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水黄梅】母亲的柳林河
黄梅政府 今天
母亲的老家位于大别山南麓柳林乡,坐落在县城东北部山区,人们称那里为革命老区和库区,它的地名与一条近8公里长的河流息息相关,这条河就是柳林河。
俯瞰柳林河
柳林河
家乡的河,虽没有大江大河的奔腾磅礴之势,却蕴藏着生命与希冀。很小的时候,我就听到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原古角山区象山和狮山连在一起,“象”与“狮”天天争吵,不但惊扰凡间,就连上苍也不得安宁。玉帝闻讯下令雷公把两山击开,于是两山中间就凹下去形成一条蜿蜒的小河,留下一个山咀,名曰陈(沉)湖咀。如今它那涓涓流淌的河水,仿佛母亲敞开的心扉,随时倾听柳林儿女深情的诉说。1931年大革命时期,作为黄梅东区苏维埃革命根据地,600多名革命同志惨遭“剿共”团总屠杀,烈士们血流成河,造成骇人听闻的“柳林河惨案”。建国初,中央南方慰问团写的对联“战场上牢狱中许多健儿成烈士;大河边柳林下一杯浊酒吊忠魂。” 至今镶嵌在柳林河滩革命烈士殉难陵园。
柳林烈士陵园
带着眷恋和魂绕的乡情,我于柳絮花飞的季节,早早地起床,驱车近1小时来到母亲的出生地。当我伫立柳林桥头,只见河水向南潺潺流淌着,小鸟在柳树林里欢快地鸣唱,岸边杨柳婆娑,眼前三两个女人蹲在青石板上浣衣、洗菜,偶尔棒槌落下,传来几声脆脆的、短促的回声,仿佛生怕惊扰了这宁静的晨曦。柳条拂过河面,划出几道涟漪,一层一层地扩大,小鱼、小虾也围上来泛起小小浪花。河水清澈见底,大小不一的卵石叠摞与流水跌宕着,柔软的水草,在河水里舞蹈,好似在听克莱德曼的钢琴协奏曲,也像低声吟唱着山乡歌谣。
柳林风光
近处悬索外婆桥横卧在清冽的河面上,静静地俯瞰着河水如拂动的丝绸滑过。透过一棵斜向河面的柳枝,稍远处清凌凌的水面有一只乌蓬船,早起的渔夫正忙着下长长的网,那份恬适自得的表情令人羡慕。河堤外山塆村庄面朝古角水库,傍依隽秀的南北山,灰墙黛瓦,错落有致,沿河两岸油菜花犹如延绵起伏的金黄色地毯一眼望不到边,着眼处皆是蓬勃绿色与眩目黄色的海洋,浓郁的花香,溢满了整个天空。往北眺望,雄伟的望江山高高耸立,龙须河瀑布像条玉带挂在半空,仿佛腊里岩七仙女在漂流,扯旗尖的旌旗在飘扬,古角寨的号声在呼唤……这样的安谧,这样的清逸,无需填色,让我穿越回到儿时早晨陪母亲在河边洗衣、挑水的画卷。
柳林南北山风光
儿时的我快活地穿行于河畔田畈间,微风吹过,滔滔无边的绿色、黄色交替相映的涌动,油菜花香沁人心脾,让人感到生命的愉悦和心灵的悸动,我的心情也似乎五彩斑斓了。手中拿着一个玻璃小药瓶,站在花丛中,偷看蜜蜂在花蕾和花瓣中采粉,乘其不备,抓上一两只放在瓶中,单独享受蜜蜂惊吓的嗡鸣,更多的是几个小伙伴聚在一起比只数,比美丽,身心惬意中忘却了蜜蜂的痛苦。我的野蛮举动,被母亲发现了,她疾步赶来,狠狠地呵斥了我一顿。然后,她将瓶中奄奄一息的蜜蜂倒在手心,眼神充满怜惜。过了许久,母亲看着我,说话的声音轻了许多,“孩子,你看它们活得多么不容易啊。”“勇敢地活着,并且奋斗,这是对生命的尊敬。”母亲说到这儿,轻轻一抬手,放飞了手中那几只蜜蜂,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柳林田间风光
我穿着母亲做的千层底布鞋,独自循着河畔窄窄的田埂缓慢而行,踩着田垄柔软的泥土,小路两侧那密密匝匝的小野花,不知悲喜的绽放,薄雾袅娜,轻抹漫掩着柳树林,革命烈士纪念碑肃穆、凝重,田野寂然无声,垂柳低头摇曳冥思“子欲养而母不待”的无奈,影影绰绰看见母亲背着红十字药箱行走在扁担桥上,兀自“嗖”的一声不知名的鸟儿从草窠里惊起。“只要柳根锲入泥土,这依依烟柳终将飘拂下去。”母亲用她温婉的话语,用她河水一般的乡音,日复一日地滋润着我,让我的血液一再地贴近她的柳林河。
柳林南北山风光
我在母亲河边徜徉,行走在母亲奋斗过的道路上,啊,柳林河……
文章作者:汪义雄
图片来源于:黄梅网盟、东湖社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