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董国航)近日,为响应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的号召,武汉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工业1902团支部成员董国航前往湖北黄石一家服装加工厂,开展实地调研学习工作。 生产车间分为三大加工区域,材料粗加工区域、零件生产区域、成品缝纫区域。三大区域形成流水作业,保证生产效率。董国航感叹道:“虽然加工厂的规模并不大,但是分工十分明确,而且在实地观察的时候才能感受到那种流水作业的整齐规律。” 每天早上8点,董国航就准时穿好工作服,戴好口罩,在机台上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从最初简单的剪线带、系结,到参与缝合和修线,他工作的内容越来越复杂,但也越来越熟练。 “简单的剪线带就让我第一天工作出现了不少失误。”董国航说。线带的标准长度是98厘米,误差区间是0.5厘米,似乎误差可容许范围很大,但最初董国航忽略了标准件的确定问题,“第一件比标准少0.1厘米,第二件比第一件又少了0.1厘米,多次叠加之后误差就很明显了”,在老师傅的提醒下,他才注意到这一点。 接近二十天的实践工作中,他用本子记满了老师傅传授的技巧和结合自身实际总结的经验。董国航讲道:“比如口罩的环形带,做出一条环形带,师傅教的是一种穿线法,但因为我的手指比较粗,穿线法经常会将自己手指卡住,于是我就按她的手型调整了我的角度,同时用粗一点的锥子代替手指工作,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董国航感慨:“实际的人工生产很复杂,人的感觉并不能保证百分百精准且不变,想要减少失误,提高效率,就要考虑到人的因素,而工业工程专业的人因工程研究就是专门针对这一点的。通过实地调研,我更加了解自己专业的研究目的,受益匪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