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1
上士

- 积分
- 775
IP属地:湖北省
|
姚平安同学开车送我,上午十点半就到了广州东站,从这一刻起,到晚上八点半上车去厦门,我被滞留在候车室,整整十个钟头,就那么呆坐在椅子上,无聊至极,这是我个人候车经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时长纪录。
广州东站很大,南来北往的人很多,候车室也多,我要去厦门,在第4候车室候车,屋子高大宽敞,地面干净,一排排不锈钢椅子齐整铮亮,我的记忆中,在很多方面,比方大而空旷,座椅之多,在我走过的为数众多的火车站中,好像没有能与之匹敌的候车室。按常理,在这么大的地方候车,或许我可以安静地读读书,或者思考一点什么问题,再不然,也可以闭目养神,修身养性。但是,这一切在这里都办不到,原因是大厅里十分嘈杂,可能是屋子密封性能忒好的缘故,各种声音串味,混沌融合,四处流播。首先是高低错落绵延不绝的人语声,其次是不知什么机器永不停息的嗡嗡声,而广播里的歌声和音乐声更是自鸣得意,大大咧咧,旁若无人,无休无止,更不用说天上地下不时广播实时消息的被人们认为十分正常的高音喇叭。我是个上年纪的听觉不灵的人,尚且感觉吵闹,其他听觉灵便的人们就可想而知了。我曾在一篇日记中说到住旅馆,看不见的安静可以卖钱,那么在候车室呢?安静是不值钱的,所以,这种场合不大引起人们关注,首先建筑商不会去考虑如何减少噪音,其次车站管理者不会去想着营造一安静的环境,再说,四方八面萍水相逢的人们来来去去,匆匆忙忙,没有谁去理会吵闹不吵闹,大家习以为常,深以为然。而我以为,环境的安静实在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必须的要素,它虽然看不见,摸不到,却是实实在在的好东西,于养成人们的文明习惯补益甚多,于提高人们的文明素养关系甚大,需要各方用心对待。建设文明社会不应当只是一个单纯的口号,而应当落实到人们日常工作生话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公众场所,就中就包含着安静的环境。
到车站之前,姚平安同学请我在亚细亚酒店三楼喝早茶,喝早茶的人很多,大厅内外所有的茶座坐满了客人,姚同学在封闭的外走廊占据一张小方桌,服务生拿单子过来,点菜,点茶,我们要了功夫菊花茶,点燃小茶炉,坐壶水慢慢煮,另有两个小茶壶,一个冲泡菊花茶,一个盛装过滤过的茶水,再将滤过的茶水分倒在两个小茶杯里,杯子很小,跟过去我们湖北人渴酒的小酒盅一般大,可以一口一杯,也可以悠着点,我们不喝酒,师生情,朋友谊,以茶代酒,吃,喝,聊,三位一体,小菜早就一个接一个端上来了,有萝卜燉牛腩,牛肉丸,香煎韭菜饺,白灼菜心,外加一碗百合粥,我们慢慢吃,慢慢喝,慢慢咵,一切重在一个慢字,在花功夫上下功夫,这种慢生活,在我怕是一生难得三两回,几年前,深圳老朋友在深圳那个著名的旋转餐厅请我和我老伴喝过一次早茶,也是慢,很慢,十分慢,不过那次我记得没有泡茶,而多了个楼层慢一点旋转。这个广州早茶,从八点钟到十点,整整两个钟头,完了,平安就开车送我到火车东站。
昨天手机预约订票,动车,终无结果,而我去厦门意决,不惜在窗口抢购一张晚上的k字头慢车坐票,要坐上一宿,从今儿天黑坐到明天早上七点半。如此一来,这边要在车站等上十个钟头,那边要在路上坐上十一个钟头——终于迎来了考验我的时刻。
2019,10,18 记于广州东站第4候车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