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昨日召开的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上获悉,市政府已发布《荆门市全域发展总体规划(2019-2035)》。按《规划》,我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定位航空运动休闲目的地、长寿健康养生目的地、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通过旅游投资倍增、旅游项目倍增、旅游消费倍增、乡村旅游提质、基础设施建设等产业行动,将文化旅游业培育成荆门“新千亿”产业;全域旅游发展空间布局为“一主三副六组团、一环三廊通全域”。 会议明确了我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近期目标。文化产业方面,到2020年,培育总产值超亿元的文化产业聚集区5个以上,文化企业总量达到4000家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5%以上,成为我市重要支柱产业。旅游产业方面,到2020年,实现旅游人次破4000万,旅游总收入达到3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接近5%,力争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家,新增4A级旅游景区2家,确保京山市、钟祥市客店镇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会议提出,我市将突出全域旅游,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综合考虑资源条件和功能区划,把旅游资源相近的区域作为一个整体统一开发、建设和运营,规划“一主三副六组团、一环三廊通全域”的全域旅游空间布局。“一主”,即从“荆门制造”到“荆门旅游”,发力打造飞行荆门、水韵荆门、文化荆门、休闲荆门、服务荆门等五个荆门,分别打造漳河新区组团、主城区组团和漳河大道城市景观带;“三副”,即打造钟祥、京山、沙洋三个全域旅游副中心;“六组团”,即打造荆西北山乡户外旅游区、纪山楚文化风情旅游区、大洪山山水生态旅游区、中国农谷农耕文化旅游区、“虎太大”(虎爪山、太子山、大洪山)森林康养旅游区、江汉运河生态文化旅游区;“一环”,即全域旅游大环线;“三廊”,即以荆门为中心的放射状“旅游风景公路”,分别为宜荆武、襄荆荆、十荆潜等旅游发展廊道。(记者胡于梅 通讯员吴志洪 李生羽) 来源:荆门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