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广东
- 精华
- 1
少尉
 
- 积分
- 1321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
我说“曹禺出生潜江”的由来
刘清祥
2004年11月,首届中国(潜江)曹禺文化周期间,“我是潜江人”丛书之《中国戏剧大师--曹禺》作为礼品书赠送与会代表,在该书“童年生活”章节中,我写道:
1910年9月24日,阴历8月21日,当马昌湖畔上的小城、旷野、树林都消融在黑暗中时,潜江万氏塾馆里,一个婴儿呱呱坠地,薛夫人生了一个胖小子,这个孩子取名家宝,乳名添甲,字小石。这就是日后成为中国戏剧大师的曹禺。
嗣后,我又以《曹禺出生潜江》为题,在曹禺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言,并相继在《潜江日报》和《曹禺研究》上发表。我先后通过著述、报刊和电视台说曹禺先生出生潜江,曾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2010年9月,在曹禺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我以《曹禺出生潜江》为题发言后,出席会议的美籍华人、曹禺大女儿万黛听后说:“我是学医的(美国),从医学的角度,我认为我的父亲应该是出生在潜江,我祖母产后去逝,患的是产娠热,是产后受凉引起的,如果是在天津那个大都市,一支盘尼西林就可以治好,当时,只有在偏僻的乡村,这种病才是不治之症。”2011年9月,在江汉艺术职业学院举行的纪念曹禺处女作《今宵酒醒何处》发表80周年大会上,我发言中提到曹禺出生潜江。时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尹本武在总结讲话中说:“曹禺是出生天津,还是出生在潜江?曹禺研究会可以作一个课题来研究,弄清曹禺的出生地,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特别是前不久,市委宣传部有一位领导同志提出“现在我们弄清曹禺的出生地是很有必要的”。可见,对曹禺先生出生何地已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重视。
这些年来,曹禺研究会对曹禺出生地已基本形成“出生天津、籍贯潜江”、“我是潜江人”的共识。特别是2014年在第三届曹禺文化周开幕式晚会上,送欢乐下基层节目主持人联袂解说“曹禺不生在潜江,也不长在潜江,一生从未到过潜江……”我听了觉得这不仅是对文化周有负面影响的台词,也是不准确的解说,留下的只能是一种遗憾。
我一直坚持说曹禺出生潜江?有如下几点依据:
一、曹禺健在时,已经有文献资料记载曹禺出生潜江。1986年,潜江正兴建图书馆大楼,我们拟定新馆落成之后创建“潜江县历史名人著作陈列室”,而确定陈列文献以潜江人曹禺的著述为主体,形成“群星捧月”的格局。当年8月25日,我致函曹禺先生征求意见,得到了他的支持。曹禺先生亲笔题写了“潜江图书馆”和“潜江县历代名人著作陈列室”。1987年,我们动意在潜江县历代名人著作陈列室的基础上筹建曹禺著作陈列馆,并开始广泛搜集曹禺各时期的文献资料。1988年,筹建曹禺著作陈列馆被列入县政府拟办的10项实事之一。为此,我们多次赴京拜访曹禺先生,商定建馆的有关事宜。期间,曹禺先生不仅自己捐赠图书资料,还写信给张瑞芳、孙浩然等好友,请他们为陈列馆提供图片等资料。在曹禺先生为陈列馆捐赠的图书资料中,有一套《曹禺研究专集》上下册,属《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之一,1985年9月,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共109.4万字,王兴平、刘思文、陆文壁编;茅盾、周杨、巴金、陈荒媒、冯牧为顾问,茅盾作序,这是一部颇具权威的文献资料。
当时,曹禺先生把这书也送了一套给我。回馆后,一次,我随意翻阅,惊喜地发现该书上册第3页《曹禺传略》的开头有这样一段记录:
曹禺本姓万,名家宝,字小石,一九一0年九月二十四日生于湖北省潜江县。曹禺出生不久,便阖家迁至天津。
我读后,产生了要向曹禺先生问清他究竟出生在哪里的想法。后来,在我和先生的多年交往中,他坦诚待我,交流随意,实话实说,特别是说了些他该说,但从未说过的话,对我的一些提问,有问必答。就在这种情况下,有一次,我们在交谈中我提到《曹禺传略》里为什么说他出生潜江,他说:“你说那本专集里说我出生潜江,我知道,他们这样记载没有错。并说:“我小时候并不知道自己出生几天后母亲去世,是长大后才知道的,对我出生在什么地方,家人也一直没有跟我提起过,我只记得从小生长在天津,是在天津读的书,上中学时,填写学生登记表时,我问父亲籍贯填哪里?父亲曾告诉我填潜江。从那时候起,我就知道我是潜江人了。”
