少了4.85亿元;除了襄阳和宜昌两市以外,孝感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也出现负增长的现象。而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最快的是荆州市,接近两位数的增长,使它与黄冈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了。除了一主二副以外,六极的6个城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都在100亿至150亿元之间,财力相对较弱。
综合来看,18年湖北“一主二副六极”9个城市中,武汉作为省会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在资源分配上占有着先天优势,生产要素向省会集中的趋势依旧非常明显;再加上科技创新方面的发力,依旧保持着高速增长的良好势头。荆门、孝感两个新型工业城市,冲劲十足,发展势头良好;而宜昌、襄阳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和老工业城市十堰在新旧动能转换时期,动能不足,增速明显放缓。而荆州、黄石两个老工业城市,经过多年的蛰伏,终于有了复苏的迹象!黄冈作为农业大市,工业基础薄弱,缺乏支撑性支柱产业,经济增长乏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