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岗巴品豆腐 王岗“巴品豆腐”是名闻天下的黄州豆腐大家族中一朵奇芭。它除具黄州豆腐肉嫩,质腻,色白的特色外,还有含水份少,皮紧肉嫩,色鲜量足,适于烹煎等特点。 “巴品豆腐”,又名“八品豆腐”。源于王家岗清咸丰时,官居八品,于英法联军血战圆明园的清军把总王凤麒。 王风麒祖上数代俱为行医郎中。到了他父亲王秀松时,却对行医毫无性趣。整日沉浸于诗书,幻想在科场上出人头地。为打断他这一梦想,王秀松父亲不仅命他终日耕作,还将他送到街上皮氏豆腐坊学徒。以艰苦的劳作,冀其改弦易辙,重归行医之道。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王秀松竟然通过自学,在二十多岁时,中了秀才。此后,他在王家岗街上设立书塾,以教书为业。但因生源少,为补帖家用,不得不兼制豆腐。王凤麒幼年即从父学制豆腐。一次因盛放豆浆的水缸破裂。父亲命他重买新缸。他却以家中用于腌制咸菜的缸冒充。豆浆盛于此缸后,凝成豆腐较用其它缸沉淀的水份少了许多,手感比原先要强,易于烹煎。自此后王秀松家即以此法制作豆腐,极为畅销。后王凤麒从军,为清僧各林沁部陈国瑞手下把总。传言有次,僧各林沁到陈部视察,陈国瑞命王凤麒进献这种他以前品赏过的巴河豆腐。僧吃后赞不绝口,不愧为巴河极品豆腐。王凤麒回乡后,以僧各林沁的赞誉,命自家的豆腐为“巴品豆腐”人们因其为八品官,误传其家豆腐为八品豆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