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270|回复: 0

[吴风楚韵] 推介民间文化的心血之作——捧读《吴楚风俗绘像大观》序言

[复制链接]
来自
浙江
精华
3

921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中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206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发表于 浙江省杭州市 2020-10-15 20:08: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推介民间文化的心血之作——捧读《吴楚风俗绘像大观》序言
添加时间 : 2020/10/15 9:37:45
作者 : 董长贵   来源 : 黄冈新闻网
 
8月中旬,我们罗田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一行5人,专程赴黄州拜访黄冈巴河文化学会主席张卫生。

那天,张卫生先生的工作间着实叫我们大开眼界:书籍如山,大柜、高架,精装、平装、简装都有,颜色各异;书画似海,摆的、挂的、叠的、堆的书画轴,满屋都是。老人家同我们聊了很多,诸如黄冈巴河文化学会的创建与发展,他的创作等。临走时,他还向我们赠送了《走向成功》与《诗词联赋》等书,全是他心血凝结而成的著作。

回到家,我便迫不及待地读起来。无意中读到张卫生先生为《吴楚风俗绘像大观》所作的《序言》,深深地触到我的灵魂深处。

《序言》如导航,将《吴楚风俗绘像大观》的内容和特色,引经据典,追根溯源,生动地向读者娓娓道来,让人对此书满怀期待,欲一读为快。

从《序言》中我了解到,《吴楚风俗绘像大观》一书作者为余彦文和谢伯齐,余彦文老师是方志、民俗专家,谢伯齐老师是书画家、工艺美术家,两位前辈都是黄冈巴河文化学会的特邀顾问。该书合余老师的《鄂东风俗》和谢老师的《华夏民生百图》二书为一体,由黄冈巴河文化学会策划、编辑出版,图文并茂,形式独特。说张卫生先生为之写序,不如说他是在主动担当,为弘扬吴楚文化尽一份责任。

《序言》说:“深信读者阅读著文,看到随文绘像,也会随文走进上下千年,声、色、形、味俱佳的文化园地,欣然巡视吴头楚尾的美好风情……”文中列举了一系列描绘吴楚田园风光、人文风俗的诗句。

文章谈及风俗习惯时,对反映生活、志向、德行、学问、惜时、待人接物等诸方面的谚语如数家珍。张卫生先生不仅是向大家荐读《吴楚风俗绘像大观》,也是在推介、弘扬民间文化。

根据《序言》介绍,《大观》中绘有农、林、牧、副、渔,工、商、医、学,衣、食、住、行,以及人情礼仪、岁时节日、乡里社会、信俗崇拜等诸多方面的俗行、俗套。既有物,又有事;既有静态,又有动态,蔚为壮观,美不胜收。

民间文化,也包含民间文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逐步积淀并流传下来的民间文化精髓。国家十分重视这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正着手挖掘、搜集、整理,例如谚语、谜语、歇后语、民间小戏曲、地名传说、机智人物故事和乡土习俗等。去年秋天,我有幸受黄冈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派遣,去省城接受“《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湖北卷》编纂工作者培训班”学习。会上,专家就各自负责专题作具体指导,在布置挖掘搜集民间文化的要求时,相关领导反复强调,要放开手脚,放开胆子去干。返回凤山镇后,我利用大半年时间,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搜集整理地方传说100余篇、机智人物故事50余篇、谚语1000条、谜语500多则以及小戏曲100余种。

张卫生先生在《序言》中,对原书书名也作了深刻剖析和充分肯定。最后,他引用古人张潮的话:“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思为难;能思不难,能记为难。”告诫人们要读书,教导人们如何读书,可谓是苦口婆心。他说:俗语、俗谚有着科学道理,在过去,对人们的生产生活、言行举止、道德伦理,起着规程、督导和告诫等作用,维系乡里社会的和睦安宁;在当下,我们仍用其长,依然有助于建立和谐社会,推进政治、物质、精神文明的发展。

不难看出,作者对吴楚历史文化了如指掌;对巴河流域的历史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感,并进行深刻研究,加以发扬光大。他钟情巴河两岸的热土,情系巴河文化,是巴河文化的发掘人、传承人。

张卫生先生的《序言》,激发了我的阅读欲。我渴望早日捧读这本集记述、描画于一体的吴楚文化的经典之作。

(编辑:白楚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