二、在天津南开中学查到曹禺在天津上中学时,填写的学生登记表,籍贯栏填写的是“潜江”。所谓籍贯,是指一个人的祖居或出生的地方。
三、建国后,曹禺先后作为湖北的代表参加了第一届至第四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代表产生的资格依据,一是当地的主要领导或长期工作过的地方,二是出生地。显然曹禺没有在湖北工作过,不是前者,而是后者。
四、我和曹禺先生曾共同探讨过他的出生地,当我说了他应该是出生在潜江的理由后,他说:“1909年,我父亲从日本学成归国,考取武举人,被委以军职,过春节回家探望父母、儿女,看到上有90多岁的老祖母和聋哑驼背母亲,下有一双儿女,需要有人照料,于是决定娶妻留在家里,翌年,我出生潜江,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
五、1989年,我在曹禺族叔万枚子家里,请他为曹禺著作陈列馆题写馆名时,和万老随意交谈中问及曹禺童年时的情况,他回忆说:“我和曹禺是近房家族,很早以前,我们万家是一个大家族,到我们这一代已不旺了,现在我们这一房在潜江连一个亲戚都没有了。小时候,我回潜江住在离曹禺家不远,我辈份比他高。记得,我认识他后,总叫他小石头,胖胖的,曹禺是什么时候离开潜江的,我不清楚。”
六、2006年秋,曹禺的亲侄万世雄写了一篇文章《回忆叔父曹禺和万家正宗》,涉及曹禺的出生地问题,他说:“1954年,我奶奶去世前两个月,我母亲让我去办理我家坟地迁移事宜(因看坟的老头死了)。……从老坟中起出来了五口棺材,我想这五口棺材中,有我祖父、我父亲及母亲和我哥哥,还有一口就是埋葬更久远的我叔叔的生母薛夫人(薛咏南之姐)。她生下曹禺三天就去世了,故她只能埋在天津而不能埋葬在潜江,这也证实了曹禺是在天津生的而不是在潜江生的。”可是,万世雄先生却遗忘了一件事,可能他不知道,在天津的万氏家族中还有一位百岁老人,既曹禺的曾祖母魏夫人,据有关文本记载:“魏夫人的独孙、曹禺之父万德尊把她接到了天津寓所安度晚年,百岁寿诞,北洋大总统徐世昌曾亲笔题写‘蔚为人瑞’的匾额相赠。万德尊为祖母大张寿筵,宾客盈门,冠盖为云,颇称一时盛事。”魏夫人活到101岁,于1918年去世在天津,五口棺材中,应该有她老人家的一口吧!万老提出的这一铁证,恰恰证明了,曹禺生母的棺材就不在天津,而是在潜江,成了考证曹禺是出生潜江的历史铁证。
七、曹禺先生撰写《我是潜江人》,也曾口头和文字表述他的故乡是潜江。所谓故乡,是指一个人的出生地或童年少年长期居住的地方。这充分说明曹禺先生晚年已明确认定自己出生在潜江。
八、中国著名曹禺研究专家田本相、曹树钧所著《曹禺传》、《摄魂--戏剧大师曹禺》中都写了曹禺1910年9月24日出生天津,并详细描述了曹禺出生时,曹禺母亲孪生妹妹薛咏南(曹禺继母)守护在身边;曾祖母魏老夫人亲自为重孙取名“添甲”。我们认真思考一下,如果曹禺在天津出生的话,就那个时候的交通条件来说,从潜江、武汉到天津,不会如此迅速赶到,何况魏老夫人已是90多岁的高龄。《传记》中所描述的情景,曹禺只有在潜江出生,才有可能出现这些描述的情节。
鉴于上述八大佐证,所以我认为曹禺出生在潜江。
岁月流失一瞬间,回到28年前,1989年11月27日,我们赴京接曹老返乡,参加曹禺著作陈列馆开馆典礼,这时他正住在北京医院。当曹禺听说接他回乡,激动地反复说:“只有故乡人才能对我如此厚爱”,就是这种殷殷乡情牵动他的乡愁,唤醒了他的悠悠归梦,他伏案题写了“悠悠白云,故乡情切”。他告诉我决定回乡省亲。到11月1日,鉴于主治医生再三嘱告不能远行,他才对我说:“现在我身不由自己,不能返乡,至感愧疚。”这时,曹禺先生才真正找到了他有了故乡的感觉,找到了故乡的真情;他即兴写下了《我是潜江人》,当场用信封装好托我带回潜江。
我和曹禺先生因工作关系交往多年,交往中我们建立了深厚的个人友谊。那些年曹禺总是含着泪花不知多少次反复地对我说:“多少年来,我像是一个没有故乡的人,我是潜江的儿子。馆长同志,我确实没有什么,只有故乡人才对我如此看重。我们潜江人能干,请您代我向我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问好。”护理员白石林曾告诉我:“曹禺喜欢故乡人来看望他,听说家乡人来就很激动,几天后,他还不断念及”。
曹禺先生健在时有历史文献资料记载他出生潜江,曹禺本人也认可,还有历史遗迹可考证他出生潜江。但我们在打曹禺文化品牌,建设文化强市之际,却长期出现误导民众“曹禺不生在潜江,也不长在潜江,从未到过潜江”。进一步认证曹禺出生地,是我市打造曹禺文化品牌,建设中国戏剧之都的题中应有之义。
潜江市图书馆电话:13477416009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