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城漫谈
大鱼号
原创 03-30
已关注
县级城市是地方城镇体系中的基本元素和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地级城市以及省域经济的强弱;因此县域经济越强则省域经济也会越强,这从东部地区的江苏、浙江两省就可以看出来。所以,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近10年湖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变化,看看哪些县市在最近10年乘势而起,又有哪些县市衰落啦?县域经济的兴衰对地级城市又会产生哪些影响?
为了分析湖北县市这些年的经济发展情况,这里就以08年到17年10年时间湖北县市GDP20强的变化来作为参考的依据。首先我们来看看08年湖北排名GDP20强的是哪些县市?08年,湖北县市GDP排名前五的,前三是三个省直管市天仙潜,第四是黄石的大冶市和孝感的汉川市;而第五名至第十名分别是荆门的钟祥、襄阳的枣阳、宜昌的宜都、枝江以及随州的广水市。2008年,省直管市仙桃、潜江和天门领跑全省县域列强,处于县域经济的第一阵营;而在第四至第十名中,黄石、孝感、荆门、襄阳、宜昌、随州均有县市入列,其中宜昌有2个县级城市上榜,是6个地级市中最多的。
再看看2008年,湖北县市GDP排名第十至二十名的10个县市。08年县市GDP第十一名至十五名分别是当阳、京山、赤壁、阳新、和监利,分属宜昌、荆门、咸宁、黄石和荆州五个地级市;十六名至二十名是应城、武穴、麻城、公安和洪湖5县市。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08年县市GDP20强前十名的GDP都在100亿以上,经济实力都比较强,而且以工业城市为主;而GDP20强排后10名的县市大部分的GDP都在100亿以下,经济实力相对要弱一些,而且农业县市居多。再看看县市分布,这20个县市,宜昌和荆州各占据3个,黄石、黄冈、孝感和荆门各2个,而襄阳、咸宁、随州仅1个县市进入20强,可见当时襄阳县域经济明显不如荆州和宜昌。
再回来看看2017年湖北省县市GDP20强又是哪些?17年湖北县市前五名分别是仙桃、潜江、枣阳、大冶和宜都,省直管市仙桃、潜江以及黄石的大冶保持名次不变,襄阳枣阳由40年前的第七上升到第三,宜昌的宜都由第八上升到第五,天门和汉川跌出前五。第五至第十名分别是天门、汉川、当阳、枝江和钟祥,天门、汉川由前五跌至第六名和第七名,枝江保持名次不变,钟祥由第六跌至第十,当阳则由十一名上升到第八名。在县市GDP10强中,宜昌依旧占据3县市,襄阳、黄石、孝感、荆门各一市,与10年前相比,宜昌和襄阳的县市排名都有不小的提升,特别是宜昌县市上升较大。
再看看17年县市GDP排名十一至二十的县市。17年,湖北县市GDP排名十一至二十名的分别是赤壁、京山、老河口、谷城、宜城、麻城、广水、武穴、应城和监利,咸宁赤壁由10年前的十三上升到十一名,襄阳市的老河口、谷城、宜城3县市由08年的20名开外强势上升到十三、十四、十五名,麻城由10年前的十八名上升到十六名,广水则由第十名下降到十七,下降了7个名次;应城由十六降至十九,监利则由十五名降至二十名,京山和武穴保持名次不变。而黄石的阳新县则十名下降到二十四名,跌出前20强之外,是10年间名次下降最多的县市;另外荆州的公安和洪湖两县市也跌出了县市20强的行列。
从08年到17年的黄金十年期间,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最快的10年,各地经济发展了巨大的变化。而在湖北,10年间GDP增长最快的是襄阳枣阳,GDP增长了514%,位居县市20强第一;其次则是宜都市,增长了526%,难怪枣阳和宜都能够进入全国百强县。其次,枝江、当阳的GDP也增长了400%以上。而10年间,增速最慢的是黄石的阳新,10年GDP仅增长了258%,因此下降了10个名次,跌出县市20强;另外,荆州的监利、公安和洪湖GDP增速均不到300%,监利勉强保持20强的最后一名,公安、洪湖则直接降到20名开外。因此,这10年间,枣阳发展的最快,阳新则是最慢的。
最后从10年间县市GDP变化看看各地级市的经济发展情况。从这10年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可以看出,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是最大的赢家,20强由一个县市增加到四个,并且枣阳是增速最快的县级城市;另外一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宜昌,则是稳中有升。而经济衰退最厉害的则是荆州,10年间20强上榜县市由3个降至一个,并且一个还是最后一名,经济衰退迹象非常明显;其次黄石的衰退也是很明显,虽然大冶进入前五,但是无法掩盖阳新由十四下降到二十四的事实;除荆州和黄石外,孝感的县市名次也有所下降。除了上面这些地级市外,还想说说没有县市上榜的恩施和十堰,恩施经济长期积弱,在这10年间并没有奇迹发生;十堰多年来都是市区强、县域弱,经过10年的发展,依旧没有改变的迹象,就算十堰成为了大城市,也无法沿海县域的贫穷,只会让区域经济差异越来越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