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
新浪新闻.湖北之声
1小时前
棉花是我省重要的经济作物。长期以来,麦(油)棉两熟是我省棉区的主要种植制度之一,该种植制度是以营养钵育苗移栽为主要技术,其棉花生长季节长、用工多、劳动强度大,技术复杂,投入大。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日趋紧张,农村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植棉效益显著下降,我省棉花面积急剧萎缩,严重制约了我省棉花产业的稳定发展。因此,减少植棉投入,提高植棉效益,对于提高棉农收入、保持我省棉花产业链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行麦(油)直播,不仅可以简化管理、减少投入,同时保证产量,提高植棉效益和棉田综合效益,是未来我省棉花生产发展的重要方向。
嘉宾简介
李蔚,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鄂东综合试验站站长、黄冈市农业科学院棉麦所所长。有近30年的棉花育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及农技推广工作经验。曾先后参加或主持国家、省、市重大科技项目课题30多项次,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个奖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黄冈市政府专项津贴。
一、一播全苗是直播棉成败的关键
1、选择优良的品种
选好品种是直播棉花高产高效的前提。俗话说:“种好一半苗”、“有了优质种子,既使不增加肥料,也可获得较好的收成”就是这个道理。目前我省审定的早熟棉品种:福棉316、冈早1号、晶华棉116、华惠15、华惠17,ZD2040等品种。播种品质要达标。
2、灭茬整地
前茬收获后及时粉碎灭茬耕整,并将基肥复合肥30~50斤/亩,于灭茬后耕整前施入,实现晚茬早播;灭茬整地质量要高,达到“平、细、实”的标准;开好三沟田间开好三沟(畦沟、腰沟、围沟),做到明水能排,暗水能沥。
3、适时早播
前茬收获后抢墒或造墒播种,不得迟于6月5日,争取早播。可用机械直播或人工点播,每穴播种2~3粒,盖子土厚度为2~3 cm。播种密度按6500株/亩,行距为76~80 cm。播种后用40%乙草胺水乳剂或50%异丙·甲草胺乳油100 ml/亩,兑水1500~2000倍,喷于土表,防除杂草。
4、及时间间苗定苗
棉苗长到2叶期及时间苗、定苗,确保收获密度达到4000株/亩以上。
5、防病治虫
齐苗后,要及时喷施防病和防虫药剂,防苗期病害和虫害。棉花苗期害虫主要有盲蝽蟓、地老虎、棉蚜、棉蓟马等。
棉花麦(油)后直播苗期管理的目标是:一播全苗,棉苗健壮。
二、加强棉花蕾铃期田间管理是直播棉高产的重要保障
1、适时化学调控
6月下旬至7月初对有旺长趋势的棉田,亩用缩节安0.5~1 g/亩(或25%助壮素2~4 ml)兑水30 kg均匀喷洒,控制棉苗旺长;初花期用缩节安0.5~1g/亩(或25%助壮素2~4 ml)兑水30 kg均匀喷洒;盛花期亩用用缩节安1.5~2 g/亩(或25%助壮素6~8 ml)兑水30 kg全面喷雾普控;打顶后1周左右,亩用约4~5 g缩节安兑水30 kg全面喷雾,全面控制无效果节。
2、合理施肥
棉田棉花见花后施肥,一次集中埋头施复合肥50~100斤/亩,结合防治棉花害虫喷施硼肥,每用50g/亩次高效速溶硼肥兑水叶面喷施,喷施3~4次。
3、病虫防治
蕾期的主要害虫有:盲蝽蟓、玉米螟、蚜虫和红蜘蛛等,要注意分类指导,合理防治;花铃期的主要害虫有:棉铃虫、盲蝽蟓、斜纹夜蛾、红蜘蛛、烟粉虱等,要注意分类指导,综合防治;
4、及时除草
麦(油)茬棉田小麦、油菜苗要及时除去,杂草要及时除草。结合施肥进行培土壅根。
5、排水降湿、灌水抗旱
六、七月雨水较多,要保证棉田“三沟”通畅,减轻棉田积水危害;八、九月份天气干旱严重时,及时灌水抗旱。
6、适时打顶
打顶一般掌握单株留12~15台果枝,在8月8日左右进行。
蕾铃期田间管理目标:促早发稳长,壮株增蕾,开花成铃集中。
三、吐絮期适期催熟、及时采收,确保棉花优质高产
1、根外追肥
对有早衰趋势的棉田,结合病虫防治于9月上中旬用1%的尿素、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喷雾2~3次,增加铃重。
2、防治害虫
主要防治红铃虫、斜纹夜蛾、烟粉虱等害虫,及时用药防治。
3、乙烯利催熟
对迟熟棉田要及时喷施乙烯利催熟,时间为10月15日前后,用40%乙烯利水剂200~250 ml/亩,兑水30~50 kg/亩全田喷雾。
4、适期采收,严控“三丝”
棉铃铃壳开裂后1周左右棉花完全吐絮为最佳采收期。田间湿度大时,及时采摘中下部黄铃。提倡不摘“笑口桃”,不捡露水花,不带壳收花,不夹杂碎叶,切实做到分收、分晒、分藏、分售。采摘、交售棉花禁止使用化纤编织袋等非棉布口袋,禁止使用有色线、绳扎口,防止异性纤维混入。
吐絮期管理目标是:增加铃重,防早衰和贪青迟熟,控“三丝”。
温馨提示
本栏目由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和湖北之声联合推出
本期策划:湖北农村信息宣传中心
图片和资料提供:李蔚
文字整理:何瑛
编辑:李爽
审核:李丽、李军震、周振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