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广东
- 精华
- 0
列兵

- 积分
- 8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
本帖最后由 xujianwei3432 于 2020-6-11 19:23 编辑
我是花房子主人徐大璋、徐大珩之后代,现在正苦苦寻找徐大珩之孙子徐明前(徐老大哥(生于1913年,走失于1953年),祥见文章最后部分。
多年来,在湖北十堰郧阳区五峰乡有一个“花房子”的旅游景点和故事传说,吸引着远近游客。它是五峰乡一处人文景观,又叫“徐大璋老屋”。2014年7月,“徐大璋老屋”被湖北省列入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19世纪初,因建筑豪华,风格考究,雕刻精美,被当地誉为“花房子”。上塔花房子建筑地域特点明显,为鄂西北乡土建筑杰作。
“花房子”位于五峰乡上塔村三组。现存房屋坐西朝东,为二进三重四合院式建筑格局,均面阔五间,有前厅、中厅、正房、东西厢房共23间,天井院2个。据测量,占地面积528.24平方米。建筑材质为砖木结构,梁架为穿斗式,单檐硬山屋顶,灰瓦覆顶。石质构架及木花窗、隔扇门、栏板等装饰均雕刻有精美的夔龙、蝙蝠及花草纹。
建设历时三年
当地村民介绍,“花房子”的前身为“徐家庄园”。“徐家庄园”的庄主是徐有合。徐有合是徐大璋的祖父。
据传,到清道光年间,徐有合祖辈佃农,靠为地主帮工为生。时年夏收,徐有合为东家收豌豆,在门前不慎滑倒,豌豆散落一地,遭东家训斥,被拒门外。徐有合俯身拾起豌豆至夕阳西下,东家遂动恻隐之心,让其继续帮工,两年后,还将一块山窝地让其租种。忽一晚,徐有合走进山窝地,见偏僻处有一物闪闪发光,遂拾取,拿回深藏两年,换作资产,富甲一方。
徐富后,广置田产、广开财路,一时财源滚滚,并买下发现宝物的地方为宅基,仿本地最为抢眼的蔡家地主四合院为“范本”,打造自己的“徐氏庄园”。“徐氏庄园”传到第二代——儿子徐正兴手上,鼎盛依然。
但徐正兴在与官家打交道的过程中,渐觉富不及官,便花钱培养孩子读书,让子孙步入仕途。他给长子取名“璋”,次子取名“珩”。“璋”、“珩”皆玉也,取“太宗执璋”、“有瑲葱珩”之意,决意琢玉成器。
十几年寒窗苦读,大璋、大珩先后中举,一时门庭光耀。此乃光绪年间之事,徐大璋此时已在而立之年。但由于时局混乱,清廷内忧外患,国库空虚,徐氏兄弟寒窗苦读换来的举人,只是一副牌匾而已,要想当官,还得拿钱买。
据传,当时,清廷mai guan的价格是七品纹银4600两、六品纹银8000两、五品纹银13000两……如此以来,徐家人家里所有银两加起来,还不够买个小小的县丞。最后权衡的结果是,直奔“六品”,为长子徐大璋买了个“候补道”。
徐家人“出纳”银两后,就一直等着候补,这一等就是20年。20年后,徐大璋终于候补到一个陕西耀州知州的实缺。是时,徐大璋已49岁。徐大璋任耀州知州十一年,家族极尽荣耀,但清廷维新派与保守派激烈地争斗,国家处在风雨飘摇、大厦将倾之际……因此,他在官位上并没能有所作为,不免沦为“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之流,后不得不辞官回乡盖楼了。
陕西请堪舆,四川运石材,安徽寻工匠……建房的日子,每天数百民工,绵延数十里,声势甚为浩大……历时三年,一片气势恢宏的建筑拔地而起,兄弟二人,上下两院。格调、样式、独特风韵都超过当地任何一个时代的土豪列绅所住院落。这就是晚清徐大璋重建的“花房子”。
民国时期,徐大璋之子徐光地秉承祖训,求学于上海;其弟徐大珩之子徐藻楹则一直读到日本早稻田大学,再度光耀门楣。
可参看如下新闻报道链接:
http://www.10yan.com/2016/0901/351645.shtml
http://www.hbyoo.com/article_view?id=36839
https://www.jianshu.com/p/7ceb17419484
寻 亲 启 事
徐明铃(或曹仲清、曹相青,可能改为此名,音译)
近音名为徐明前、徐明全、徐明贤,外号徐老大哥,号:选卿。
男,出生于1913年,属相牛,姊妹4人,徐姓“明”字辈。(本族辈份排序为。。。起(启)天可有、正大光明、延长世泽。。。)
身体特征:身高约1.65-1.7米左右,声音哄亮,鼻子略尖带勾形,身体壮实。
出生地:湖北襄阳道郧阳府郧县砖塔乡塔峪口徐家铺子(即汉江河边上)(旧名)。
(现名湖北十堰郧阳区五峰乡曹家湾)
祖籍地:湖北襄阳道郧阳府郧县砖塔乡上塔徐家湾(塔峪堡/袁家沟,音译)(旧名)
(现名湖北十堰郧县五峰乡上塔村)
出走时间及地点:约1953年,湖北郧阳府砖塔乡塔峪滩(可能为花柳湾一带区域,今湖北郧阳五峰乡大树垭村和黑家湾)。出走时有三子二女,妻子姓余。
同孩子分别时间及地点:约1950年底/1951年初,湖北光化县(今湖北省老河口市)。
1946年前,在郧县砖塔乡、县政府任官职。当时有经营“仁寿康大药房”。
1947-1953年间,辗转各地,可能到达过湖北竹山县、四川巫山县、湖北巴东县、湖北宜昌兴山县、湖北宜昌秭归县、湖北光化县(今老河口)等地。其中1951-1953年间,在船上生活过(驾船)。
民间传闻:
1. 约1992-1995年有人登报纸,“寻找徐明贤”。
2. 约1985-1995年,有人自称来自武汉地区,到花柳湾(郧阳区五峰乡大树垭村一带)打探“徐老大哥”其人。
3. 约1974-1978年(知青上山下乡时期),来自武汉的知青(XX纺织厂有关)表示,有此人相关信息。
您的后代一直在苦苦寻找您的下落。
若您是徐明铃的后代亲人,我们一脉相承,期待早日相见!
若您有相关线索,请传递爱的接力棒,帮助我们早日找到亲人,感谢您!
请联系:
徐先生(徐明铃后人,湖北十堰籍),手机13632873502,QQ: 26796105,邮箱xujianwei3432@163.com(长期有效),或回访上述祖籍地址。
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